2024年以来,中国农村养老机构中退院案例明显增多。图为四川汉源一位留守家中的老人。
受中国经济持续恶化的影响,2024年以来农村养老机构中退院的案例明显增多。在南方某城市运营近十家农村养老机构的一名负责人说,上半年农村老人因经济原因选择“退院”率达25%。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镇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离开家乡,进城打工,形成一支流动的劳动大军。然而,随着疫情后中国经济持续恶化,大批农民工失业返乡。
根据中共统计局发布的《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的比例,从2021年的19.0%下降至2023年的15.4%,975.7万农民工退出了建筑业。
而失业后没有经济来源的农民工,更无力承担家中老人的养老费。
农民工失业 无力承担养老费
6月25日,经济观察网报导,6月初,五十多岁的陈建亮无力承担养老费,将住了三年养老院的母亲接回家。
陈母2021年脑梗丧失了自理能力。陈建亮因长年和妻子外出务工而将母亲送入一家养老院,每月收费2600元,陈建亮和妹妹各负担一半。
但今年上半年,陈建亮外出找不到工作,连他长年跟随的包工头也赋闲在家。
一开始,陈建亮决定暂缓支付养老机构的费用,并与养老院协商,待他重新找到工作后再按时补缴。
但三个多月过去了,他依然没能找到工作。
在经历了数次和家人的争执后,他把母亲接回家护理,妹妹则将费用转给了他。
报导说,今年以来,像陈建亮母亲一样,因经济原因离开养老院的案例悄然增多,特别是在农村地区。
农村养老机构退院率达25%
在南方GDP百强城市运营近十家农村养老机构的张桐说:“往年,老人因去世或经济等原因退院的比例约为15%。
“而今年上半年,许多老人家属都主动找上门来说因外出就业机会减少、多数时间在家,所以把老人接回去护理。这也导致机构整体退院率提高到25%。”
在农村或乡镇区域养老机构普遍采用普惠型模式,主要面向周边农村及乡镇的老人提供服务,月收费通常在2000元—5000元。
张桐经营的养老机构在农村普惠型机构中属于中高端水平。这些机构入住的老人平均年龄大约是80岁,且大多数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其中半失能老人的月费约为3000元。
张桐说,老人的养老费用通常由两三位子女共同分担,每人每月需要支付1000元到1500元。而子女一般都是家庭主要劳动力,需要养子女和老人。
张桐表示:如果家中一位子女的月收入低于3000元,大概率会把老人接回家护理,在为他们办理退院时,明显感觉到家属的窘迫。
某养老行业协会专家表示,最近和多家养老机构在沟通过程中也了解到,机构内确实出现了农村老人因经济原因退院增多的情况。
一些老人被送至收费更低的养老机构
除了选择退院,一些家属也选择将老人送至收费更低的养老机构。
负责南方三个省份农村养老机构运营的宋涛说:今年以来,一些老人家属反馈在外务工的收入下滑,但因老家无人护理,只能将老人转至每月几百元的养老院。
这种“降级”也发生在一线城市的乡镇区域。
某一线城市下属乡镇的养老机构内,约20%的老人为非本地户籍老人,这些老人大多跟随子女来到一线城市生活,后因失能和失智等原因被子女送进了养老机构。
但这家机构负责人介绍,近两年机构内非本地户籍老人数量越来越少。
大量农村养老机构挣扎在盈亏平衡线上
随着越来越多的老人“退院”,大量农村养老机构都挣扎在盈亏平衡线上。
张桐说,目前养老机构的价格已经十分“内卷”,入住率也没办法再提升。另一方面,相对于农村人的收入,即使普惠型养老机构也太贵了。
《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23—2024)》显示,农民领取的养老金平均为每月204.7元。
相比于2500元/月以上的普惠型养老机构费用,农民养老金只是杯水车薪。
宋涛说,受限于经济能力和养老理念,农村老人除非迫不得已,一般都不会住进养老机构。很多高龄老人前一天还在山上种地,第二天可能就瘫痪在床,因此许多农村养老机构的空置率都很高。
陈建亮说,他们这一代和上一代人注定没办法凭自己的能力入住养老机构。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当夫妻双方的父母都瘫痪在床时,他们养老的压力可能会更大。
中共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显示,中国农村60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21亿、9033万。中国农村提前一步进入了中度老龄化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