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人物 > 正文

第一个娶中国姑娘的美国人

—第一个娶中国姑娘的美国人

一百多年过去,这张照片还是那么美

被雨滞留在海门常乐镇。

我住在旅馆二楼,一楼搭了个塑钢雨篷,雨篷顶正好在我的窗户外面。雨点丁咚丁咚,敲在雨篷上,就像一个固执的人,在敲一扇敲不开的门。敲了一夜还不停,天亮了还在敲,天又黑了还在敲。我在敲击中醒来,又在敲击中睡去。

我不能看书,也不能写作,站在窗前看雨景,街上看不到几个人,被主人牵出来遛的狗,也蔫耷耷没情没绪,没什么好看的。好在,我周四晚上到周五中午禁食,不需要出去找吃的。下午,我向旅馆老板娘借伞,要出去走一走。老板娘似乎怕我借了伞就不再回来,挑了把最小最旧的伞给我,只遮得住头,雨借斜风,能随意轻薄我的肩膀、后背和鞋。

街上没人,连沿街店铺好像也没有人,我像走在一部科幻电影中,一觉醒来,全世界只剩下我一个。路过一家鸡煲店,挂着正在营业中的牌子,我想喝碗鸡汤,推门进去,却不见人,炉子上煲着鸡汤,酒柜里摆着啤酒白酒,任我吃任我喝的架势。打量一圈,看到门背后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人在二楼,请打电话……此时是下午两三点钟,主人应该在睡觉,我不好意思为自己的小生意扰乱主人的白日梦,又推门走进雨中。

走,走,走,突然想,走在张骞故里,若不到这位状元家去看看,也说不过去。想问路也见不到人,我就向一辆电动三轮车招手,车主是个中年女人,她也不怪我唐突,告诉我,往北走,几百米就到。

走到张骞纪念馆,楼上楼下转一圈,看到了张骞的非凡成就,没看到他的故居。保安说,故居在马路那一边,走路大约15分钟,我看一看自己半湿的鞋,就没去了。

意外发现,张骞纪念馆边上有一家教堂,兴冲冲走过去,却锁着门。百度此教堂资料,建于1988年,应该也没什么故事,就回旅馆去了。

常乐镇好像没什么好写的,我回头再写上海

1886年11月18日,一艘美国大船开进黄浦江,停靠在十六铺码头。22岁的卜舫济一跃下船,踏上这片向往已久的神奇国土。

黄浦江里漂着死猪死老鼠,街上游走着袖着手、身着蓝色土布长袍的黄种人,不声不响,突然“咔”一声,向街上吐一口痰。

眼中所见,没让卜舫济厌弃,他早就听说,这是一个浑沌未凿的国度,他来,是要为他们传输文明的。

卜舫济是来圣约翰书院做教师的。

圣约翰书院由美国圣公会上海主教施约瑟创建于1879年,由培雅书院(1865年)和度恩书院(1866年)合并而成。也算有二十多年的底子,但并没有太大成就,只有几十名学生。圣约翰书院急需敢想敢干的教育人才,开拓学校的发展之路。

卜舫济是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的高材生,又有圣公会总神学院的神学学士学位,正是圣约翰书院要找的人。卜舫济一腔热血,也正想找一片能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双方一拍即合。要想认识中国,必须先融入中国。来上海的第一年,卜舫济没住书院的宿舍,而住进了嘉定的一户农家。他头戴瓜皮帽、脚蹬寿字鞋、身穿长袍马褂,还拖着一根假辫子,后面一看,就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

卜舫济和乡绅拱手客气,和老婆婆家长里短说闲话,还和孩子们蹲在地上玩弹子……不过一年,卜舫济学会了一口流利的上海话。

1888年6月,到上海一年半的卜舫济被任命为圣约翰书院院长。

雄心勃勃,卜舫济要把圣约翰书院打造成中国文明的摇篮。

卜舫济会说上海话,但他改革的第一个举措是,师生在学校,无论生活还是学习,必须说英语。圣约翰书院成为中国第一个全英文授课的学校。

1890年,圣约翰书院开设大学课程。

1896年,圣约翰书院改为圣约翰学校,成立大学部,形成文科、理科、医科、神学科及预科的教学格局,时为上海地区首家高等教育机构。

1898年,圣约翰学校获得两江总督刘坤一所赠的200支枪,学生时常操练,成为中国首家开设军训课的高校。

1901年,圣约翰学校成立足球队。这是中国第一支足球队。

1905年11月,圣约翰学校在美国华盛顿注册,正式成为圣约翰大学。卜舫济被任命为校长。

圣约翰大学拥有中国多个第一,不一一展开。不得不说的第一是,卜舫济开了中美跨国婚姻的先河。

1886年底,卜舫济刚到中国不久,认识了在教堂里弹钢琴的中国黄素娥,心中一动。所有来中国的传教士,都必须遵守一个基本原则,不可以与中国姑娘谈情说爱。但卜舫济每次见到黄素娥,就禁不住心慌意乱,他明白自己爱上了这个姑娘。

卜舫济纠结了很久。西方人讲原则,更崇尚自由,自由是文明的根基,自己是来中国传播文明的,如果因为不合情理的规矩而压抑本性、扼杀爱情,自己怎么可能成为文明使者?卜舫济开始了对黄素娥的狂热追求。

教会领袖激烈反对。黄素娥也知道教会的规矩,一再拒绝。

卜舫济不屈服,不放弃,最终,感动了上帝,也感动了黄素娥。

1888年8月23日,卜舫济与黄素娥在圣约翰教堂举行婚礼。这场婚礼,是爱情的庆典,也是东西方文化的深度交融。他们的结婚照,现在看起来还很美。

卜舫济主持圣约翰大学53年,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开疆拓土,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因为偶然的“国旗事件”,他的所有努力,几乎被全部抹杀。

1925年5月30日,上海学生前往公共租界示威游行,抗议日本纱厂枪杀中国工人。租界巡捕逮捕学生100余人,并向学生开枪,造成13人死亡和几十人受伤“五卅惨案”。

6月2日晚,圣约翰大学学生向校长请求,明天下半旗致哀,卜舫济表示同意。6月3日凌晨6时,圣约翰大学举行升旗仪式,美国国旗正常升至旗杆顶端,中华民国国旗升则降半旗。这时,卜舫济接到上海教区主教指令,圣约翰大学是美国学校,不可以介入政治事件,让卜舫济把中国国旗取下来。卜舫济也觉得,学校要纯粹,应该政教分离,就来到操场,坚持摘下中国国旗。

愤怒的师生很不满,当天就有553名学生和19名教师宣誓,永远与圣约翰脱离关系。9月,离校师生组建成光华大学。

圣约翰大学有“东方哈佛”之称,顾维钧、宋子文、林语堂、张爱玲、贝聿明、荣毅仁等大名鼎鼎的人物,都出自圣约翰大学。

1952年,圣约翰大学被分解:医学院并入上海第二医学院,工学院土木建筑系并入同济大学,理化系并入华东师范大学,经济系并入上海财经学院,外语与历史等文科系并入复旦大学,圣约翰中学部与大同大学附属中学合并为五四中学,校园划归华东政法大学。

下了两天两夜的雨,终于停了。太阳暖洋洋打在我脸上,小鸟在窗外吱吱喳喳,似在催我上路。

再见,常乐。

张骞纪念馆

烟雨中的常乐镇基督堂

责任编辑: 刘诗雨  来源:罗尔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1106/2126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