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瓜瓜原名为“薄旷逸”由其祖父、中共开国元老之一的薄一波命名。(图为薄一波年轻时的照片)图:撷自X账号@ROCCommanderCat
薄熙来这个在舆论尘封已久的名字,近日因其子薄瓜瓜,即将迎罗东博爱医院创办人孙女许惠瑜后,再度跃上媒体。
许多人关注的是薄熙来崛起与被斗倒的过程,这包括他在大连市长、辽宁省长与商务部长时期的“建树”,这是他在中共党内被视为明日之星的开始,虽然批评者认为他好大喜功且擅长政绩工程,犹如大连的“熙来草”属于表面功夫。
再者,他主政重庆时期“打黑唱红”的左倾路线与汪洋的“广东模式”成为强烈对比。讽刺的是,所谓“重庆模式”这种复制毛泽东政治路线,现在成为习近平的政治资产,而当年汪洋倡导的“广东模式”,却是习仲勋深圳模式的延伸,走得就是市场开放吸引外资,亦即“发展是硬道理”的套路。
当然薄熙来走下神坛也是因为王立军事件与妻子谷开来的“生活作风”,但研究中共党政的专家相信,薄虽然也是红二代,但貌似忠良看似无害的习近平反而更让大老们“放心”,这也是十八大前薄熙来倒台的关键因素。
虽然薄熙来的红色血统广为人知,但相较于习仲勋的讨论度,薄一波的政治经历就鲜为人知。或许藉这个机会介绍,爬梳一下这位中共元老的生平。
薄一波在国共内战后期主掌中共华北局,因为这个政治渊源,所以在中共党内派系被视为“刘少奇”人马,这对于他个人未来政治发展与文革时期的政治斗争埋下巨大的伏笔。
薄一波于1950年代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同时担任财政部长,在大跃进前被视为刘少奇“计划经济”派的忠实支持与执行者,关于这一点可从薄在1956年薄被任命为计委会主任得到验证。
简单来说,这“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完全师法三十年代的苏联模式,其概念就是在科层专家的主导下,在欠缺资本的状态下,由国家计委会主导下取代市场经济来进行资源分配,钱从哪来?按中共的说法,就是透过“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社会主义改造”,经由“工商业国有化”与“农业集体化”从民间釜底抽薪进行产权转移,搞现代化的第一桶金就有了!所以有人打趣说“如果资本主义本质上是剥削,那么社会主义就是压榨”。
国家有了资本后,就将其投入重工业与军事部门,在最短的时间内创造出“量”的“外延式增长”,但由于投资项目集中在“富国强兵”的指标产业,除了造成“重重轻轻”、“重重轻农”的剪刀差效益,在政治上更造成了中共内部“两条路线斗争”的条件。
由于毛泽东笃信“以阶级斗争为纲”与“不断革命论”的政治逻辑,党内计划官僚如刘少奇、陈云、薄一波、李富春、邓子恢等人的政经主张,无疑是让自己大权旁落的警讯。
毛泽东根深蒂固地认为,在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不仅在意识形态上让中共沦为官僚资本主义的“新阶级”,再加上中国工业化的基础薄弱,这种政府投资特定重工业的扭曲发展,短时间也无法让中国快速富强,因此在工业与农业集体化的先后顺序,就与刘少奇与邓子恢出现严重的矛盾;批评邓反大规模集体化“如同裹了小脚的女人,老是喊走太快”。
毛的认知造成了大跃进的灾难,为了收拾烂摊子,老毛只能退居二线把经济实权,再度交给刘少奇、邓小平、薄一波等务实派与计划派来处理,刘少奇喊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口号,期待在“三自一包”(自由地、自由市场、自负盈亏、包产到户)的激励政策下恢复经济秩序,同时配合计划经济形成“双轨制”成为中国经济的“上层建筑”。薄一波自然也是这条路线的执行者,因此他在1963年再度被任命计委会副主任,制定三五计划。
如果说,文革是毛泽东再大跃进失败后的反噬,那么刘邓二人被打成走资派,薄一波的下场绝对不会好到哪,试想习仲勋当年只因为延安时期的“刘志丹传”就得整肃了,路线上全然对立的旗手岂能全身而退,差别在于处理习与薄的作法完全符合毛泽东的“矛盾论”,习是“人民内部矛盾”,薄则是“敌我矛盾”,本质上有南辕北辙的差异!
在康生的主导下,薄一波因“61人叛徒集团案”遭到批斗。“61人案”是指1936年,刘少奇以中央北方局的名义,作出了把关押在北平军人反省院的61名中共干部履行自首手续保释出来的决定。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张闻天批准了这个决定。随后,包括薄一波在内的61人在《反共启事》上签了字后出狱。
深入观察,之所以会有这个动作是因为中共中央认为中日战争即将爆发,为了在白区发展组织需要人才,因此做出了政治洗白的动作。以中共的角度来看,这本来有其时代背景与现实意义,由于文革期毛泽东与四人帮急欲清算刘少奇“走资派”与“白区党羽”(相较于中共延安所控制的“红区”,国民党与日军控制下的沦陷区被视为组织意义上的“白区”),兼具双重身份的薄一波下场可想而知。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改革开放的到来,在邓小平的授意下,胡耀邦召开全国信访工作会议,提出“凡是不实之词、凡是不正确的结论和处理,不管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搞的,不管是哪一级组织、什么人定的、批的,都要实事求是地改正过来。”随即,中共中央颁布《贯彻中央关于摘掉右派分子帽子决定的实施方案》,随即以55号文件通告全国,包括彭德怀反党集团、反党小说刘志丹案、内人党事件、刘少奇、55万右派等也被陆续平反,其中也包括薄一波的“61人案”。
讽刺的是,1986年中国爆发第一次学运潮,邓小平对胡耀邦处理学运的温和立场有些微词,就在这个关键时刻,1987年元旦夜在邓小平家里讨论了有关胡的去留问题,参加的有陈云、薄一波、彭真、王震、宋任穷等中共元老,商议胡耀邦的去留问题。随后胡耀邦被要求参加由薄主持的“党内生活会”。
在会中薄一波大肆抨击胡耀邦的政治态度,被视为是压死胡下台的最后一根稻草。胡耀邦于1989年逝世,其家人直言“谁都可以参加丧礼,就薄一波不行”,当年念东亚所读到这段党史时实在不胜唏嘘,更感叹的是在“党内生活会”上唯一支持胡耀邦的却是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
历史不可能重来,但是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或回到起点,我很想提出几个重要的问题:中共元老不知道怎么看待他们所指定的习近平?薄一波的政治投机与对胡耀邦的落井下石,是否是薄熙来接班出局的关键因素?作为中共党内开明派的习仲勋又是怎么看待自己儿子目前的政治路线?
这些问题左右了两个太子党的命运,同时也影响、牵动了中国的政局与世界的情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