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5日位于上海浦东区的中芯国际(SMIC)工厂全景。
在美国对中国的芯片实施越来越严厉制裁的大背景下,中芯国际突然宣布把28纳米芯片的售价从2500美元降至1500美元,降幅达40%。分析认为,中芯打价格战的做法虽然会挤占一部分市场份额,但在最主要的高端科技领域,差距会越拉越大,对台积电、三星这样的企业构不成威胁。
28纳米芯片主要用于家电类商品,如电视、空调、微波炉、汽车等。对于中芯的突然降价,中共媒体一片欢呼,认为可以通过价格战摆脱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并大举占领国际市场。但日本的电脑工程师清原仁(Kiyohara Jin)认为,真正有需求和竞争力的是3纳米甚至是1.6纳米的工艺和产品,它是AI等前沿科技领域所必须的。这一点,台积电已展现出了充分的实力和绝对的市场优势。
他说,“中国的这种28纳米芯片属于低端产品,在亚洲小国可能还有市场,因为他们需要从中国进口便宜的家电产品。不过,中共企业在产品开发上一向走偏门,偷盗、剽窃他国技术,在中共政府的资金支持下,可能会利用多个粗糙的纳米芯片模仿他国的3纳米设备。但面对美国的围堵制裁,中国在高端科技领域的芯片开发上的能力会越来越弱。”
一位曾在泉芯集成电路制造(济南)有限公司工作过的刘威(化名)告诉大纪元,中芯国际大幅降价这种事情也只有在中国才能发生,因为中共政府给造芯企业很高的补贴,再有他们是把别人的产品买来之后,拆开搞研究,并不是自己研发的,就是盗窃技术,所以他敢降价。
他说,“低价格很容易抢占市场,就像电动车一样,拿着中共政府的高额补贴,向欧洲推销,通过这个产品来抢占市场。一旦欧洲和其它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产品形成依赖,中共就逐渐的有了话语权,就可以影响西方国家的政治,通过经济手段达到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
台湾南华大学国际事务与企业学系教授孙国祥分析认为,随着地缘政治紧张加剧,降价可能是中芯进一步推动国产替代的重要手段,减少对海外供应链的依赖。
他说:“中芯国际降价的目的可能是综合性的,既有短期的市场扩张考量,也有长期的战略布局需求。然而,能否成功实现其目标,将取决于市场需求的回应、政策支持的延续以及竞争对手的反应。如果中芯无法突破西方国家的壁垒,其28纳米芯片的降价更可能是一种“内循环驱动”的经济策略,旨在支持中国国内制造业。”
由于近年来,美国政府明确提出了对中国半导体企业的限制。三星和台积电都选择离开中国,并决定在美国建厂。这对严重依赖这两家公司的高端产品的中国企业,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这些年,中国展开了轰轰烈烈的造芯运动。随着汽车、工业等关键市场的需求表现低迷,许多芯片公司被迫通过裁员、降薪或者重组逃避破产,造出很多“烂芯”企业。
“很多造芯的企业没有技术,就是想骗取国家财政补贴,骗取大基金,结果芯片没造出来,反而搞出一堆烂尾工程。”刘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