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美国新闻 > 正文

中共没戏唱了?美国打造“智能病毒”提炼稀土

作者:
柏克莱加大(下图)主导的一项前沿研究,利用基因工程改造无害病毒,使其像“智能海绵”般从水中捕获稀土金属,并借由温和调节温度与酸碱度(pH值)释放金属供回收。这项突破性的成果为未来以“清洁方式”提取稀土及其他关键金属提供了可能,或将替代传统开采中高度污染的化学工艺。

柏克莱加大(下图)主导的一项前沿研究,利用基因工程改造无害病毒,使其像“智能海绵”般从水中捕获稀土金属,并借由温和调节温度与酸碱度(pH值)释放金属供回收。这项突破性的成果为未来以“清洁方式”提取稀土及其他关键金属提供了可能,或将替代传统开采中高度污染的化学工艺。项目负责人、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科学家李承旭(音译,Seung-Wuk Lee)教授表示,这项技术有望解决全球关键材料供应链中的重大瓶颈。

当前国际供应链深受地缘政治影响,尤其稀土产业长期被中共掌握主导权川普总统近期与中共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后,双方达成暂缓中共稀土出口限制的共识,美国则降低部分关税。然而,川普政府仍意图联合西方盟友建立独立的稀土供应体系,以减少对中共的依赖。在此背景下,柏克莱加大的最新科研突破,可能为美中在稀土供应链的角力增添新的变数。

根据柏克莱加大官网刊出的研究文章,高科技电子产品与绿色能源技术若缺乏稀土元素(REEs)便无法运转。稀土包含17种金属,具独特物理与化学性质,是手机萤幕用的萤光粉、电动车与风力涡轮机中的强力磁铁等关键组件的核心材料。但从原矿提炼稀土需大量使用有毒化学物质,并产生高污染废料,长期被诟病为“肮脏的产业”。

李承旭团队希望利用微小且无害的噬菌体病毒来解决这一问题。该研究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与美国能源部资助。研究核心在于将只感染细菌、对人类与环境皆无害的噬菌体改造为“高度选择性的回收机”。科研团队在病毒表面添加两种特殊蛋白质:一种是镧系元素结合肽,可像“分子钳”般精准捕捉稀土离子;另一种为弹性蛋白样肽,可作为无毒温控开关,病毒在轻微加热时会携带捕获的稀土从溶液中析出。

研究人员将改造后的病毒加入酸性矿山排水,成功验证系统的可行性。病毒迅速附着在稀土离子上,并排除其他金属。随后,通过轻微加热,使病毒团聚并沉降至容器底部。排出上层液体后,研究人员得到含病毒与稀土的浓缩污泥;再调节混合物的pH值,即可促使病毒释放纯净稀土离子,并进行回收。

研究团队还发现,病毒在完成捕获与释放之后仍保持活性,可反复利用;且病毒可经由感染细菌自我复制,使其大量培育成本极低。

李承旭(上图)强调,此项技术是迈向可持续采矿与资源循环的重要一步,它能以更环保、低成本且可回圈的方式保障清洁能源产业所需的关键材料,同时兼顾环境保护。他并指出,在全球供应链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这项技术有望突破关键金属的供应限制,“通过在美国本土实现环保且可规模化的稀土开采,我们将能保障国内关键矿产供应,强化国家安全与经济安全。”

除了从矿业废水提取稀土外,研究团队也计划将该平台应用于电子废弃物(如旧手机、笔电)的金属回收、以及环境修复等领域。透过改变病毒遗传程序,它还可选择性捕获电池所需的锂与钴、工业催化剂使用的铂族金属,甚至能从供水系统去除汞与铅等有毒重金属。李承旭表示,此技术将成为新一代智能病毒材料的基础,助力真正的循环、可持续经济的发展。

除从矿业废水中提取稀土元素外,研究团队还设想将该平台应用于电子废弃物(如旧手机、笔电)的稀土回收及环境修复等关键领域。李承旭表示,通过改变病毒的遗传指令,可以调整其功能,选择性捕获其他关键元素,例如用于电池的锂和钴、用于催化剂的铂族金属,甚至能从供水系统中去除汞和铅等有毒重金属,“这项工作最终将成为新一代智能病毒材料的基础,助力构建真正的循环可持续经济。”

责任编辑: 李冬琪  来源:阿波罗网李冬琪报导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5/1116/2306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