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言论 > 正文

中国房价暴跌的底在哪里?

——从最近公布的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谈起

作者:
目前中国社会讨论最多的问题是:中国房价暴跌的底在哪里? 一年多前,2023年2月15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称,近500万人经历近3年完成第一 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其中特别提到这一次普查也对全国近6亿多栋房屋 建筑进行了逐一调查,做了一次很好的“体检”。全国房屋建筑共6.6亿栋的数据第一次透露出来,全国一片哗然,刹那间6.6亿栋房屋登上热搜,引发热议。南洋地产作出了 这样的评价:全中国有6亿栋房屋,小镇房子或沦为白菜价。

目前中国社会讨论最多的问题是:中国房价暴跌的底在哪里?

一年多前,2023年2月15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称,近500万人经历近3年完成第一

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其中特别提到这一次普查也对全国近6亿多栋房屋

建筑进行了逐一调查,做了一次很好的“体检”。全国房屋建筑共6.6亿栋的数据第一次

透露出来,全国一片哗然,刹那间6.6亿栋房屋登上热搜,引发热议。南洋地产作出了

这样的评价:全中国有6亿栋房屋,小镇房子或沦为白菜价

2024年5月8日中共政府公布了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公报称,3亿多栋是

猪圈等,城乡房屋建筑只剩下3.54亿栋,并宣布房屋建筑首次有“数字身份证”。显然中

共政府对普查数据的分类和注释做了手脚。但是笔者还是对公布的数据做了简单的分

析,获得了重要信息。

本文从中国住房总量(总居住面积、总户数)、住房土地使用权七十年、中国住房建

筑使用年限五十年和住房建筑安全入手来讨论这个问题。到2023年底人均居住建筑面

积53平方米,是天花板上又“锦上添花”。在现状不改变的条件下,未来住房需求没有大

幅度提升的空间。

中国的房地产不象欧美、日本、台湾是建立在土地私有制上的,而是建立在土地国有

制、有限期的土地使用权制度上的。欧美、日本、台湾那里有成千上亿的地主;中国

只有一位地主,房地产主的地位如佃农一般。中国住房土地使用权最长70年,到手时

可能平均只有65年。中国从1982年引入土地使用权,如今有的只剩20几年的土地使用

权。从理论上来说,中国房地产的价值随着土地使用权年限的缩短而不断降低,最后

置零。人们自然会问:70年的土地使用权到期后怎么办?

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8)规定,普通房屋设

计使用年限为50年。这个房屋设计使用年限50年已经公开挂在雄安新区的每一座房屋

建筑上。就是说,在住房土地使用权70年到期之前,房屋设计使用年限50年已经到期

。70年的土地使用权到期后怎么办的问题变成了房子50年后怎么办?如此,一个制度

问题变成了纯粹的技术问题。

根据中国房屋建造质量和使用期间的房屋保养的普遍情况,大多数房屋将成为危房,

危房是无法获得土地使用权的延长。这就出现了普遍的房屋安全问题。饶了一个圈,

又回到了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近500万人经历近3年完成,花费大量人

力、财力,为全国几亿栋房屋做了一次很好的“体检”,建立了“数字身份证”,但又不公

开“病情”。中共政府已经未雨绸缪事先掌握了全国房屋安全的数据,为将来以房屋安全

的名义(例如地震、滑坡、洪水、风灾、房屋结构等)不再延长到期或即将到期土地

使用权,拆除大量的房屋建筑,人为制造出大量的住房需要做好了必要的技术准备。

即使少数住房建筑有幸可以通过大修再延长的房屋使用年限,巨额的维修费用也会将

房地产价格打到地平线以下。

因此得到结论:中国房价暴跌的底在哪里?借用马云先生的话:房价如白菜、房价如

葱。这是制度使然。

图1:全中国有6亿栋房屋,小镇房子或沦为白菜价,图片来源:Nanyang Property

图2:2024年5月8日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郑

国光在会上介绍情况,中国新闻网电视指出,房屋建筑首次有“数字身份证”,图片来源:如图所示

图3:中国住房建筑使用年限五十年,图片来源:如图所示

一、中国到底有多少亿平方米的住房面积、中国到底有多少套房子?

目前中国社会讨论最多的问题是:中国房价暴跌的底在哪里?

笔者以为,这取决于中国的住房总量(总居住面积、总户数)有多大?剩余的总需求

量有多大?民众的支付能力多大?同时还取决于房地产的中国特色,特别是住房土地

使用权七十年、中国住房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五十年、中国住房建筑安全问题。

先谈中国的住房总量,即从分析现状开始。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房地产是中国经济

腾飞的支柱,数据很多,分析的文章也很多。但是中国总居住面积、总户数,这两个

最简单的数据就是不清楚。对此国家统计局、调查报告、官方媒体报道、专家、官员

有不同的说法,十分混乱。

——原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说,中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亿

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1。

——中国人民银行2019年10月举行的涉及全国3万余户城镇居民家庭的调查结果显示

,中国城镇住房拥有率达到96%。另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中国99.5%

的农户拥有自己的住房2。中国居民住房拥有率名列世界前茅。

——2019年曾出现过一项非官方的调查数据,认为中国的房子已经够34亿人居住3,而

且这还不包括农村自建房、小产权房等房源。这说明中国住房建筑严重过剩。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

,中国家庭户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41.76平方米4。其中,乡村的家庭户人均住房建筑面

积为46.8平方米,城市和镇的分别为36.52平方米、42.29平方米。中国人均住房建筑

面积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5。同样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截至2020年,中国

总共有14.12亿人口,全国有4.94亿个家庭,平均每个家庭户均人口为2.62人6。

——2023年2月15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称,近500万人经历近3年完成第一次全国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其中特别提到这一次普查也对全国近6亿多栋房屋建筑进

行了逐一调查,做了一次很好的“体检”7。全国房屋建筑共6.6亿栋的数据第一次透露出

来,全国一片哗然,6.6亿栋房屋登上热搜,引发热议。2024年5月8日国新办举行新闻

发布会,公布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结果(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20年12月

31日,不包含港澳台地区)称,本次普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组织绘制城乡房屋建

筑和市政设施图斑6亿多个,扣除厕所、杂物房、车库、养殖圈舍等农村辅助用房、在

建工程以及构筑物、农业大棚等不属于房屋建筑的,共调查城乡房屋建筑3.54亿栋,

总建筑面积1280亿平方米,其中城镇房屋(含住宅和学校、医院、商场、写字楼、厂

房等建筑)4738.8万栋、662亿平方米,农村房屋(含住宅和公共建筑、商业建筑、文

化建筑、生产(仓储)等建筑)3.07亿栋、618亿平方米8。

——原重庆市市长黄奇帆:2019年全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8平方米,2020年50平方米

9。

——2024年3月6日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在记者会上表示,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目

前仍有1.7亿进城农民工和随迁家属尚未在城镇落户。按1户1个农民工计算,1.7亿进

城农民工和随迁家属组成1.7亿家庭,需要在城镇购房。这将是中国房地产未来的需求

,也是中共最近在房地产产业上采取所谓重大举措的出发点10。

本文采用原重庆市市长黄奇帆的数据。其实黄奇帆的数据与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

风险普查并无大的差别。全国总建筑面积1280亿平方米,人口14.12亿,人均建筑面积

约91亿平方米,其中50平方米为居住面积,其余41平方米为人均摊派的学校、医院、

政府、工农业、商业、交通等建筑面积。这个面积数额和比例,符合中国城乡规定的

指标规定。用黄奇帆的话,人均居住建筑面积50平方米,已经已经到了天花板。

二、到2023年底人均居住建筑面积53平方米

人均居住建筑面积50平方米,已经已经到了天花板,这是2020年底的数据。根据国家

统计局的数字,

2021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79433万平方米;

2022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35837万平方米;

2023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11735万平方米。

2021年至2023年三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一共427005万平方米,平均每个居民3平方

米。这样到2023年末,中国人均居住建筑面积53平方米,是天花板上又“锦上添花”。

中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远远超过德国。

必须指出的是,中国人均居住建筑面积53平方米,还没有考虑历年累积一手房库存量

,没有考虑在建住房建筑,也没有考虑现有烂尾楼的住房建筑面积。最近中共政府采

取“重大举措”,将烂尾楼投入市场。根据《雪球》文章的分析,2008年至2021年,全

国新开工242亿平方米,竣工面积只有126亿平方米,相差整整116亿平方米。这116亿

平方米还在工地上,是未封顶的钢筋水泥11。如果把这些数字都加到人均53平方米上去

,这天花板会被捅破。

至于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所指的1.7亿进城农民工和随迁家属有在城镇买房的需求,

这是向上忽悠习近平和向下欺骗老百姓的说法。这1.7亿进城农民工和家属,他们在老

家的农村或者集镇都有面积不小、质量不菲的居住房。按照笔者对中国社会的理解,

他们是不会放弃在老家的房子的,再说在中国农村或者集镇的房子,也卖不了多少钱

,是否能够支付在城镇购房价钱的首付(按目前政策新房的15%,二手房的25%),

还是问题。最关键的是,这1.7亿进城农民工和家属没有支付城市房价的能力。这1.7亿

进城农民工是“无四”人口,没有长期工作合同,没有正常的医疗保险,没有失业保险,

没有正常的养老保险,他们是没有能力在城市购买房屋的,也没有在城市渡过余生的

计划。

三、中国到底有多少套住房?

无论是国家统计局还是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报告,还是原重庆市市长黄

奇帆,都没有提供中国到底有多少套住房这个数据。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

[page]

倒是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可以统计一下每一个家庭拥有住房的套数。每一个读者只要

朝周围看一下,你的亲戚、朋友所拥有的住房的套数,就可以得到相对准确的数字。

统计的范围越大,这个数字就越准确。笔者得到的数字是:平均每一户有2至3套住房

都说中国的90后、00后现在不努力,躺平的多,因为每一位90后、00后将有3至6套住

房遗产:爷爷、奶奶一套(或两套),外公、外婆一套(或两套),爸爸、妈妈一套

(或两套)。在德国不少90后、00后的中国留学生,都是靠家里卖了一套住房来支付

几年的学习费用的。习近平说中国没有产能过剩,习近平根本不知道中国过剩最多的

就是住房建筑面积。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报告说,城镇房屋4738.8万栋。按50%是居住建筑

计算,有2369.4万栋居住建筑。平均每栋居住建筑按40套住房计算,一共9.4776亿套

;按每栋50套住房计算,一共11.8470亿套。足够城镇人口每人一套住房。而平均每栋

居住建筑40套或者50套住房,这都是一个很低的估计。

如果再考虑中国人口的真实数据、中国人口出生率的不断降低、疫情期间和过后死亡

率不断高升,年轻人不结婚或者结婚不生育、中国人口老龄化等等问题,中国在住房

数量的需求上,没有任何再上升的空间。

所以中共政府必须找出路。

四、中国住房的土地使用权

国外的一些研究机构把美国、日本、德国等国的房地产价格的变化与中国相比,得出

了一些有启发意义的结论。但是他们往往忽视了非常重要的一点,美国、日本、德国

的房地产,是建立在土地私有制上的,房屋建筑是和土地绑在一起的,是永久的所有

权,;而中国是土地使用权,70年或者期限更短的土地使用权。如果说美国、日本、

德国的房地产主人是地主、富农或者富裕中农,那么中国的房地产主人则是需要交租

的佃农。这是两个不同的阶级。

很多中国人不知道,一直到1982年,中国宪法规定,城市的土地还是实行土地私有制

。只是到了1982年修改宪法,城市的土地一夜全部归了国家所有,实现了文化大革命

想要实现、但没有完成的目标12。1988年再次修改宪法,将宪法第10条第四款修改为

:“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同年底土地管理法也做相应修改,建立了

(国家的主人)有偿使用国有土地的制度。这四十多年来,中国老百姓买的房地产,

大部分是用于支付土地的使用金。

早在1979年就在深圳试点收取国有土地使用费,1982年1月1日起施行《深圳经济特区

土地管理暂行规定》13,至今40多年了。中国城市土地使用权的年限是最初并没有统一

规定,都定得比较短,30年、50年,后来统一为70年或者50年,居住用房大多是70年

。但不是从民众拿到住房之时算起,而是从开发商从地方政府通过“竞标”拿到土地之日

算起。从开发商拿地开始,经过土地平整、水电路三通、房屋建造、验收、销售等环

节,一般需要三到十年。平均按5年计算,民众拿到房子时的土地使用权还有65年。

中共领导人同意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和收取土地使用费,并规定土地使用权的使用年

限,据说与上海租界的建立、收取土地租金,外国人出钱造房、建工厂,成为了中国

最繁华地区,最后被无偿收回这段历史有关。 中共领导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主意

,把按照马克思理论没有价值的土地盘活,用别人的钱搞建设,最后不费一枪一炮全

部收归己有。这是同意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和收取土地使用费的真正初心。

从1982年深圳等地试点开始,到2024年已经42年了。如果当初的合同规定是50年,那

么国有土地使用权还剩8年;如果是70年,还剩28年,也不是很遥远的事情。

中国的土地管理法(故意)对土地使用权到期之后如何处理,没有做出法律规定。如

果要重新获得土地使用权,需要再次支付土地使用费,中共政府可以再次获得大量的

土地出让金,每年可以达到数万亿元人民币,一下子就能解决中共政府钱袋子的问题

。但是很可能引起全国人民的坚决反对,后果无法预测。如果自动延长土地使用权,

不需要再次支付土地使用费,中共政府又不肯放弃这么好的收敛钱财的机会。

民众自然会问:70年土地使用期满后怎么办?

四、中国居住建筑的设计使用寿命为50年

记得小的时候,走过建筑工地上都看到这样的横幅:“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百年大

计,质量第一”是建筑工程中的座右铭,书本中都是这么写的: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符

合设计要求,是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管理中永恒的主题,是设计、监理和施

工单位的生命。

图4:过去建筑工地上都挂着这样的横幅:“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图片来源:网路截屏

图5:书本中都是这么写:“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图片来源:如图所示

据说雄安新区是习近平社会主义新城市建设的试验田。雄安新区的一个特点就是住宅

建筑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而且还用全过程民主的方法,公开告诉雄安新区的每一

个居民,告诉每一位第三者。

下图是一位名叫幽州刺史走中国的主播在拜访雄安新区时记录下来的在房子进门处钉

在墙上的工程质量责任标牌,上面注明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见图3)。

根据中国《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8),房屋设计使用年限,

是设计规定的一个时期,在这一规定的时期内,只需要进行正常的维护而不需进行大

修就能按预期目的使用,完成预定的功能,即房屋建筑在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

使用和维护下所应达到的使用年限。

1987年I0月1日开始试行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一87)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

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部标准,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主编,建设环境保护部批准。

制定《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建筑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等基本要求

;适用范围为全国城镇各类新建、护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第1.0.4条建筑耐久年限规定

建筑耐久年限分下列四级:

一级耐久年限100年以上适用于重要的建筑和高层违筑。

二级耐久年限50一100年适用于一般性建筑。

三级耐久年限25-50年适用于次要的建筑。

四级耐久年限15年以下适用于临时性建筑。

一般性建筑的耐久年限为50至100年,与建筑工地上的“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相符,也

与德国的住房使用年限60至100年(后改为80年)相差不多。

2005年5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颁布修改后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由建设部主编,建设部批准,2005年7月1日开始实行。

建筑耐久年限改为设计使用年限,如下:

图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表3.2.1设计使用年限

笔者以为,将建筑的耐久年限改为设计使用年限,并将一般性建筑的耐久年限为50至

100年改为普通建筑和构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与中国建筑质量不高有关

。2010年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在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的发言说,“我

国新建建筑寿命平均不到30年”14。新建建筑寿命平均不到30年的事实,与耐久年限50

一100年的标准相差太远。

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建筑结构

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8)中规定,普通房屋和构筑物,设计使用年限

为50年: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新版《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

》(GB50352-2019)中规定,普通建筑和构筑物,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图7:《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8)表3.3.3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既然雄安新区把住房设计使用年限50年都挂在大门口了,民众自然会问:房子50年后

怎么办?

图8:房子50年后怎么办?图片来源:网络截屏

这样,70年或者65年城市土地使用权到期后怎么办的问题,就变成了房子50年后怎么

办?一个制度问题变成了纯粹的技术问题。

[page]

五、中共政府掌握所有居住建筑的“病症”,但就是不告诉民众

2023年2月15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称,近500万人经历近3年完成第一次全国自然

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根据普查公报,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一项重

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基础性工作。本次普查的6大类灾害指

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23种灾害指

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台风、暴雨、气象干旱、大风、冰雹、雪灾、低温、高

温、雷电、沙尘暴、洪水、干旱、风暴潮、海平面上升、海浪、海冰、海啸、森林火

灾、草原火灾。近500万人经历近3年完成这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可以

说是花了很大的财力和人力完成了这项工作。按一个公务员年薪20万元人民币计算,

近500万人经历近3年,光人工费就是3万亿元!

普查报告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

力重要论述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组织全系统260多万人参与,完成全国城

乡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调查工作。本次普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组织绘制城乡房屋

建筑和市政设施图6亿多个,扣除厕所、杂物房、车库、养殖圈舍等农村辅助用房、在

建工程以及构筑物、农业大棚等不属于房屋建筑的,共调查城乡房屋建筑3.54亿栋,

总建筑面积1280亿平方米,其中城镇房屋(含住宅和学校、医院、商场、写字楼、厂

房等建筑)4738.8万栋、662亿平方米,农村房屋(含住宅和公共建筑、商业建筑、文

化建筑、生产(仓储)等建筑)3.07亿栋、618亿平方米。共调查与防灾应急相关的市

政道路23万条,市政桥梁9万座,供水管线44万条。

参与城乡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调查工作的人员260多万人,占参与普查的近500万人的

一半以上。此外共组织绘制城乡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图6亿多个。调查的房屋建筑6.6

亿栋。后指出其中3亿多栋是养殖圈舍等。房屋建筑调查才是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中

的重中之重!这是借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之名,对全国全国城乡房屋建筑和市政设

施的安全问题进行详细调查,建立技术档案。用中共宣传机构的话说,是对全国城乡

房屋建筑进行了一次“很好的身体检查”,每一栋房屋建筑有了“数字身份证”。如数字身

份证注明此人是老赖一样,房屋建筑的“数字身份证”注明此房屋建筑是否是存在安全问

题。老赖不能坐飞机、坐高铁,子女上学就业也受牵连;危房不能延长设计使用年限

,也不能延长土地使用权的使用年限。到时候必须拆除,而且还是可以美名其曰为了

居民您的生命安全!

只有拆除大量的房屋建筑,黄奇帆所说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需求已经到了天花板的问

题才能解决!

中共政府掌握每一栋房屋建筑的“体健康情况”,知道它们的病情,是高血压还是高血糖

,是心脏病还是胰腺癌,但是它就是不将病情告知房主,不让让房主尽早采取措施,

进行房屋维修,解决安全问题。而是绝对保守秘密,等待时机,等到房屋设计使用年

限设50年快到时,在做房屋安全评估时再告诉房主,要大修也是为时已晚。这就避免

了在土地使用期到期后是否可以延长的问题出现。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住房安全有保障15。按照习近平的说法,农村贫困人口没有住房安全问题。相反在

城镇中的住房质量比较差,房屋建筑安全问题比较严重。比如2024年3月31日凌晨3点

,江西南昌一座高层建筑遭遇飓风,风不仅吹掉了窗户,还把住宅里的3个人直接卷走

!中共在此时是不会宣布该高层建筑不安全,不会禁止继续使用。而是需要耐心等待

,等到50年的设计使用年限即将到期时,再告诉房主,房屋建筑的“身体健康情况”,耐

心等待拆除。这是中国的耐心住房建筑。

最后附上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之一的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等级图

。颜色越偏红的地区,风险越高。风险越高地区对房屋建筑的安全要求也越高。全中

国共6个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大区,分别为沿海海洋-气象灾害大区(简称沿海大区),

东北森林草原火灾-水旱-气象灾害大区(东北大区),东部水旱-气象-地质灾害大区(

东部大区),中部水旱-地震-地质灾害大区(中部大区),西北气象-水旱-地震灾害大

区(西北大区),青藏气象-地震-地质灾害大区(青藏大区)。试问,哪一位读者没有

居住在这6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区内?

图9: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等级图,图片来源: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公报汇编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中国房价暴跌的底在哪里?借用马云先生的话

:房价如白菜、房价如葱。这是制度使然,因为中国的房地产主人是佃农,而国家是

唯一的大地主。

图10:中国房价暴跌的底在哪里?图片来源:如图所示

————————————————————————

1住建部:中国建筑平均寿命仅30年,来源:中国日报网,2010年4月5日,刊登在环球网

,https://china.huanqiu.com/article/9CaKrnJndA5

2中国人民银行: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新浪网,2020年4月25日

,https://tech.sina.com.cn/roll/2020-04-25/doc-iircuyvh9753649.shtml;我国农村宅基地闲置现状与盘

活利用对策,搜狐网,2020年12月24日,https://www.sohu.com/a/440315310_760111

3浩俊:中国房子够34亿人居住?为什么房价还在上涨?搜狐网,2019年10月24日

,https://www.sohu.com/a/349146949_569716

4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来源:统计局网站,2021年5月11日,刊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网,https://www.gov.cn/guoqing/2021-05/13/content_5606149.htm

5内地人均居住面积41.8平方米,接近发达经济体水平!央行副行长发声:对楼市前景仍相当乐观

,2023年11月7日,每日经济新闻,搜狐网,https://www.sohu.com/a/734411484_115362

6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来源:统计局网站,2021年5月11日,刊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网,https://www.gov.cn/guoqing/2021-05/13/content_5606149.htm

7国新办举行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发布会,来源:国新网,2023年2月15日,刊登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https://www.mem.gov.cn/xw/xwfbh/2022n8y30rxwfbh_4835/wzsl_4260/202302/t20230215_442477.

shtml

8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和公报有关情况,来源:新华社

,2024年5月8日,刊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

,https://www.gov.cn/yaowen/tupian/202405/content_6949798.htm: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房

屋建筑首次有“数字身份证”,来源:中国新闻网,2024年5月8日

,https://www.chinanews.com.cn/gn/2024/05-08/10212915.shtml

9先锋视界:高盛预测中国房价还将下降40%,原重庆市长黄奇帆告诉你十大原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DHznorKou0

10郑栅洁主任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答记者问,来源:政研室,2024年3月6日,

刊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

,https://www.ndrc.gov.cn/fzggw/wld/zsj/zyhd/202403/t20240306_1364426.html

11秋耶哥哥:烂尾楼有多恐怖,雪球网,2024年3月4日,https://xueqiu.com/6519730414/280712328

12王维洛王维洛:1982年的一场无声无息的土地“革命”——中国的私有土地是如何国有化的?当代中

国研究[2007年][第4期(总第99期)],刊登在爱思想网,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8081.html

王维洛:中国城市土地国有化的历史考察,中国民主季刊,2024年第二期,第199页至178页

13攀登新的高度——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30年历程,来源:国土资源部网站,2008年12月19日,刊

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s://www.gov.cn/gzdt/2008-12/19/content_1182391.htm

14住建部:中国建筑平均寿命仅30年,来源:中国日报网,2010年4月5日,刊登在环球网

,https://china.huanqiu.com/article/9CaKrnJndA5

15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社,2021年2月25日

,http://www.xinhuanet.com/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李广松

来源:纵览中国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