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标签 > 言论自由

叶开:哈佛的伪自由:从学术殿堂到意识形态堡垒
2025-04-20

人们自然应该支持哈佛大学为社会正义发声,但当它自己所定义的少数人"正义",正在成为一种不能质疑的绝对教义时,它就不再是有益的公共价值,而是新形式的"汲泉"。 真正的学术自由,不是让一种声音压倒另一种声音,而是让多种声音共处于不安、辩论、甚至冲突之中,最终走向共识与真理。这才是哈学之所以存在的理由。 哈佛需要学术自由,更需要真正的思想自由。 胡适先生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重返美国后,曾经发出一个经过反思之后的声音:宽容比自由更重要。

川普发动美国文化大革命 (图)
2025-04-19

几年下来深入阅读和了解, 才知道这些常青藤, 是如此龌龊不堪。 才知道哈佛信奉的, 不是真理, 而是我的真理。 我的梦彻底破碎, 这也是我支持川普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卢比奥:打击虚假信息 维护言论自由(影)
2025-04-18

美国国务卿卢比奥日前表示, 国务院已经关闭了全球参与中心,以打击虚假信息,维护言论自由。他同时表示将努力维护其他国家的言论自由。美国国务卿卢比奥:应对此类信息的最好方法就是言论自由,确保真实信息和虚假信息有同等甚至更大的传播机会。国务卿卢比奥表示,国务院刚刚关闭了国务院的全球参与...

陈怡凯:言论自由与国家忠诚义务
2025-04-12

前言中配亚亚等人因鼓吹武统言论被移民署驱逐出境,纵然亚亚以及少数人指控该驱逐出境处分违反言论自由,但北高行以《公民权与政治权利公约》第20条禁止鼓吹战争而认定该武统逾越言论自由的界线,因此不在言论自由之保护范围。北高行此一论述值得赞同。由于亚亚中配尚未取得我国身份证,所以驱逐出境...

赤难史脉:从“大革命”到“大饥荒”(五) (1921~1961)(图)
2025-04-10

1950~1970年代,至少600万大陆灾胞“用脚投票”,冒死渡海、扑铁丝网投奔香港,其中160~200万人成功(后为香港反共中坚)。港英水警从海里捞救一只只“汤圆”(泅海偷渡者)、铁丝网边搭救一位位冒着枪弹的穿越者,很困惑:“我们无法理解这种飞蛾扑火的决心来自哪里?”[1] 陈独秀幼女陈子美(1912~2004),文革时期成“反革命”,关押年余。她与两子学游泳,1970年9月(58岁)身绑铁桶下海(珠江口),六个多小时后一家三口登上港警水轮。港警热烈握迎陈子美——从未遇到如此高龄“汤圆”。

言论自由与国家安全界线如何拿捏 专家分析(图)
2025-04-03

2025年4月2日,台湾公共策益、台湾智库等多个单位共同举办座谈会,由左至右为远景基金会副执行长宋承恩、台湾海洋大学法政学院教授江雅绮、逢甲大学兼任助理教授萧育和,及台湾智库研究员陈玺安。(台湾公共策益提供)台湾公共策益、台湾智库等多个单位2日共同举办座谈会,就言论自由vs.国家...

张娟芬:细读欧洲人权法院判决 看刘振亚案
2025-03-31

他山之石,可以攻错。王颢中与我有一样的企图:看其他国家把言论自由的界线画在哪里,以此衡量我们应该画在哪里。因此,王颢中对此判决的误读,有严重的效果:他把欧洲人权法院的红线门槛画得极高,好像非得军事侵略既遂才能算敌国、非得动手组织武装团队和鼓吹核子战争,国家才可以限制那种言论的传播。事实是,加波年科的言论比刘振亚还要轻微,就已经达到了欧洲人权法院认为可以适当限制的门槛。

姚国付:从李克强、 顾万明与本人的遭遇看中共的流氓本性(图)
2025-03-26

原中共党媒新华社记者顾万明,因质疑李克强死因遭判刑,并被剥夺退休待遇。(网络截图)据自由亚洲广播电台2025年2月11日披露:新华社老记者顾万明因公开呼吁调查前总理李克强的死因,去年11月被上海法院以寻衅滋事罪判刑一年,并被新华社取消退休待遇。这则消息使笔者由顾万明和李克强在中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