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标签 > 鲁迅

“还是弟弟比哥哥好”(图)
2023-02-28

林语堂曾说:他(胡适)是学者,也是好人。但一生所遭受的恶毒批评和攻诈,几乎比任何人都多,但是这些谩骂叫嚣丝毫不影响或改变胡适对发展科学以及革新需要的信念。在20世纪民国一众学人中,胡适先生与其他学人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他的思想多元和容忍不同异见。强调容忍比自由更重要,即使到了晚年,胡...

民国文人为何那么有骨气?
2023-01-12

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抗战期间担任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兼中央大学经济系主任,多次在公开演讲中指责孔祥熙大发国难财。马寅初连续发表文章与演讲,揭露国民党的腐败,痛斥孔宋之流的无耻,使国民党政府大为头疼,也遭到很多权贵的忌恨。蒋介石要召见马寅初,马寅初一听,火冒三丈地说:"叫我去见他,我不去!让宪兵来陪我去吧!"又说:"文职不去拜见军事长官,没有这个必要!见了面就要吵嘴,犯不着!再说,从前我给他讲过课,他是我的学生,学生应当来看老师,哪有老师去看学生的道理!他如果有话说,就叫他来看我!"

【老照片】荒唐的留学生三陪制度原来从那时的北大就开始了(图集)
2022-11-22

原来留学生陪住、陪学、陪伴制度,从1963年的北大就开始了…

“专栏作家”周作人(图)
2022-09-27

无论从什么角度说,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给《亦报》等报纸写文章的周作人,都可以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专栏作家。周作人给报纸杂志写文章,由来已久,从《新青年》时期算起,除了抗战胜利后在南京老虎桥蹲大狱的那一段,几乎就没断过。不仅写,而且写得极勤。像《语丝》、《骆驼草》这样的同仁杂志不必说,另...

鲁迅后人的“名人之累”(图)
2022-09-20

鲁迅后人所受的名人之累,曾延续到他的第三代。鲁迅的长孙名叫周令飞。令飞是鲁迅当年用过的一个笔名,为了纪念爷爷,许广平给孙子取了这个名字。从字义上说,令者零也,含有从零开始的意思。周令飞生于1953年,性格颇有点像爷爷鲁迅,也许是隔代遗传吧。据周海婴说:他个性极强,自己认准的事情,...

楚一丁:孔乙己无罪
2022-09-12

在五四运动过去了一百多年之后,中国人正在越来越多地选择回归传统。蓦然回首,我们发觉儒生们在冷板凳上坐了百多年之后,原来他们的形象却既不那么酸也不那么腐。都说儒生百无一用、都说儒生手不能拿肩不能挑、都说儒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但我们有没有想过:历朝历代能成为帝王师的大儒们又有几人?真正延续了我中华文化朝朝香火的,恰恰是千千万万默默无闻的穷儒生们。

鲁迅是族魂还是日本汉奸?(图)
2022-08-31

〖原编者按:清水君先生的文章鲁迅──汉奸还是族魂?,在网路发表之后,引起很大反响。作者在修改定稿之后,又将该文投寄给了本刊,希望能够发表。本刊在阅读了修改稿之后,认为,这无疑是一篇很出色的反思文章,选中的又是鲁迅这么一尊文神,揭示的则是历史的真实,和对鲁迅崇拜的历史性荒唐。应该说...

【老照片】2008年对中共政局的神预言 搬到2022年应该同样适用(图)
2022-08-01

改成2022更满意。

蹲牛棚 却把红卫兵和工宣队都搞得哭笑不得的教授(图)
2022-07-05

别人都按规定写认罪书,唯独赵景深却千篇一律只写“劳动日记”,从来不写思想汇报。红卫兵训斥了他几次,有一回还用藤条抽他的脊背,但他还是坚持只写“劳动日记”。红卫兵们无法可想,只好随了他。赵景深上交了交代材料,上面详细列出了给外国友人邮寄过的书籍,结尾总结说:“我是把我们国家里的书流通到外国去了,所以我有严重的里通外国问题。”赵景深在“里通外国”四个字下面都加了小黑点,表示强调,让工宣队哭笑不得。

【欺世大观】大师梁实秋讽“旗手”鲁迅
2022-06-24

看过前边几集的不少看官都说了一个点,欺世大观真能挖料,颠覆了大伙对共党树立的文化界这位英雄模范的观感。也就是说,我们说的鲁迅故事和共党宣教的完全两回事。那好,今天收个官,咱们看看真正的大师说他什么,当然,还有他自己承认了什么。

【欺世大观】129 狎妓媚日 潜水卖国 还原鲁迅 4
2022-06-17

前边说了三集鲁迅,希望各位没有厌倦。没关系,本集肯定又让您脑洞大开,好奇心大增。除了研究鲁迅的专家之外,我们相信,本集讲的老鲁的故事会让各位觉得闻所未闻。

鲁迅签名卖国 包养女生 咒骂女校长秘闻
2022-06-03

在东京滞留到1909年8月后,鲁迅才回国,没有人清楚从1906年到1909年他是靠什么维持在东京昂贵的生活的。有研究者称:鲁迅滞留东京的历史很值得怀疑,没职业也没家庭资助,但在东京却过着富裕悠闲的生活,雇日本女佣,还资助二弟留学。因此推测,是日本特高科发他工资,让他密探中国留学生的动向。

鲁迅妻许广平曾是告密特务
2022-06-02

"母亲还担负着一项特殊任务,就是统战部门要求她利用多年建立的友谊,不时去探望一些重要的朋友,关心他(她)们起居,了解他(她)们有些什么想法和要求,以便更好地做工作。"许广平去探望宋庆龄时,"每次都向上如实报告,这是统战部所要求的。"海婴在书中只重点说了许广平如何"探望"宋庆龄和何香凝两位,他还提到"母亲还分工探望达赖、班禅几位宗教界领袖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