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标签 > 8964

RFA:六四抗命军长徐勤先司机成功逃美(图)
2018-02-23

解放军第38集团军前军长徐勤先,六四期间反对开枪镇压,受刑5年后行踪仍然受限。徐勤先的前司机刘建国,2017年10月27日举家成功出逃美国。刘建国近日在华府接受本台专访,披露大陆军中黑幕。有学者认为,刘建国的第一手叙述,可信性甚高,有助研究89期间军中的心态。

赵紫阳给中国留下了什么?(图)
2018-01-22

赵紫阳 赵紫阳先生逝世十三周年了。 回顾1989年12月28至29日,当备受21年磨难的“布拉格之春”的领袖杜布切克,终于赢得迟到的正义,当选为捷克的联邦议会主席时,当年,刚抵美国、刚刚经历六四惨案的我,心中顿时升起一个巨大的悬念:失去自由的“中国杜布...

杨尚昆六四两头押注 待赵紫阳成事做太上皇 (图)
2017-12-19

杨尚昆作为邓小平与政治局常委的联络人,位居中枢。赵紫阳在书中多次提及杨支持他处理学潮的温和政策、反对镇压,似非错觉。但是,杨领李鹏去邓府求见,引出“四二六”社论在先;又受赵之托,试图通过邓的秘书、子女迂回劝说邓在后。杨尚昆究竟押注在谁身上,只有他自己知道,但无疑也是审时度势,不想赌错。

六四前江泽民自知惹大祸 开会自称“神经病 乌龟”(图)
2017-10-18

沙叶新1989年5月22日下午在作协游行中。(网络图片) 江泽民召开上海知识分子座谈会 一九八九年四月十五日胡耀邦去世,很快就引发了震惊全国和世界的大学潮,全国各地的高校学生和知识分子以及普通市民相继游行示威。上海市委还因为《世界经济导报》事件激起轩然...

赵紫阳生前披露 六四前后惊人绝密内幕(图)
2017-08-25

赵紫阳六四下台的大背景是文革后形成的双峰政治,即陈云意识形态派系,与主张改革的在中共十二大形成的邓胡赵体制长达十七年的明争暗斗。到六四时,邓胡赵体制瓦解,陈云派胜利。一九九二年邓小平南巡,打算再废江泽民,陈云明确表示,江李体制不能变。薄一波也反对,说“事不过三,你已换了三位领导人了。”)向邓反映了赵紫阳不少问题,但邓小平当场明确表态,“不能倒赵”。而邓回北京后不久即向赵提出要把军委主席职务让给赵,自己完全退下来。杨继绳说,“如果没有六四,赵紫阳将会成为真正掌握权力的党和国家一把手。”

朱韵和——当年穿军装的89一代(组图)
2017-07-27

1989年中国天安门民主运动的参加者既有学生市民,也有中国军人。本台记者最近在美国旧金山采访到的朱韵和,就曾经是他们中的一员。

梁之:中国什么时候“偶然”出现戈尔巴乔夫 上帝一定知道!
2017-06-26

当一个又一个引起他们恐惧的“点”连执政者也感到无解时,那么,这个政权,也就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向人民道歉,向人民谢罪,停止执政,还人民以自由,让人民重新选择政权;另一条,就是在无数民众的讽刺、诅咒、遍地火星而让执政者在山穷水尽的恐惧中继续执政下去,一直执政到上帝给这个国家的人民以机会,让人民起来推翻这个让人民感到恐惧而执政者比人民更恐惧的政权。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李金芳:8964 在记忆与遗忘中战斗的中国脊梁 (图)
2017-06-12

自1949年至今,中国人何曾有过自由言说的权利?甚至连记忆的权利都没有!从中国老百姓根本就看不到的艾晓明的《夹边沟祭事》,王友琴的《文革受难者》到吴仁华的《六四天安门血腥清场内幕》、《六四屠杀内幕解密:六四事件中的戒严部队》、《天安门事件逐日记录》等纪实文字,再到近期引发舆论热点的方方的小说《软埋》,分明看到了中国人在记忆与遗忘的战斗中,在怎样记录守护着中国现代历史中一幕幕人权惨案。

鲜为人知 六四戒严部队屠杀后的疯狂报复(图)
2017-06-10

在28年前发生的〝六四〞屠杀事件中,中共调集了20万军人进入北京,屠杀了天安门广场数千和平请愿的大学生和北京市民。外界对戒严部队的军人在执行清场过程中开枪杀人,动用坦克、装甲车碾轧的暴行有比较充分的了解,但是戒严部队的军人在完成天安门广场清场任务以后的暴行,外界却知之甚少。

杨尚昆六四两头押注 待赵紫阳成事做太上皇(图)
2017-06-09

一番腥风血雨后,杨尚昆最终背弃赵紫阳。但几年后,这位“镇压执行人”,又对三○一医院军医蒋彦永说:六四事件是我党历史上犯下的最严重的错误,现在他已无力去纠正。另据吴稼祥分析,二○○一年横扫中外的“天安门密件”(又称《六四真相》),也是“杨家将”背景,为了洗刷“屠城”罪责,此说很有见地。杨尚昆的“国家主席”顶戴上,沾着赵紫阳的血,末了还是邓小平夺了他的顶戴。“大玩家”玩别人,最终也玩了自己。

愤怒 新华社多记者目睹六四屠杀:这是真正的战争(图)
2017-06-09

回到社里已经三点半了。新华社大院里站满了议论纷纷的人群。我吃了点东西后,上了九号楼房顶。从这里听到西单附近枪声大作,喊声震天。还有机枪扫射的声音。不时还闪出火光。这是真正的战争。陕西分社记者卜云彤清晨从西单回来告诉我:今晨6时,在电报大楼附近,一辆坦克从东向西开来,市民唱歌,喊口号,坦克向一群学生猛冲过去,因有催泪弹,学生睁不开眼,后面又有铁栏杆,学生没有躲开,也没有退路。坦克过后,有11具尸体。

辛灏年披露鲜为人知的“六四”屠杀后的“民间暴动”(视频)
2017-06-09

作为一名“六四”事件的亲历者,辛灏年先生认为“六四”民主运动分四个阶段:发动期;发展期;对抗期和暴动期。而〝暴动期〞由于国内没有媒体能报道,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六四”还有个〝暴动期〞。而在〝暴动期〞全中国各地的人民所表现出的勇敢和无畏强权的故事可歌可泣,但却鲜为人知。

六四共军戒严部队疯狂杀北京人的原因(图)
2017-06-08

在西长安街上,一位解放军戒严部队军官二话不说,近距离、以行刑似的方式,用手枪对准清华大学学生段昌隆的胸膛开枪,将他打死。当时段昌隆手无寸铁,没有任何暴力行为,只是希望劝解对峙的军民双方。在西长安街上,解放军戒严部队官兵不放过连中三枪的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吴国锋,一名士兵将刺刀捅进他的肚腹,使劲往下拉,造成长达七八公分长的伤口,一位军官又往他的后脑勺补了一枪。

六四长安街血肉横飞之谜 中南海之武装政变(组图)
2017-06-08

杨尚昆虽讨得“戒严”令牌,北京如囊中垂手之物,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他也看到天下民意已昭然于广场,邓小平沦为“垂帘听政的西太后”,取而代之,不在此时,更待何时?但是,杨毕竟是跟毛泽东玩过的主儿,任何时候都会留一手,而且邓小平当时曾消失了一阵子,谁也不知道他去过哪儿,最终令杨尚昆不能“黄袍加身”者,究竟是元老们的反对,还是他那身后庞大的督军?“武装政变”的实质便在这里。

黑豹敢死队队长胡中喜六四亲历 不看难以想象(图)
2017-06-08

在天安门广场。东南角。独自一人走着,中途碰着谁了,打一招呼,接着走,“唆”的一颗子弹就擦我嘴角过去。我的脸本能地偏右,顿时眼冒金星,一股热流“嗡”地从脚板涌上脑门。我傻了几秒钟,不行啦,真他妈开枪啦,而且不是传说中的橡皮子弹。我撒开脚丫子就跑,边跑,那子弹就边“唆唆”地追我,脑袋、胳膊、腰,一阵阵“唆唆”,一阵阵麻,子弹头射着周围的地砖,炸起一道道火星星。我的裤裆热了,估计是出小便了。幸亏我个儿不高,目标小,捡回一命。

讳莫如深 六四血腥镇压事件中一个最大的秘密(图)
2017-06-07

开枪命令虽然是在解放军戒严部队向天安门广场挺进的过程中才下达的,原因是遭遇到群众的强力阻拦,但下达开枪命令并不是临时起意,而是事先已有所准备的,解放军戒严部队指挥部在下达进军命令的时候,就明确要求各部队必须“全副武装,在遇到阻拦时采取一切强行措施”,因此,各解放军戒严部队奉命出发时均携带了包括子弹在内的武器装备,只是多数部队在接到开枪命令之前,统一将携带的子弹装在箱子中,交由专人保管,没有分发到官兵手中,在接到开枪命令后,才将子弹分发下去。在此之前,除了一些特定的军官,其余军人的枪膛中均无子弹。

爆六四后中共大处决 合肥二十万人怒吼打倒共产党(图/视频)
2017-06-07

根据国内所提供的数字,「六四」北京镇压之后,在全国各地悼念「六四」英烈的短短半个月内,共产党在全国各地枪毙了参加暴动以反抗中共专制统治的仁人志士,就达两千八百人之多。一排一排的参加过暴动的年轻人,一排一排曾高呼着口号要推翻共产党的年轻人,被共産党押向刑场执行了枪决。这样的图片在中国广大的民间都被保留下来了。

揭秘邓小平“六四”之前部署镇压(组图)
2017-06-07

到会的有十五名政治局委员、一名政治局候补委员、二名书记处书记、一名候补书记。会上,有十一名政治局委员、一名政治局候补委员、一名书记处书记发言表示支援邓小平的三点意见。赵紫阳发言表示对邓小平的三点意见不理解、难理解。胡启立发言表示,以政治局名义请小平同志到会作指示,实际上是对邓的三点意见的不赞同。芮杏文、阎明复发言表示,在事件未明朗前,要保留自己的意见。

8964老照片首都新闻工作者标语:不要逼我们说谎(组图)
2017-06-06

唯色:这里是木樨地,是最早开枪、杀人最多、“天安门母亲”丁子霖的儿子被打死的地方,也是我的朋友严勇的弟弟被打死的地方。但是在屠杀之后的6月4日清晨,竟有几十辆装甲车在这里被军队放弃,任由激愤的群众将其烧毁。后来CCTV播放“平暴”纪录片,把群众烧毁装甲车的场面放在前,把军队开枪放在后,我一直怀疑这些装甲车是被用来当道具的。

邓小平对人民发动的四大战役 8964只是其一(组图)
2017-06-06

六四事件,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最大的惨剧,也是世界现代史上少见的惨案。这个事件的惨烈在于,几十万钢铁之师进攻手无寸铁的示威的学生,在邓小平“不惜一切代价”挺进天安门的命令下,使千百个学生市民惨死在枪口、惨死在坦克的履带下。这个事件,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影响之大,随着历史的发展将日益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