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事 > 民俗风情 > 正文

呼和浩特街头人见人爱的小吃烤饼 焙子



早晨七点钟,到呼市了,多么正点的时间啊,我有充足的时间去街角买只刚出炉的焙子,再要碗羊杂汤,我能想象到自己会迫不及待咬一口,感受那瞬间迸发的团团热气。中午还有酿皮、烩菜……这一切的一切,早已愉快地充斥了整理行囊的过程。

   大青山依旧在,举目能望,它见证了历史赫赫有名的昭君出塞,那位怀抱琵琶一路歌的明妃,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从富庶的大汉长安跋涉到塞北青城,来了一年,单于便去世了,从此她再也没有回中原,是悲是喜?充满美好愿望的后人概之一句“昭君自有千秋在”。

   昭君自有千秋在,她留给草原的遗产是无穷的。呼和浩特的文化无处不受着昭君的影响。街头有昭君图案的商品随处可见,我蓦地停住口中的焙子:昭君吃过焙子吗?汉朝的呼市有焙子了吗?“莼鲈之思”使人放弃高官安居故里,如果昭君吃过焙子,可以片刻慰藉她的思乡之苦,只身留在边陲的幸福指数也提高了。

焙子就是这样的,让呼和浩特(简称呼市)的早晨很快乐知足。它是呼市特有的小吃,也是回族热爱的面点名品,呼市所在的河套平原,是汉、蒙、回等多民族居住的地方。走在呼市的大街上,不时地能闻到焙子的香味。



如今崭新的旧城回民区,已找不到排列一队的焙子车了,焙子都收在店铺里销售,没了往日的风吹日晒雨淋,我站在这里,依然仍感受到焙子的气场和张力。当初在旧城逛累了,然后吃一份酿皮配个焙子,再买点混糖月饼、麻叶(蜜制食物)带回去。



旧城回民区的焙子多种多样,和麻叶等食物一起统称为“干货”,这些食物没有保鲜防腐剂,自然保存时间很久。





午后的小店,客不多,店主悠然的呷一口炮台茶,拈两页报纸。那份惬意,天王老子谁羡慕啊?



这份悠闲没持续多久,就有客人来了。谁让咱经营的是人见人爱的焙子?



焙子通常从大清早就开始卖,中午就卖得差不多了,店主就收摊了。如果小店刚好开在自家门前,用笼布盖着剩下的几个焙子保温,便利过路的腹中饥饿的行人。有一次,我逛街累了,邂逅了这样的小店,店主揭开笼布的一角,拿出一只焙子,小心翼翼地帮我装好,那时候,我什么美味都不想了。



因为这份对焙子的热爱,到了呼市,我要拍一拍它的焙子。

   焙子摊前,小店主见到我的镜头,憋不住咧嘴乐:“你拍这个干啥啊?”我说想把焙子介绍给区外的人们。于是她(他)们摆开开仓放粮的姿态:拍吧,拍个够。


做焙子的油酥,是胡麻油做的,这里的空气似乎早已和胡麻油达成协议,焦不离孟、孟不离焦,这二者少一样,那味儿,便差了远了。



焙子用小麦面发酵。



分别掺入植物油、糖、盐、鸡蛋等,成形后放入特制的炉灶先烙后烘烤而成。成品有白焙子、牛舌头、油旋罗锅、千层、油酥、豆沙焙子、糖焙子、咸焙子等,形状各异,口味有别。外脆内暄软,有浓浓的小麦面香味儿。



油酥也有甜有咸,它被迅速地带到面坯层中,只待在热铛中烘至八分熟。



再下烤炉烤制,这样才能外脆里暄软。



甜焙子有白糖的、红糖的,各有妙处。可以做零食点心,咸的最适合趁热吃,白焙子无油无糖无盐配上羊杂碎汤吃正好。还有配咸菜、辣酱、熏肉等,更有中间夹雪糕吃的,雪糕是呼市的特产,冷热更迭,那滋味,只羡呼市不羡天了。





我的做法是买到咸的当场解决,而甜的多放几刻,

不时地看几眼,

待我慢慢地品,

慢慢地品

……

责任编辑: 杨秀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0/1219/189538.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