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古诗古文 > 正文

精粹帖子 千奇百怪的趣诗欣赏(完) -其他类

作者:
 
086宝塔诗
  “一七令”太多,已在前面单列了,其余这些宝塔诗都在这里归一起了,共分以下几种类型:单宝塔、双宝塔、倒宝塔、变形宝塔。

  单宝塔:

  
  圆融
  路路通
  认识古董
  不怕大亏空
  围棋马吊中中
  梨园子弟殷勤奉
  衣服整齐言语从容
  主恩宪眷满口常称颂
  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

  ――《笑笑录》中“十字令”

  三五七言 李 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上诗前四句实写秋景,后二句虚写闺情。怨而不怒,风人之作。

  一三五七九言
       
       愁
      赤县远
      丹思抽
     鹫岭塞风驰
     龙河激水流
    既喜朝闻日复日
    不觉年颓秋复秋
   已毕耆山本愿诚难在
   终生持经振锡往扬州



  双宝塔:
  双宝塔诗,两塔对峙,是由单塔中的一七体演化而来,左塔不用一韵到底,由右塔充之。开始也是最多七字,后来发展到九字。据说五代道士杜光廷写的《怀古今》,从一字句递增到十五字句,各字句均为双字句,共240字,被认为是宝塔诗中最长的一首。
  唐朝这种诗刚出现时,首句为单字外,其后每两句递增一字。以后每两句为一组,恰似一副副对仗工整的对联,且寓意深刻。仍然首句为一字,实际是个题目,一韵到底。
如唐代令狐楚的《山》就是除首句为单字外,其后每两句递增一字。以后每两句为一组,恰似一副副对仗工整的对联,且寓意深刻:

           竹,竹。
          森寒,洁绿。
         湘江滨,渭水曲。
        帷幔翠锦,戈矛苍玉。
       心虚异众草,节劲逾凡木。
      化龙杖入仙陂,呼风律鸣神谷。
     月娥巾帔静苒苒,凤女笙竽清蔌蔌。
    林间饮酒啐影摇樽,石上围棋清阴覆局。
   屈大夫逐去徒悦椒兰,陶先生归来但寻松菊。
  若论檀栾之操无敌于君,欲图潇洒之姿莫贤二仆。
 
 
              心虚异众草,节劲逾凡木。
 
  怀古今唐杜光庭
                古,今。
               感事,伤心。
              惊得丧,叹浮沈。
             风驱寒暑,川注光阴。
            始衒朱颜丽,俄悲白发侵。
           嗟四豪之不返,痛七贵以难寻。
          夸父兴怀于落照,田文起怨于鸣琴。
         雁足凄凉兮传恨绪,凤台寂寞兮有遗音。
        朔漠幽囚兮天长地久,潇湘隔别兮水阔烟深。
       谁能绝圣韬贤餐芝饵术,谁能含光遁世炼石烧金。
      君不见屈大夫纫兰而发谏,君不见贾太傅忌鵩而愁吟。
     君不见四皓避秦峨峨恋商岭,君不见二疏辞汉飘飘归故林。
    胡为乎冒进贪名践危途与倾辙,胡为乎怙权恃宠顾华饰与雕簪。
   吾所以思抗迹忘机用虚无为师范,吾所以思去奢灭欲保道德为规箴。
  不能劳神效苏子张生兮于时而纵辩,不能劳神效杨朱墨翟兮挥涕以沾襟。


  倒宝塔:

  熊十力诗讽蒋介石
  熊十力先生是湖北省黄冈县(今黄州市)人,著名的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先生一生嫉恶如仇,曾写过一首讽刺蒋介石的倒《宝塔诗》,至今仍在他家乡广为流传。据知情者讲,蒋介石过50岁生日时,由邵力子出面请熊十力到总统府参加祝寿。到宴会开始时,熊十力旁若无人,毫不谦让地坐了正席。他狂饮饱食一阵后,故作疯言醉语。酒酣之际,众高官显贵轮流书词吟诗,为蒋介石唱赞歌。轮到熊十力,他哈哈大笑了一阵后,挥起笔来边写边吟了一首倒《宝塔诗》:
  脖上长着瘪葫芦
  不花钱买篾梳
      虮虱难下口
   一生无忧
    秃秃秃
    净肉
     头



  变形宝塔诗

  ——张籍《春水曲》
  阴阳
  天地大
  黑白分明
  傍早做人家
  为人易做人难
  你叽呱我也叽呱
  穷不读书富不教学
  读书造化不读书告化
  清明不拆絮到老不成器
  告化子遁走猢狲就没戏耍
  要知未来路径须问过来人家
  罔活三千年不知天知地知
  有书不苦读不如睁眼瞎
  黑眼乌珠难见白铜钱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善恶到头终有报
  前船是后船涯
  事上无难事
  有德终发
  回味甜
  由他

  这是清代的王有光摘吴越俗谚俚语排成目录,用塔之对顶的形式。
  此类宝塔诗,其制之初,题材较广,亦庄亦谐。如白居易的《诗》,可说是简约的诗论。其称诗歌“能助欢笑,亦伤别离”,“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但这种形式除受对仗、声律、字数的限制外,还要受外形造型的束缚。因之,对它的评价褒贬不一,见仁见仁,智者见智。

  一字至九字诗联句 作者:唐·王维等人
          东,西,--鲍防
         步月,寻溪。--严维
        鸟已宿,猿又啼。--郑概
       狂流碍石,迸笋穿溪。--成用
      望望人烟远,行行萝径迷。--陈元初
     探题只应尽墨,持赠更欲封泥。--陈元初
    松下流时何岁月,云中幽处屡攀跻。--张叔政
   乘兴不知山路远近,缘情莫问日过高低。--贾弇
  静听林下潺潺足湍濑,厌问城中喧喧多鼓鼙。--周颂
  这首诗集体创作,由每句一字渐增至九字,句句意义相接,融为一体,全诗基调表达出一幽雅、静穆的意境,醉心向往大自然,厌恶世谷的烦人的纠葛。最后归结到只有在美如仙境的大自然中,才能使人写出好的诗来。
 
 
087九言诗
 
  九言诗:九言体诗系继二言、三言至五言、七言诗体之后出现的又一种中国传统诗体。一般说来,全诗每句九字,句数不限,以偶数句式为主,节奏均依传统体式。可分为九言古风(九古)、九言格律诗(九律)与新九言诗三种。
  南朝宋谢庄有《明堂歌》九首,依五行数,或三言,或五言,或六言,或七言,其中《歌白帝》为九言,这可能是现在流传的最早一首完整的九言诗。其诗曰:
  百川如镜天地爽且明,云冲气举德盛在素精。
  木叶初下洞庭始扬波,夜光彻地翻霜照悬河。
  庶类收成岁功行欲宁,浃地奉渥罄宇承秋灵。

  但这首诗虽称九言,实际上每句九言都可以分为四五两句读的,如“百川如镜,天地爽且明。云冲气举,德盛在素精”,这样读还顺口些。所以从形式上来说,还算不上一首成功的九言诗。谢庄之后,谢朓、庾信等人亦偶有为之,但多存此弊,反映初期九言诗创作的不成熟。

  据现有史料而言,《胡茄十八拍》第七拍可看作现存最早,形式最完备的九言诗:
  旧暮风悲兮边声四起,不知愁心兮说何谁是。
  原野萧条兮烽戎万里,俗践老弱兮少北为美。
  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垒,牛羊满野兮聚如蜂蚁。
  草尽水渴兮羊马皆徙,七拍流垠兮盘居于此。


  现在所知的最早一首完整的九言诗,是元朝天目山和尚明本写的一首《梅花》诗,遣词画境水平都不高,颇似“打油”。
  昨夜东风吹折中林梢,渡口小艇滚入沙滩坳。
  野树古梅独卧寒屋角,疏影横斜暗上书窗敲。
  半枯半活几个瘦蓓蕾,欲开未开数点含香苞。
  纵使画工善画也缩手,我爱清香故把新诗嘲。

  
  九言诗写得好的,当为明人杨升庵的一首《梅花诗》:
  玄冬小春十月微阳回,绿萼梅蕊早傍南枝开。
  折赠未寄陆凯陇头去,相思忽到卢仝窗下来。
  歌残水调沉珠明月浦,舞破山香碎玉凌风台。
  错恨高楼三弄叫云笛,无奈二十四番花信催。
 
 
               绿萼梅蕊早傍南枝开
 
 
088诗改词
 
  诗改词:通过句读把诗读成词,偶尔可加减个别字。近似櫽括体,但有异。櫽括体作了较大的文字改动,诗改词在文字上基本不变。
  清时,有一工于书法的汉官抄唐王之涣《凉州词》七言绝句一首,奉献给慈禧太后,诗云: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此君一时不注意,竟将“间”字漏写,老佛爷一看,这还了得,明明欺我满人不懂唐诗吗,,立即传上此人,欲问此人欺君之罪。此人急中生智,辩道:此乃臣将诗改为词,并非欺君,并断句: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
 
  慈禧老佛爷明知此人在狡辩,但爱其文才,也只好不了了之。(还有一说是纪晓岚的故事)。

  又有人戏作一首:《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词云:
  朝辞白帝,彩云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089剥皮诗
 
  剥皮诗:是一种仿造诗,又称拟古诗、戏仿诗、依访诗、套改诗、仿拟诗,是古代幽默杂体诗的一种。通常以前人较有名气的诗做基础,颠倒、删除、增添、改动或仿拟几个字,甚至沿用部份诗句,赋予该诗以新奇的内容。其内容则以各个时期的生活画卷为基础,使诗作产生新意,用调侃嘲讽口气,妙趣横生,达到发泄或鞭挞的目的以及嬉笑怒骂、诙谐幽默的效果。
  清顺治年间,有两个大臣先后巡按江南,前一个是秦世祯,人称“铁面”;后一个是李成绍,他恰恰相反,人称“糟团”。于是有位文人在前任离开一年之际,于按院衙门上题诗一首:
  去年今日此门中,铁面糟团两不同。
  铁面不知何处去,糟团日日醉春风。

   此诗由唐代崔护《题都城南庄》脱胎而来,趣改巧剥,颇为辛辣。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八十年代初,国内某公司用20万美元的高价,从香港买回国产设备。画家华君武作漫画予以讽刺,仿贺知章《回乡偶书》题诗一首,使得诗画相映,幽默成趣:
  少小出口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经理相见知相识,笑说客从香港来。


  剥皮诗除在原诗上改动,或仿照原诗的形式与口气外,也有的在原诗上采取增减的方法,叫做增减诗。减字的又叫减字剥皮诗,增字的又叫加冠诗。
  唐朝宣宗大中元年(公元878)秋天,魏扶被派往某地担任科举的主考官。他一进入考场,就写了一首七言绝句张贴示众:
  梧桐落叶满庭阴,锁闭朱门试院深。
  曾是昔年辛苦地,不将今日负前心。
 
 
                  梧桐落叶满庭阴
 
 
  前两句演染了考场的肃穆气氛,也表示了坚决杜绝舞弊的决心。后两句是说:自己也经历过应考的辛苦,如今一定要善待应试者。可是,此人言行不一,评卷极其苛刻,导致考上的人极少,引起应试者的强烈不满。有一个考生就将他各句诗的头两个字抹掉,使它成了一首五言绝句:
  落叶满庭阴,朱门试院深。
  昔年辛苦地,今日负前心。

  这一来,最后一句的意思就与原作完全相反,气得魏扶吹胡瞪眼。此事成了当时的趣闻。

  宋汪洙《神童诗"四喜》为世人所熟知: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有“诗医”认为,这首诗太瘦,宜吃补药——在每句开头加两个字,运用夸张手法,那么,“乐”则更突出。后人将此四喜诗加冠两字为:
  十年久旱逢甘雨,千里他乡遇故知。
  和尚洞房花烛夜,童生金榜题名时。

  同时,又有“诗医”在此诗上做文章,把它改成了《人生四悲诗》:
  千年久旱逢甘雨,一滴;万里他乡遇故知,债主;
  和尚洞房花烛夜,隔壁;状元金榜题名时,梦里。

  这首诗运用“逆转”表现手法,突出了人生四“大”悲。
 
 
090集句体
 
  集句体分为集句诗和集句词,这个比较好理解。集句诗,又称集锦诗,就是从现成的诗篇中,分别选取现成的诗句,再巧妙集合而成的新诗。集句诗,要求有完整的内容和崭新的主旨,要求符合诗词格律,要求上下一气,浑然天成。“集句”一名,出自宋代陈师道的《后山诗话》,但它的创作,由来已久,现存最早的集句诗,为西晋傅咸的《七经诗》。

  招叶致远  作者:宋·王安石
  山桃溪杏两三栽,唐雍陶《过旧宅看花》
  嫩蕊商量细细开。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最是一年春好处,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明朝有意抱琴来。李白《山中与幽人独酌》
 
 
              山桃溪杏两三栽
 
  示黄吉甫  作者:宋·王安石
  三山半落青天外,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势比凌歊宋武台。 (杜牧《题池州贵池亭》)
  尘世难逢开口笑,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生前相遇且衔杯。 (杜甫《醉时歌》)

  集句词,是集前人的诗句、词句杂缀成词。在宋代出现,这与宋词的繁荣有关。宋人集句词多数是集唐人诗、也有少数是集当代人的词句。名家有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秦观、晁补之等均有集句词。元明清各代续有所作,清代集句词作者更多。

  忆王孙二首  元  汪元量
  汉家宫阙动高秋, (赵嘏《长安晚秋》)
  人自伤心水自流。 (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今日晴明独上楼, (卢纶《春日登楼有怀》)
  恨悠悠,       (白居易【长相思】)
  白尽梨园子弟头。 (赵嘏《冷日过骊山》)

  吴王此地有楼台, (刘沧《长洲怀古》)
  风雨谁知长绿苔。 (李远《听话丛台》)
  半醉闲吟独自来, (高骈《访隐者不遇》)
  小徘徊,       (李商隐《蝶》)
  惟见江流去不回。 (窦巩《南游感兴》)
 
 
091独木桥
  一般来说,一首诗中韵字不许重复,除非意义不同。连续用同一韵字的诗为独木桥体,这是古典诗歌中的一种用韵险窄的诗体,即独韵诗,又叫福唐体,创始人为黄庭坚。黄庭坚有《阮郎归》“效福唐独木桥体作茶词”

  阮郎归(效福唐独木桥体作茶词)宋"黄庭坚
  烹茶留客驻金鞍,月斜窗外山。
  别郎容易见郎难,有人思远山。
  归去后,忆前欢,画屏金博山。
  一杯春露莫留残,与郎扶玉山。


  瑞鹤仙"隐括《醉翁亭记》    宋"黄庭坚
  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
  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
  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
  更野荒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
  游也,山肴野蔌,酒冽泉香,沸觥筹也。
  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
  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
  问当时太守为难,醉翁亭也。
 
          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
 
 
  柳梢青  辛弃疾
  莫炼丹难。黄河可塞,金可成难。
  休辟谷难。吸风饮露,长忍饥难。
  劝君莫远游难。何处有、西王母难。
  休采药难。人沈下土,我上天难。


  折桂令  元
  叹世间多少痴人,多是忙人,少是闲人。
  酒色迷人,财气昏人,缠定活人。
  钹儿鼓儿终日送人,车儿马儿常时迎人。
  精细的瞒人,本分的饶人。不识时人,枉只为人。


  长思仙  元"马钰
  功要圆。行要圆。修炼身中子母圆。何愁性不圆。
  喜团圆。十分圆。云水风邀月正圆。无分昼夜圆。


  如梦令  二首  明"卓人月
  娘问为何不去,爹问为何不去。
  背地问檀郎,难道今朝真去。
  郎去,郎去,打叠离魂随去。


  今日问郎来么,明日问郎来么。
  向晚问还频,有个梦儿来么。
  痴么,痴么,好梦可知真么?


  扬州慢  略叙偕墨同游踪迹,伤怀曷已  叶圣陶
  山翠联肩,湖光并影,游踪初印杭州。
  怅江声岸火,记惜别通州。
  惯来去、淞波卅六,篷窗双倚,甫里苏州
  蓦胡尘纷扑,西趋廛寄渝州。
  丹崖碧山献,共登临,差喜嘉州。
  又买棹还乡,歇风宿雨,东出夔州。
  乐赞旧邦新命,图南复北道青州。
  坐南山冬旭,终缘仍在杭州。
 
 
092变体诗
  不合格律的诗也被称之为“变体诗”,又叫“拗体诗”。这里所说的变体诗,其实指通篇压韵的诗。古代的诗通常要求下句押韵,词的要求因词牌而异,但也有些诗词句句都押韵,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
句句都押韵中有一种间韵诗,又称平仄两韵诗,一首诗间隔着押两个韵,单句押仄韵,双句押平韵。

  变体诗  章碣
  东南路尽吴江畔,正是穷愁暮雨天。
  鸥鹭不嫌斜两岸,波涛欺得逆风船。
  偶逢岛寺停帆看,深羡渔翁下钓眠。
  今古若论英达算,鸱夷高兴固无边。
 
             正是穷愁暮雨天
 
  本诗仄、平两韵相间,单句韵脚“畔、岸、看、算”属“十五翰”仄韵,双句韵脚“天、船、眠、边”属“一先”平韵。
  就内容来看,首联写来到吴江之畔,再向东南去道路已尽,却又碰上傍晚下起雨来,更加使人烦闷;第二联写鸥鹭在雨中斜飞,船只在逆风中行驶,人也应该同逆境拼搏,这句好像是作者自勉吧;第三联定偶然在小岛寺旁停帆观看,十分羡慕渔翁放下钓竿,悠闲地睡眠。最后一联引用一个典故来表示自己追求的志向,这个典故是范蠡功成而退的事。
 

责任编辑: 宋云  来源:360doc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3/0827/329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