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古诗古文 > 正文

精粹帖子 千奇百怪的趣诗欣赏(完) -其他类

作者:
102藏字诗
  前面说过的嵌字诗应该包括这个藏字诗,可我看来那个嵌字诗应与这个不同,这个藏字诗是每句的某一位置上有一个特殊的字,将各句的这些字连起来,又成一个完全不同的另一个意思,这样的手法比较常见,如果想找几首不错的藏头诗,一点不难,现举几例:
  首先说一下,嵌在诗中的位置不同,叫法也就不一样。如:
  嵌在第一字的为“鹤顶格”;
  嵌在第二字的为“燕颔格”;
  嵌在第三字的为“鸢肩格”;
  嵌在第四字的为“蜂腰格”;
  嵌在第五字的为“鹤膝格”;
  嵌在第六字的为“凫胫格”;
  嵌在第七字的为“凤尾格”;
  其它还有好多格式,不下五十多种。

  藏字诗 作者:明·施耐庵
  芦花丛里一扁舟,
  俊杰俄从此地游。
  义士若能知此理,
  反躬逃难可无忧。

  这首诗出自《水浒传》第六十一回。军师吴用为了诱迫卢俊义上山入伙,化装成算命先生,在卢家的墙题下的反诗。诗的每一句第一字合起来,就是“卢(芦)俊义反”四字。后来卢的管家向官府告发,逼得卢俊义不得不上了梁山。
 
 
                  芦花荡
 
  沽酒 作者:清·伦文叙
  有心披星戴月来,
  柴门紧闭未曾开。
  出声高叫惊邻里,
  卖酒人家快出来。

  这首诗的来历是这样的:伦文叙半夜三更去敲一家酒店的门,说要沽酒。店家颇为不悦,有意刁难,就指着对面柴店的招牌,要马上以“有柴出卖”为字首,做一首嵌字诗,不然别想买酒。伦文叙当然是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吟出上面这首诗。
 
 
103辘轳体
  辘轳体:杂体诗名,也称轮回体,是主题相关的组诗。起于明清,类似游戏。此体须作律诗五首,将第一首起韵的第一句全句,分别置于其他四首押韵的四个位置中,在第二首为第二句,第三首为第四句,第四首为第六句,第五首为末句。五首的韵节如辘轳旋转而下,故名。

  开窗蝶恋香 作者:(待查)
  其一:
  开窗蝶恋香,案句兴偏长。
  我叹春犹浅,妻栽菜正芳。
  篱边花几点,雨后滴千光。
  歳未修空意,无由老自伤。
 
 
                 开窗蝶恋香
  其二:
  陋巷小茅堂,开窗蝶恋香。
  漠然吾厌我,梦梦忆家郷。
  艶丽花含涙,珠珠辉淡阳。
  赋诗诗未就,墙角日増长。

  其三:
  菜花受雪霜,緑緑与黄黄。
  执笔吾思旧,开窗蝶恋香。
  仰天羞傲骨,托酒慰愁肠。
  重歳従疏懒,相说也自装。

  其四:
  风动白花翔,看前路渺茫。
  妻谓梅有信,我见树为妆。
  养拙诗成癖,开窗蝶恋香。
  花禽和草木,矮屋是我郷。

  其五:
  狭庭果菜芳,陋巷又春阳。
  欲赋平生事,望穿旅行装。
  莺鸣梅萼白,露照菜花黄。
  相坐薫风里,开窗蝶恋香
 
 
104神智体
  神智体:也称谜象诗,是一种近乎谜语的诗体,是古代的文字游戏。它文字形体和笔划大小疏密的变化、位置的正反和结构的拆借增减来“以意写图,使人自悟”。做这种诗一些人认为设想新奇,能启人神智,故名“神智体”,又叫形意诗。
  据说神智体出自苏轼,据宋人桑世昌《回文类聚》记载:宋神宗时,辽国有一使者来京,以能赋诗自夸,神宗命苏轼为馆伴。辽使便以诗诘轼,苏轼笑曰:“赋诗亦易事也,观诗难事耳。”便挥笔写了十二个字,“亭”字写得很长;“景”字则写得极短;繁体定的“画”字中间的人字还没写,“老”字写得粗大,“拖”字横了过来,而“筇”字写得极细。“首”字反写;繁体字的“云”中间断开了,“暮”字下的日斜了过来;“江”字右边的“工”弯弯曲曲,“蘸”倒写;“峰”字的山旁向右侧偏。写完之后,苏轼便计辽使读其意,辽使惶惑不能读,此后不复言诗。下面大家来看看苏轼这首诗。
  长亭短景 作者:宋·苏东坡
  先看一下图:
 
 
  怎么读呢?原来是这样:
  长亭短景无人画,老大横拖瘦竹筇。
  回首断云斜日暮,曲江倒蘸侧山峰。
 
 
还有一首,知道读法知后,怎么也能猜个半拉架。还是先看图:
 
  此诗这样读:
  诗短情长文半吐,山高水断二心连。
  月残楼小女何处,斜雨枯肠食不甜。
 
 
105字迷诗

  断肠迷  宋·朱淑真
  下楼来,金簪卜落;
  问苍天,人在何方?
  恨王孙,一直去了,
  詈冤家,言去难留;
  悔当初,吾错失口;
  有上交,无下交;
  皂白何须问;
  分开不用刀;
  从今莫把仇人靠;
  千里相思一撇消。

  这是一首诗迷,看似一个女子的绝情词,实际每句都含着一个数字,十句话从一写到十。第一句“下楼来,金簪卜落”的关健字是“下”字去掉“卜”就是“一”;第二句“天”里的“人”不知在哪,就是“二”字;第三句“王”没有了一直(竖)”是“三”;第四句“詈”字的“言”去留不住了。是“四”;第五句“吾”中失去了口是“五”;第六句“有上交,无下交”为“六”;第七句“皂”染黑了,白就不用问了,为“七”;第八句“分”字不用刀,就剩下了“八”;第九句“仇”字人不靠,是“九”;第十句“千”去了一撇还剩什么了。是“十”。从一到十共十个数字,就这样被巧妙地安排在一首情辞俱佳、通俗易懂的情诗里。
 
               千里相思一撇消
 
  谜底: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清南文兵注:朱淑真是南宋的一个美女,也是一位才女。

  一个网友有一条字迷,每句一字,清南文兵好歹算猜了出来。
  接受又离只做友,情人无心土月勾,竹已孤竹单思苦,从也单从独自愁,
  如需闭口一子伴,谁人无语又同游!

  提示一下:受字去掉又,添个友字;情字去掉一个土,再去掉一个月字,还得把心去掉;竹字剩一半;从字剩一半;如字去掉口,添个一子字;谁字去掉言字添个又字。

  字谜诗
  何人经商出远门,河水奔流不见影。
  千柯木材火烧尽,百舸争流舟自沉。

  谜底是:“可”字。
 
 
106数字诗
 
  这种诗实际也属嵌字诗的一种,只不过数字诗较多,所以在此单列出来,这里的数字诗要求每诗都有数字出现,而且不是一种数字。但也不是十数都全。这种诗较随意一些,在此单列出来。
  据统计,一部《唐诗三百首》,嵌入数字的诗就有一百三十首。其实,何止是唐诗,历代诗歌数字入诗随处可见。如:“一将功成万骨枯”、“二十四桥明月夜”、“三千宠爱在一身”、“四时可爱唯春日”、“五岳寻仙不辞远”、“六朝如梦鸟空啼”、“七八个星犹在天”、“八千里路云和月”、“九曲黄河万里沙”、“十年辛苦不寻常”、“百年世事不胜悲”、“千呼万唤始出来”、“万里归心对明月”等等。但是,数字入诗与数字诗并不是一回事。要称为数字诗,至少要有四分之三的句子嵌入数字才算“达标”。

  水仙子·春情 作者:元·徐再思
  九分恩爱九分忧,两处相思两处愁。十年迤逗十年受。
  几遍成,几遍休。半点事,半点惭羞。
  三秋恨,三秋感旧。三春怨,三春病酒。一世害,一世风流。


  绝句 作者: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一个绝句,两副绝妙的对联。嵌进了四个数量词。
  数量词在对仗之外,还表现在音调上也是平仄相当。如两个(仄仄)对一行(平平),千秋(平平)对万里(仄仄)。我在对联的讲座里还会涉及平仄相对的问题。
  总之,如此完美精巧之笔,非诗中圣手,谁能为之?

  宣城见杜鹃花 作者:唐·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子规鸟也叫杜鹃。作者由花写到鸟,又由鸟写到花,尾联两句紧承上文,写出了暮春三月的思乡之情。
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后两句仅十四个字,共嵌进了三个“一”和三个“三”,枯燥的数字在这里写活了。

  集句数字诗 作者:清·查慎行
  两岸山花似雪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劝君更尽一杯酒,二月已破三月来。

  依次采用刘禹锡的《竹枝词》、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王维的《渭城曲》和杜甫的《绝句漫兴》,合在一起,浑然一体,天衣无缝,丝毫不显拼凑之痕迹,而珍惜春光之意,遂如己出,令人叫绝。

  临江仙 作者:吴承恩
  在吴承恩的《射阳先生存稿》卷四中,保留着一首数字词《临江仙》,词是写给一位名字带“九”字的人,因此该词中嵌了不少“九”字(每句或加或减都得九):
  屈指重阳将近也,五更四壁寒蛩。佳期十遍一无成。
  胡笳空拨尽,半是断肠声。
  一寸芳心些子欠,相思点在丸中。银河曲曲漫斜横。
  何时当七夕,云雨会双星。


  以下列出的诗中,每首仅出现一个数字,而且反复出现。
  先看半字诗,每句都有半字。
  半景 作者:明·梅鼎祚
  半水半烟着柳,半风半雨催花;
  半沉半浮鱼艇,半藏半见人家。
  描绘出一幅空蒙迷离的烟雨春景图。

  再说一字詩,一字诗最多见,好多诗歌里每句不只一个“一”,而是许多“一”字,而每一个“一”字后面一般都是跟一景一物或一个动作。按诗法论,一诗中出现重字(即一个字重复出现)乃大忌,但作为一种游戏之作,“一字诗也别有趣味。
  “一”这个笔画最为简单、看似平淡无奇的汉字,在我国古代的一些诗歌中,却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如果用得巧妙,往往可以收到平中生奇的效果,能烘托营造出别样的意境。
  唐代诗人王建在一首题为《古谣》、总共4句28字的诗中则反复用了8个“一”字,给我们勾勒出一幅动静结合、有景有人的风景画,并且丝毫不给人重复单调之感。

  回船一字诗 作者:清·陈沆
  一帆一浆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作者陈沆,蕲水(今湖北浠水)人,进京赶考,到河边时,艄公已经离岸,若等船回还和半个时辰,于是陈沆自报姓名,要求艄公帮忙,船上人听是陈沆,想要帮忙,还想试试陈的才气,便出怪题,要他吟诗一首,要有十个一。只一会功夫(据说是出题的话音刚落),陈沆便吟出上面这首,船上人无不喝采。老艄公便回船,将陈接上小船。
 
 
              一江明月一江秋
 
  关羽千里走单骑 作者:清南文兵
  一书一印一辞行,一袍一金一送情。
  一山一寺一火把,一骑一刀一路惊。

  关羽为了寻义兄刘备,给曹操写了一封辞行的信,并将“汉寿亭侯”之印挂于堂上。曹操闻之,赶来送行,赠一锦袍,送一盘金,也显示了曹操的情意。关羽回来,二位嫂子被劫到了山上,被廖化救下。在镇国寺中,关羽又被普净暗示,所以有了防备。在荥阳,太守王植命每人一个火把,半夜烧死关羽,被胡班救出。这一路,惊险之处太多,全凭关羽一个骑马的武将,过五关,斩六将(多数只一刀就完事)。最后赶到渡口。

  二字诗不多,咱选个特别的。
  沁园春·赋二字 作者:清·蒋春霖
  有女同居,燕燕莺莺,才兼艳兼。
  爱杏花开候,春风似剪;床棋对处,妙弈疑仙。
  看去双文,配个人儿想见怜。
  休抛撇,怕形单影只,各自萧然。
  鹣鹣。兰夜灯前,算过了、初更漏正添。
  忆洲分白鹭,水流无迹;
  台荒铜雀,春锁何年?
  茧样同宫,鱼般比目,嘉耦宁从怨耦怨。
  厮相并,莫较长论短,两小生嫌。

  这首数名词,它只赋“二”字。但整首词字面上不着一个“二”字,而是将“二”字隐藏在词句的意思中。每句词无论是比喻、描写,还是用前人的诗句,都与“二”有关:如“杏花开候”、“春风似剪”都指农历二月,“算过了初更”说的是二更;“燕燕莺莺”、“鹣鹣兰夜”、“茧样同宫”、“鱼般比目”写成双成对;“洲分白鹭”、“台荒铜雀”则在所化用的原诗句中都含有“二”字。这种写法生动有趣,含而不露,耐人玩味。

  其他的从三到十、百、千、万也都有诗,这里就不多举例了。
 
 
 107十全诗
 
  这种诗要求诗中的数字较全,一般来讲,从一至十都有。还有个别的诗中除一至十外,还有百、千、万、两、双、半、尺、丈等数字。大多名为闺怨。

  蒙学诗 作者:宋·邵雍(康节)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寥寥几笔,描绘出景色宜人的乡村画面,后来成为古代儿童入学写字描红本上的诗,也是儿童学习一到十的计数,是数学上的科普诗歌。
 
 
                 一去二三里
 
  题罗浮山 作者:佚名
  一上二三峰,烟岚四五重;
  云门六七折,八九十株松。

  以“一”到“十”十个数字来表达罗浮山的山景,比较有意趣,而又不牵强。

  回复家书 作者:汉·卓文君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抚弹,八行书无信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
  十里长亭我望眼欲穿,百思想,千挂念,万般无奈叫丫环!
  万语千言把郎怨,百聊无赖十倚栏干,九九重阳看孤雁,
  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祭祖问苍天,
  六月三伏他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端阳想起有情白娘子,
  偏遇无情小许仙,四月枇杷未黄我梳妆懒,
  三月桃花又被风吹散,郎呀郎!巴不得二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心月照云溪 作者:金·马钰
  一心离俗,二气调和宝,清净聚三光,四时花,五方运造,
  断除六欲,不使七情牵,持八戒,九关通,十载功须到。
  十年锻炼,九变金光草。八脉和匀,有七圣、六丁助道。
  五行咄出,四假不中留,礼三清,成不二,一性投仙岛。

  把一到十嵌在词作中,而富有意趣。上片从一到十,循序渐近指出潜修仙道性命调和的步骤,下片从十到一则指出锻炼有成后所得的成果,即便是文字游戏,也是设计高明的文字游戏,此词的用意即在强调潜心修行仙道可证。

  闺怨 作者:清·吴学素
  百尺楼头花一溪,七香车断五陵西。
  六桥遥望三湘水,八载空惊半夜鸡。
  风急九秋双燕去,云开四面万山齐。
  子规不解愁千丈,十二时中两两啼。

  闺怨 作者:清·杨继端
  十二阑干水半溪,千红万紫六桥西。
  两峰黛黯三春梦,一院花飞五夜鸡。
  鹤到九霄双翮健,书分四体八行齐。
  道人殷七归何处,百尺高枝莺又啼。

  此诗亦限溪、西、鸡、齐、啼韵,中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两、半、双、尺等十七字。与前文吴学素、蓝燕两媛之作相比,仅少用一“丈”字。

  闺怨 作者:清·况周颐
  六曲围屏九曲溪,尺书五夜寄辽西。
  银河七夕秋填鹊,玉枕三更冷听鸡。
  道路十千肠欲断,年华二八发初齐。
  情波万丈心如一,四月山深百舌啼。
 
 
108数迷诗
 
  数谜诗一般称数学诗。数学诗溶文、史、数、谜于一体,是古代一种常见的算题形式,它与现代的数学题相比,读起来更有意思,朗朗上口,但对我们现代人而言理解起来更难一点。
数学很抽象,又令人感到枯燥无味,怎样使数学易于理解,为人们所喜爱,在这方面,中国古代数学家做出  许多尝试,歌谣和口诀就是其中一种。从南宋杨辉开始,元代的朱世杰、丁巨、贾亨、明代的刘仕隆、程大位等都采用歌诀形式提出各种算法或用诗歌形式提出各种数学问题。
  数谜诗顾名思义就是数字猜谜诗,它以数字谜语,又似趣味数学。它犹如今的一道趣算数题,文字表达采用古典诗的形式表现出来,形式活泼生动。

  著名《孙子算经》中有一道“物不知其数”问题(孙子剩余定理)。这个算题原文为: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答曰二十三。
  这个问题流传到后世,有过不少有趣的名称,如“鬼谷算”、“韩信点兵”等。看下面用诗歌形式的解法。

  韩信点兵 作者:明·程大位
  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
  七子团圆月正半,除百零五便得知。

  这首诗包含着著名的“剩余定理”。也就说,拿3除的余数乘70,加上5除的余数乘21,再加上7除的余数乘15,结果如比105多,则减105的倍数。上述问题的结果就是:(2×70)+(3×21)+(2×15)-(2×105)=23

  这个问题在宋代一本笔记书里也有一个诗歌解法:
  三岁孩儿七十稀,五留廿一事尤奇。
  七度上元重相会,寒食清明便可知。

  古代称正月十五为上元,所以上元指15,又称冬至百六是清明,寒食是清明节前一日,所以寒食清明指105。这二首诗解法都一样,答案是23。

  饮酒醉人 作者:明·程大位
  肆中饮客乱紛紛,薄酒名醨厚酒醇。
  好酒一瓶醉三客,薄酒三瓶醉一人。
  共同飲了一十九,三十三客醉顏生。
  试問高明能算士,几多醨酒几多醇?

  这道诗题大意是說:好酒一瓶,可以醉倒3位客人;薄酒三瓶,可以醉倒一位客人。如果33位客人醉倒了,他們总共飲下19瓶酒。试问:其中好酒、薄酒分別是多少瓶?文海注:本诗名为清南文兵加的。

  寺内僧几何 作者:清·徐子云
  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内几多僧。
  三百六十四只碗,看看周遭不差争。
  三人供食一碗饭,四人同吃一碗羹。
  请问先生明算者,算来寺内几多僧。

  诗句的意思是:寺内有三百六十四只碗,如果三个和尚共吃一碗饭,四个和尚共吃一碗羹,就每个和尚都有得吃,寺内共有和尚多少个?
  “周尽不差争”意即很准确。如果用现在的代数方程式来解答,设寺僧为x,列出如下算式:
x/3+x/4=364,  可得出x=624    即寺里六百二十四个和尚。

  荷花的数学诗 作者(待查)
  平平湖水清可鉴,石上半尺生红莲;
  出泥不染亭亭立,忽被吹到清水面。
  渔人观看忙向前,花离原位二尺远;
  能算诸君请解题,湖水如何知深浅?

  这是一首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代数题!你看,长在湖里的红莲,露出湖面的长度是半尺,它被风吹向一边,红莲顶上的花离原水面的距离为2尺,问湖水有多深?根据勾股定理列式算得,湖深为3.75尺。

  百鸟朝凤图 作者:明·伦文叙
  有一则数学诗的故事由明代广东才子伦文叙担当主角特别有情趣。
  一天,某官员拿出一幅古画《百鸟朝凤图》请伦文叙题咏。他沉思片刻写下这几行:
  天生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
  凤凰何少尔何多,啄尽人间千万石。
 
 
                 百鸟朝凤图
 
 
  表面看来,前两句毫无味道,实际上是巧思的结果;经运算:“天生一只又一只”,是1+1=2。“三四五六七八只,乃3×4=12,5×6=30,7×8=56。四组数字相加之和,正好是100只。这首诗有如智力游戏,启人以智。两句和起来刚好是一百只,正切百鸟得图意,绝极!

感谢您的欣赏,清南文兵在这里向欣赏本文或转藏本文的朋友致意!

责任编辑: 宋云  来源:360doc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3/0827/329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