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杭州:谁在悄悄退场 “马年第一降”之后

作者:

杭州楼市正在为过去过度的乐观和疯狂付出代价。投资客退场,房贷收紧,楼盘滞销。还有媒体指出杭州商住房库存可能超过44万套。

不少开发商正在转向或退场。就连地产大佬绿城,也开始做经济适用房代建了。“大家的心态就是尽量清盘。”黄卫华说。

44万库存房?

“这一个礼拜都没卖出十套房。”杭州一家大型楼盘的销售经理这样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销售不畅现在成了普遍现象。”

仅仅在几个月前,这还是一个拥有着“日光盘”骄人成绩的城市。但马年刚过,过去开盘人满为患的场面,就如前尘往事般遥远了。杭州透明售房网的数据显示,上一周,杭州主城区只成交了354套,就连沉寂多年的楼盘促销电话都突然多了起来。

“几乎可以说陷入停滞。”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贾生华说。

引发这股风潮的,是轰动一时的杭州“马年房价第一降”。2月18日,位于杭州城北桥西板块的德信·北海公园楼盘率先宣布降价3000元/平方米,引得区域的天鸿香榭里也跟风应战,七十多名愤怒的老业主拉着横幅冲进售楼处,把沙盘砸了个稀巴烂。

“当时售楼人员卖房时当我是上帝,现在他们却说买了我们的房子是你倒霉!”一位现场抗议的业主说。

3月15日,“崩盘论”兴起。一篇《杭州房产降价调查天量库存或引爆商住房降价潮》的报道撩动着人们敏感的神经。这篇报道指出,杭州的商户型库存已超过44万套。

但它很快遭到了中共杭州市委机关报《杭州日报》的反击。题为《谣言为什么总是纠缠杭州楼市》的评论,引用杭州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官方网站的数据批驳说,“44万套商住房库存”是个“满嘴跑火车”的假数据。截至3月16日,杭州可售商业性质房源库存量仅约为4万套。

不过,事实本身或许已无意义。它“引发了外界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健康状况的担忧,并导致周一地产股下挫”。——《华尔街日报》这一断语或许代表了大多数国人的心声。

“非常不妙”,据传是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预测2014年楼市的评语,一夜过后,开始盛行。

而在杭州房产界的微信朋友圈里,像是一个巨大的隐喻,人们突然疯狂转发起财经作家吴晓波的一篇旧文,题目正是:“杭州:飘忽不定”。

温州人走了

不过,风波过后。降价潮并未如想象中如期而至。在开发商们看来,“崩盘论”,更像是屌丝们一厢情愿的臆测。

“这两个楼盘的降价都不具有典型意义。”一位杭州本土开发商的副总经理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从业内的理解看,它更像是一种经营策略。

“德信的北海公园降价,是因为它已是尾盘销售,如此操作,本身并无异常。”他指出,降价清盘的操作手法,在业内并不鲜见。“它降价的幅度稍大些,可能是因为最近新增了很多项目,迫切需要腾出资金和人手来运营。”

而跟风降价的天鸿香榭里,则被视为是借了东风。“城北桥西板块楼盘很多,竞争激烈,天鸿香榭里并无品牌,原先的价格并无优势,死撑不动,只能等死。”对于这样无法承受巨大融资成本的开发商而言,降价回笼资金,无疑是正确的选择,“它有迫不得已的元素,但也在可以理解的范围内”。

不过,贾生华的分析有些不同,“降价的问题,确实不是想象的那样,不可能不约而同地统一下降百分之二十到三十”,但“总的供求关系,确实在2014年发生了逆转”。

他分析,杭州的房产存量在增加,人们的预期在下降,都在期待价格下降的余地,观望情绪十分浓厚。

断臂求生不愿,剜肉饲虎不甘,徘徊中,开发商和购房者,都选择了集体观望。

疲软与观望,正是业内对杭州楼市最大的观感。“这和2014年宏观经济的影响直接相关。”贾生华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一位地产基金经理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两年,实体经济不好,温州、台州客人越来越少,加上地产投资收益越来越少,杭州楼市正失去过去购房最重要的推动者群体。

在过去,杭州楼市的每一次疯涨,都被视为温州、台州客人带动的鲇鱼效应,“杭州人都喜欢跟风,看到温州人抢购,都会跟着买”。

但现在,投资性购房几乎已经绝迹。过去冲锋陷阵的温州炒房团,在温州的经济危机中,早已自顾不暇。

责任编辑: zhongkang  来源:南方周末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4/0323/382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