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读书思考 > 正文

重读经典:《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作者:

01前言

史蒂芬·柯维博士,他是美国学界的“思想巨匠”,入选“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被《时代周刊》评为“人类潜能的导师”,《经济学人》杂志推举其为“最具前瞻性的管理思想家”。

在美国乃至全世界,他的思想成就与卡耐基、德鲁克、杰克·韦尔奇并肩比齐。他是世界备受推崇的领导工作权威,家庭问题专家,教师,企业组织顾问,在领导管理理论,家庭与人际关系,个人管理等领域久负盛名。《财富》杂志100强中的90%和500强中的75%的企业是他的受教者,AT&T、通用电子、微软、可口可乐等大公司的高级主管都是他的学生,李开复等中国顶尖的企业家和管理者也深受其思想的启发。每年,来自全球的个人、家庭、企业、教育界及政府领导者的受教生更是高达数百万人之多。

2002年,《福布斯》杂志评选《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为十本最有影响力的书之一。《首席执行官》杂志的调查结果,《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两本书之一。

什么是习惯?

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极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亚里士多德也曾经说过:

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

本书将习惯定义为,“知识”、“技巧”与“意愿”相互交织的结果。知识是理论范畴,指点我们做什么及为何做;技巧告诉我们如何做;意愿促使我们想要做。要养成一种习惯,我们必须具备这三点。(见下图)

通过在知识、技巧与意愿三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突破多年思维定式的伪保护,使个人和人际关系效能都更上一层楼。本书中的七个习惯并非零散的心理法则,它符合成长规律,让我们依次经历“成熟模式”。(见下图)

“成熟模式图”即人类成长的三个阶段,分别为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各个时期表现形式如下:

依赖:围绕着这个观点——有错误,我怪你。

独立:着眼于这个观念——我可以独立,我可以自己负责,我可以自由选择。

互赖:从我们这个观念出发——我们可以自主、合作、集思广益,共同开创未来。

因此,本书先讲述七个习惯中的前3个,着重在如何自我约束,由依赖进步到独立,这些习惯属于“个人领域的成功”范畴,是培养品德的基础;而后才是“公众领域的成功”,即习惯4、5、6所讲授的团结、合作与沟通;第7个习惯则涵盖了其他6个习惯,谈的是自我更新。

02个人的成功:从依赖到独立

习惯一:积极主动

时下盛行的社会观点认为,环境与条件对我们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不否认条件作用的影响巨大,但并不等于承认它凌驾于一切之上,甚至可以决定我们的命运。

在外界的刺激与最后的回应之间,人拥有选择的自由,这也是人与动物之间最大的不同。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刺激和回应之间的距离,就是我们选择的自由,我们能够合理地利用这段距离时,我们往往可以收获幸福和成功。就如面对困境时,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应对方式,而不是逆来顺受又或是条件反射。

史蒂芬·柯维指出,看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些事物,就可以大致判断出他是否积极主动。作者将我们关注的问题分成两类:关注圈和影响圈。

关注圈,是指我们关注的问题,包括健康、子女、世界局势等。影响圈,则是指我们能够影响或者改变的事情,比如学习、工作。而有些事情是我们关注,但无法影响的,比如石油危机、战争、飞机失事等,这些事情就属于关注圈而不属于影响圈。两者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而积极主动和消极被动人的区别就在于,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能使影响圈不断扩大。

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情不放,结果就越来越怨天尤人,从而造成影响圈日益缩小。

如何养成积极主动的习惯?

史蒂芬·柯维指出,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就可以训练我们养成积极主动的习惯。比如,我们如何面对交通堵塞、如何应对他人无理的要求、如何看待自己的问题,以及使用什么样的语言。

实际上,从一个人的言谈上,就多半可以看出他是积极主动还是消极被动的。如下表所示:

可以看出,消极被动的语句多半带有假设性质,而积极主动的语言则是“由内而外”改变,即先改变自己的行为,然后再去施加影响,改变环境。

习惯二: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意思是说做事之前,认清方向。特别是人生目标,别被名利所蒙蔽。盖棺定论时,你希望获得的评价,才是你心中的真正渴望的目标。很多人成功之后,反而感到空虚;得到名利之后,却发现牺牲了更可贵的事物。

1、“以终为始”的两个原则基础:

①任何事物都是两次创造而成

第一次创造——心智,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头脑中构思。

第二次创造——体力,付诸实践。

高效能人士,在行动前就能清晰地看到自己在人生各个方面所期望的结果。

②自我领导

很多人连自己的价值观都没有搞清楚,就忙于提高效率,制定目标或完成任务,这就是个人生活中领导意识匮乏的表现。以终为始就意味着,我们要带着清晰的方向和价值观来扮演自己的角色,要为自己人生的第一次创造负责。从而使决定行为和态度的思维定式真正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和正确原则。

2、以终为始最有效的方法

撰写一份个人使命宣言,即人生哲学或基本信念。范例如下图:

对于个人来说,基于正确原则的个人使命宣言是评价一切的标准,它将成为个人的宪法,成为我们以不变应万变的力量源泉。它既是做出任何关键抉择的基础,也是在千变万化的环境和情绪下做出日常决策的基础。

3、树立正确的生活中心

无论你是否意识到,人人都有生活中心,有人以家庭为生活中心、有人以工作为中心、有人以名利为中心、有人以自我为中心等等。

它们对生活各方面的强烈影响毋庸置疑。但上述几种生活中心都是多变的,作者提议我们要以原则为生活中心,因为原则是恒久不变、历久弥新的。

以永恒不变的原则为生活中心,就能建立高效能的思维定式,也就能正确审视所有其他的生活重心。(见下图)

以原则为生活中心的人总是见解不凡,思想行为也自成一格。由于拥有坚实的内在为基础,所获得的高度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与力量,使其能享有操之在我且充实的一生。

习惯三:要事第一

习惯三落实了前两个习惯,它通过独立意志的发挥,建立以原则为中心的处事态度,进而达到有效的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就是指要事第一,先做最重要的事情。

所谓重要的事情是指,你个人觉得有价值及对你的使命、价值观、对优先目标具有贡献的活动,会使你的生命更丰富、更有意义的事,但是这些事情多数是不急迫的。因此,我们需要学习运用第四代时间管理矩阵。

第四代时间管理矩阵与以往时间管理方法截然不同之处,它根本否定“时间管理”这个名词,主张关键不在于时间管理,而在于个人管理。与其着重于时间与事务的安排,不如把重心放在维持产出与产能的平衡上。根据个人管理理论,将耗费时间的事务依据紧迫性与重要性分为四类。(见下图)

对这四类事务的偏重,将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

①偏重第一类事务

这类事务通常被称为“危机”,如果你过分注重第一类事务,那么它们的范围就会变得越来越大,最终占据你全部的时间和精力。结果:压力大、精疲力尽、被危机牵着鼻子走、忙于收拾残局。

②偏重第三类事务

有人将大部分时间花在第三类事务上,却自以为在致力于第一类事务。他们整天忙于应付一些自认为十分重要的紧急事件,殊不知紧迫之事往往之事别人的优先,对别人很重要,对自己就不一定了。结果:急功近利、被危机牵着鼻子走、被视为巧言令色、轻视目标和计划、人际关系肤浅。

③偏重第三、四类事务

有些人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用在第三和四类事务上,可以说他们过的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生活。结果:完全不负责任、被炒鱿鱼、基本生活都需要依赖他人。

④偏重第二类事务

高效能人士总是能避免陷入第三和第四类事务,他们还会花费更多时间在第二类事务上,减少第一类事务的数量。结果:愿景、远见、平衡、自律、自制、很少发生危机。

总的来说,普通人的时间安排与高效能人士的时间安排对比如下:

责任编辑: 宋云  来源:知乎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114/1695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