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过午不食”是真的?耶鲁大学新发现:每日少吃14%,生命延长28%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民以食为天的理念,仿佛刻进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不过,能吃真的是“福”吗?

一、耶鲁大学研究:每日少吃14%,生命延长28%

今年2月,耶鲁大学在学术顶刊《Science》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受试者每日减少14%的热量摄入,如是持续两年,结果发现,血液、肌肉等生理指标呈现年轻化转变,相当于生命延长28%。

实验中,耶鲁团队将招募的218名21-50岁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原有基础上每日减少14%的热量摄入,另一组则作为对照组,维持原有摄入量。以此研究“热量限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经过长达两年的实验观察,科学家惊人地发现,饮食限制组的胸腺脂肪显著减少,胸腺体积大幅增大,并生成更多T细胞,意味着机体原本退化的免疫功能得到激活。对比之下,常规饮食组的胸腺体积则没有显著变化。一定程度上证实,“热量限制”能减缓机体衰弱的进程。热量限制同时激活了细胞自噬功能(自己吃自己),可清除体内衰老细胞。

据研究人员介绍,清除衰老细胞是当前已知抗衰思路中的重要一环

“少吃多寿”的作用机制在于,人体在饥饿状态下,细胞会出现“自噬”现象,健康有活力的细胞会吞下衰弱细胞,促进生成新的细胞。衰弱细胞在人体内无法自动清除,会随年纪增长而不断累积,不仅自身丧失活性,还会释放炎性因子,污染周围的正常细胞,造成器官组织功能的衰退。

二、过午不食?“少吃”并非万全之策

关于少吃,专家曾发出倡议:不宜吃太饱,七、八分饱为佳。不过,限制饮食,除了控制食量,还包括控制进食时间

当前学界较为推崇的节食方案为“轻断食”,即间歇性饮食。北京协和医院杨华瑜团队表示,轻断食的进食时间维持在6:00-15:00(早段进食)效果最佳,这与中医所倡导的“过午不食”理念不谋而合

尽管这一设想极富吸引力,但实际上,“少吃”、“断食”的可操作性并不高。

专家表示,“轻断食”若擅自操作有一定风险系数,需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另外,老人、孕妇等特殊人群,亦不可轻易尝试“轻断食”。此外,经常性挨饿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如操作不佳还会伴随出现胆囊及胃部问题。

为破解这一难题,学术前沿正在探索更科学的“清除老化细胞”方式。世界首富、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曾瞄准这一赛道,斥30亿美元投资新创公司altos,支持研究细胞重编程,探索老化细胞清除技术,目前尚未形成落地成果。

而哈佛生物遗传实验室发现的一项专注于激活细胞能量的“赛瑞乐”类研究成果,则更为成熟。据实验人员介绍,该成果中添加cellerator专利物质,精准破坏SCAPs信号通路,使老化细胞发生凋亡。同时,配合太岁提取物PQQ、辅酶Q10等天然活性物质,靶向代谢衰老、线粒体衰老,使人体的多项生理指标转向年轻化。

研究成果发表于《cell》后,华盛顿大学、东京大学等专家团队开展人体临床,进一步证实其“重返年轻”潜力,且不伴随“轻断食”类似胃溃疡等副作用。

入驻日本银座两年后,“赛瑞乐”借由京东火到国内,尽管被炒至数千一瓶,仍有不少人趋之若鹜。浏览京东页面6000+反馈多为正向,其用户多希望借此达成“睡眠充足、缓解亚健康、精力好转”等心愿。

健康长寿:不是长命百岁,而是无疾而终

目前,我国每年约有1.9亿老年人患有心脑血管、糖尿病、呼吸系统等慢性病,2021年统计数据显示,75%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患有至少一种慢性病,43%老年人则有两种及以上的多病共存。

回顾过去60余年,我国居民人均寿命由35岁,一举跃迁至如今的77.3岁,背后离不开抗生素、疫苗、公共卫生等生命科技成果的普及推动。步入21世纪,科技加速迭代,将这一长寿追逐赛发挥到极致。

“不求长命百岁,但求无疾而终”当代的人们深刻明白,长寿不仅限于长度。追求健康寿命的延长才是本意,而不是躺在病床上的苟延残喘。“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关于少吃,古人千年智慧早已为我们参透一二;未来,伴随科技日新月异、推陈出新,愈来愈多“赛瑞乐”等成果逐步落地,刷新认知的同时,也将不断造福大众。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药师方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828/1795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