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医生研究5000多例猝死者发现:猝死的人都有这些规律

猝死的人都有这些规律!

2020年4月《中国急救医学》期刊上刊登的一篇研究《我国5516例尸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征分析》,通过研究分析5516例猝死者的尸体解剖特点,发现了猝死里藏着这些规律。

1.一半多猝死者“太激动”和“太劳累”

该研究发现,猝死的诱因为情绪激动(26%)、劳累(25%)、血容量改变(8.95%),其次为饮酒、过饱、轻微损伤等。

2.“心源性猝死”是首要原因

猝死发生的首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57.76%),第二位肺源性猝死(21.63%),之后是脑源性猝死(9.21%)。

3.发生猝死前,往往伴有以下的症状体征

猝死中有症状体征的人,最常表现为突然发作(20.10%)、休息睡眠中(16.71%),其次为呕吐(7.49%)、呼吸困难、胸闷出汗、头晕、胸痛、腹痛、抽搐、头痛、心悸、咳嗽、意识障碍等。

4.猝死的患者中,大多患有慢性疾病

有既往史者中,高血压最常见(37.95%)、心脏病(30.02%)、糖尿病(23.79%)。其次为发育不良、高血脂、肿瘤、感染、甲亢等。

5.30岁~63岁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发年龄段。

年轻人发生心梗更容易猝死

老年人由于基础疾病的病程长,常见的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扩散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等等,反复发病,身体机能就会有一种耐受或者代偿。

而对于年轻人,由于心脏没有形成代偿保护机制,很多人因急性心肌梗死诱发恶性心律失常。比如,室颤就相当于心脏骤停,瞬间失去意识导致猝死。

为什么越来越多心梗找上年轻人?

1.体力劳动减少,缺乏运动

一些年轻人久坐于电脑前,体力劳动大大减少,加上缺乏运动,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患者越来越多。

2.吸烟过多

烟中的尼古丁可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均可引起冠脉痉挛,导致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

3.暴饮暴食

为了消化食物,大量血液向胃肠转移,供应心脏的血液相对减少,从而加重了心肌缺血,增加了心脏负担。如果吃得过于油腻,摄入太多脂肪,还可能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促进血栓形成,引发心肌梗塞。

4.过度劳累

中青年心肌梗塞的发病人群主要是脑力劳动者,没有规律、过于劳累的生活,非常容易导致冠状动脉痉挛,从而诱发心肌梗塞。

5.压力过大

人在紧张时,会大量分泌肾上腺素,导致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上升,交感神经兴奋,这很容易引起心肌梗塞发作。

这些痛感或许是心梗前兆

“病在心上,疼在别处”,据统计,我国急性心梗及心绞痛患者中,超过1/3的人会出现不典型的放射痛。

1.偏头痛

心梗有时会以神经症状为首发表现,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这主要是由于血管痉挛期伴发脑血管痉挛所致。

2.颈部痛、咽喉痛

咽喉和心脏的神经由同一节段脊神经支配,当心肌缺血缺氧时,产生的酸性和多肽类物质会刺激神经产生痛感,并扩散至咽部神经。

若突然出现喉部堵塞感、辛辣感,并伴有呼吸不畅、大汗淋漓等症状,要考虑心梗的可能。

3.左肩、左腋下疼

心脏位于人体左侧,心梗发作时会导致患者出现左臂或左肩疼痛。一般为钝痛,通常仅限于前臂内侧,有可能放射到小指和无名指。

4.内脏痛

心梗前3~24小时,患者可能会有特定的内脏反应,表现为上吐下泻,伴随胸骨下端疼痛。

5.左下肢、左腹股沟疼

突然出现左下肢剧烈疼痛,并出现胸闷、憋气及出汗,应警惕急性心梗。

心梗抢救的黄金4分钟

严重的心梗很容易引起心跳骤停,导致全身器官缺血。据了解,对突发心脏骤停的人来说,每延迟急救1分钟,成功率就下降10%,心脏停跳10分钟后,抢救的成功率几乎为0。

如果在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大约有50%的抢救成功率,这被称为“黄金4分钟”。如果使用AED配合进行电击除颤,成功率高达90%。

下面用来自央视新闻的一组图告诉大家如何正确进行CPR(心肺复苏)和使用AED(自动体外除颤器),重启生命的方法,每个人都应该学学↓↓↓

最后要特别提醒,有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和有猝死家族史的人,要定期去医院检查,降低发生心血管意外的概率。

猝死的发生越来越年轻化,大家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要记住,身体是自己的,健康才是一切的前提。

责任编辑: 宋云  来源:健康时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108/1852617.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