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科教 > 正文

为什么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红旗渠工程质量如此不堪?

—红旗渠建设者的原因

作者:
在中国红旗渠被誉为是世界第八奇迹,但是其工程质量与世界奇迹实在不相配。红旗渠工程质量差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红旗渠建设者不是一批怀有虔诚之心的自由人。当一个工程建造者的生命和人身安全得不到重视,那么这个工程的质量也不可能得到建造者的重视。

王璋和王季震指出红旗渠渠系利用系数仅为0.496,灌溉水的利用系数仅为0.422,原因之一就是石灰与水泥质量很差,渠墙和渠底漏水、渗水。。

所以在后来的技术整改中,一个重点就是把渠墙和渠底缝口中原来勾缝的水泥、石灰都抠出来,再用合格的水泥、石灰、沙混合浆砌。。

下面谈谈工程建造者和工程质量的关系,在中国这是一个不容讨论也不曾讨论过的问题。红旗渠工程质量差的一个最主要原因就是:红旗渠建设者不是一批怀有虔诚之心的自由人。当一个工程建造者的生命和人身安全得不到重视,那么这个工程的质量也不可能得到建造者的重视。。

三、建造者和工程质量的关系

3.1金字塔的建造者是一批怀有虔诚之心的自由人

谁建造了世界第一奇迹金字塔?。

笔者在中国接受的教育是:埃及金字塔是奴隶建造的,因为几千年前的埃及正处于奴隶社会,奴隶社会的特点是奴隶主残酷地剥削、残害奴隶。。

后来笔者到埃及旅游,参观金字塔,爬到埃及金字塔的墓穴中,在墓道中爬行的时候,想到埃及朋友告知的一个故事:1560年,瑞士钟表匠布克在游览金字塔时说:“金字塔的建造者,绝不会是奴隶,定是一批欢快的自由人。”布克认为:“金字塔这么浩大的工程,被建造得那么精细,各个环节被衔接得那么天衣无缝,建造者必定是一批怀有虔诚之心的自由人。如果是一群有懈怠行为和对抗思想的奴隶,绝不可能让金字塔的巨石之间连一片小小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在美国网站《Open Culture》上发布的报告中,作者乔什·琼斯乔纳森·肖在《哈佛杂志》(Harvard Magazine)发文称,新的考古和科学证据证实,金字塔是由享有食品和住房特权的精英建筑工人在工作期间建造的[21]。。

2010年1月12日《中国新闻网》发表题为《埃及发现金字塔建筑工人墓穴称他们不是非奴隶造》的报道[22]:“从考古遗址发现的证据可以看出,修建金字塔的大约一万名工人,由于体力消耗大,每天可以领到21头牛、23只羊的待遇。工人受雇的合同期限是三个月。新出土的墓穴属于“因公殉职”的工人。1990年代,埃及曾经首次发现此类墓穴。”。

埃及的金字塔是一批怀有虔诚之心的自由人建造的,而且工作条件和收入待遇都是相当好。建筑是无声的,但是建筑很实事求是的,来不得半点虚假。如果建造者不是怀有虔诚之心的自由人,如果建造者不是用心去工作,建筑是不可能经得住年复一年的风吹雨打、日晒水蚀。如果建造者只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抱着敷衍了事的态度,特别又受到政治暴力的威胁,那么这样的建筑是经不起自然和时间的考验,必然是人们常说的豆腐渣工程。。

3.2红旗渠工程建造者的劳动条件

3.2.1半军事化管理

1960年2月10日林州县委发布《动员令》指明了建设红旗渠的5个条件,其中第五个就是:“有总路线、人民公社,不仅政治上有了保证,而且在经济上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只要我们依靠群众,依靠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再加上虚心学习外地先进经验,漳河水一定会服服贴贴的听人呼唤与使用。[23]”。

人民公社制度的建立始于1958年8月29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1958年至1959年“大跃进”时期的“人民公社化”的特征是“大刮共产风”,在物资相当短缺的情况下实行基本生活资料供给制。“公社化”运动本身依靠的是政府的强制力而非农民的意愿。在公社化的前期,各地政府大力推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将农村劳动力编组成班、排、连、营,采取“大兵团作战”的方式从事工农业生产,动辄夜以继日、连续作战,人们几乎丧失了家庭生活和行动自由[24]。。

毛泽东一直认为,“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25]。用人民公社将农民组织起来,实现“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是毛泽东梦寐以求的事情。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徐振华在《“人民公社”:中国农村的地狱之旅》一文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人们几乎丧失了家庭生活和行动自由。人民公社社员不是一个自由人,更不是一个怀有虔诚之心的自由人。这是红旗渠工程质量不好的一个关键。。

根据《红旗渠志》,红旗渠建设采用部队编制,以公社编为营,以大队编为连,设连长、工程技术员和司务长、保管员各一人。以生产队成立作业组,同时,在各营、连中成立了党团组织。。

根据林州副市长李蕾的文章,修建红旗渠采用战斗化管理,一切向部队看齐,排队喊口号,统一吃饭,统一睡觉,统一上工。。

图10:红旗渠工程建造者的一天,图片来源:如图所示。

3.2.2.一天劳动学习时间超过16个小时

还是停留在林州市副市长李蕾提供的上面这张图中,看看红旗渠工程建造者江双晶的一天:早上3点起床。排队吃饭。然后上工地干活,中饭在工地吃。中饭后继续干活。晚饭应该是回到工棚吃。晚饭后还要学习,学习毛主席语录,学前先是汇报白天干活的成绩,互相摆比。学习到9点才能休息。第二天3点又起来。一天就休息6小时左右[26]。。

图11:红旗渠建设者在灯下学习毛泽东著作,图片来源:如图所示。

从江双晶体的一天生活劳动的描述中可以看到,一天劳动学习的时间起码超过16个小时。。

3.2.3缺少住房

林州市政府编纂的《红旗渠志》中有一段文字是描写红旗渠建设者的劳动条件:“按照县委部署,总指挥部将渠首到分水岭70多公里的干渠任务打桩立界,全部分配到15个公社。3.7万名民工挤在峡谷、山村,一是缺少住房,二是道路不畅,天气寒冷,困难重重,尽管山西省平顺县沿渠社队群众腾出230间房子,但队伍压境,房子远不够用。在这种情况下,谁也毫无怨言,自己动手,战胜困难,几个布蓬撑起来,就是指挥千军万马的总营帐,三个石头支起来,就是烧锅煮饭的伙房。有的住山洞,睡席棚,有的住在山崖下,白天到山上割草,夜里铺在石板上便是“床”。有的村庄优先照顾妇女,搭起席棚先让她们栖身。有人赋诗曰:“蓝天白云做棉被,大地荒草做绒毡,高山为咱站岗哨,漳河流水催我眠。”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城北大队40多名妇女挤着坐在一个席棚里,被子潮湿,不能挨身,好天到阳光下晒晒还好过,就怕阴天晒不成。[27]”。

3.2.4缺少食物

关于红旗渠建设者一天吃多少粮食,有不同的说法:

一人一天一市斤或一市斤半

根据林州县委书记杨贵1960年2月6日日记记载:“吃粮食每人暂定一市斤或一市斤半,民工自带口粮,不足部分由集体储备粮补足,蔬菜由生产队统一送到工地。[28]”。

红旗渠一线的农工保证每天一斤粮食(成粮还是毛粮,比如面粉还是小麦暂不知)三斤蔬菜[29]。。

一人一天八两。

工地上,男女都分开干活,也分开住在山洞,所有人都是打地铺。住的简单,吃的更是简单,“一人一天8两粮食,一碗稀汤都能照见月亮”[30]。。

一人一天六两。

当时去修造红旗渠的人们,一人一天只有六两的粮食[31]。。

一人一天6两粮食[32]。。

仿佛又看到每人每天仅六两粮食的300名突击队员,以愚公移山的精神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青年洞”[33]。。

红旗渠是在我国国民经济暂时困难时期上马修建的,当时参加建渠的共产党员、干部和群众,每人每天的口粮仅能吃到0.3—0.5公斤粮食(多为粗粮)和1.5公斤蔬菜(包括少量野菜),生活十分清苦[34]。。

条件最差时群众一人一天1斤2两,党员8两,条件最差时群众一人一天2斤,党员1斤半。

根据根据林州副市长李蕾的文章,在领取粮食补助时,红旗渠上却发生过几次变化,条件最好时,群众每人每天领取2斤,党员干部只有1斤半,条件最差时,群众每人每天是1斤2两,而党员干部只有8两。群众说,跟着这样的人干,再苦再累我们也无怨无悔[35]。。

图12:红旗渠工程建造者的粮食补助,图片来源:如图所示。

图中的标语口号十分有意思:党员干部流汗水,群众流血水;党员干部搬石头,群众搬山头。这就把共产党员与群众的分工,以及需要付出的代价说得非常清楚。。

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捞河草充饥。

当时干部民工口粮很低,为了填饱肚子,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捞河草充饥,很多人得了浮肿病,仍坚持战斗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精神,终日挖山不止[36]。。

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他们就去采集树皮、树根、树叶和野草充饥。由于每人每天的粮食都是定量有限,谁也不够吃,甚至有人抢着去刷锅,只为了喝那刷锅的水[37]。。

3.2.5红旗渠建造者的收入

林州市副市长李蕾曾采访红旗渠建造者江双晶,下面是李蕾的记录:我当时就问到:“这么苦,当时修渠一天能挣多少钱?”他说:“当时在工地不发工资,就是给大队挣工分,干满一天就是10分,大约年底每天能够一毛五。可是,当时去工地没有谁是为这去的,都是听命令,说去就去,至于去了能给什么、不给什么,从来没有人计较过。因为压根就没有人是为了工分才去干那活儿的,干部让干啥就干啥,大家都在干,也从不会有谁去动一动讨价还价的念头。[38]”。

红旗渠不给建造者发工资,红旗渠建造者是为生产大队出民工,生产大队给红旗渠建造者记工分,干满一天就是10分,大约年底每天能够一毛五。红旗渠建造者劳动一天的收入是0.15元人民币。。

而林州县委在报红旗渠造价时,是按一个民工一天的工资是1.00元人民币。根据《红旗渠志》记载:“整个总干渠、三条干渠及支渠配套工程,共投工3740.17万个,投资6865.64万元,其中国家补助1025.98万元,占总投资的14.94%,自筹资金5839.66万元,占86.06%(其中含投工折款,一工一元钱)。这些数字中包含了广大人民群众为社会主义建设修渠付出的不讲报酬、忘我劳动精神的结晶。。

《红旗渠志》中记载得十分清楚,一工一元钱!而红旗渠建造者江双晶一天得到的收入只有0.15元人民币,而且这个0.15元钱还不是林州县委或者县政府支付的,是所在生产大队支出的。。

几千年来,普天之下莫非黄土,中国的治水是皇帝和朝廷的事,皇帝和朝廷制定治水治河计划。老百姓出力,就是无偿地出民工,工程所需材料费由朝廷出。工程完成之后,老百姓用水或者从工程获利,是不需要付费的,就是无偿使用。或者说老百姓先出力后获利,是一种交换。老百姓又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组织中,老百姓甲的出民工,与老百姓乙的不出民工,需要经济上平衡,这就由社会组织的各自规定来解决,比如每家每年必须出100人天的民工,多少再由金钱或者实物找补。。

虽然红旗渠是在共产党统治下进行的,在红旗渠开始建设时,还是按照中国传统模式进行。红旗渠的工程量是按是根据红旗渠建成后灌溉农田的比例来确定的[39]。就是说,红旗渠建造后,各公社按照原定的比例用水灌溉农田,是不用付钱的。但是红旗渠建造者对中共林州县委的承诺并不是十分相信的,毕竟人民公社本身就是一个全新的组织形式,而且共产党把分给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又都收了回去。之后发生的事实也证明了,中共林州县委并没有遵守之前的承诺,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使用红旗渠水灌溉就要付费。最后到了红旗渠建造者和他们的后代付不起水费,或者说,不到万不得已不使用红旗渠引来的水[40]。。

3.2.6大闺女小媳妇在工地劳动时一律脱光上下里外衣服,只准穿一条小裤衩

林辉在题为《被称为20世纪两大奇迹之一不过是一场不顾死活的血腥工程》一文中指出:据旅居海外的医学专家张育明教授撰文披露,按照县委指示,无论男女老少,不分大闺女小媳妇,一到现场,一律脱光上下里外衣服,只准穿一条小裤衩。如果有女子不脱者,干部一发话,几个青年就立即围住她,把其按到地上强行将里外衣服扒光,再去抬大筐运石头。很多女人不得不忍受这样的屈辱。而且,即便寒冬腊月也是如此,谁不跑着干就只好冻死。对于那些身体赢弱、劳动效率不高的人则罚跪罚站罚饿。当时每个农民工每天口粮八两,红薯干玉米面各四两是由生产队从农民家中收集起来交给工地大伙房的,早晚每人吃二两红薯干沾辣椒盐水吃,中午吃二两玉米面馍喝二两黄面糊糊加一小块儿咸萝卜。罚饿就是连自己的口粮都不让吃,还跪在天寒地冻或酷暑的阳光下,故此有很多民工或死于低血糖、心力衰竭和多种营养不良,或冻死或中暑。有青年民工对此提出意见,当场就被逮捕,并被判处十年八年徒刑送监狱“改造”,其结果不是累死就是饿死。中共官方资料显示,修红旗渠参与者有10多万人,直接死亡为60多人,砸伤300多人[41]。。

3.2.7.红旗渠工地上的右派分子

根据杨桐的《红旗渠政治史》一文,一批被打成右派的知识分子被驱赶上工地修渠,批斗会和施工同时进行。过于惨烈的伤亡和政治挂帅,埋下了无法愈合的创伤。护渠人郭换朝讲述,城关公社的槐树池大队有10余人在修渠时死亡,村民迁怒于指挥他们干活的城关公社社长史丙福,史在文革中下放到槐树池接受“再教育”,羞愧之下跳入水库自尽[42]。。

3.2.8.劳动效率不高也要受到批评

根据江双晶的讲述,在工地上具体是打钢钎和放炮。钢钎最多的时候能打下一米多石头。谁干得多谁就是模范,谁干得少就会被点名,当场批评。晚上学习毛主席语录前先是白天干活得业绩展览,谁都有脸啊[43]。。

3.2.9.红旗渠工地上的童工

红旗渠建设者最小年纪为13岁,他的名字叫张买江。张买江的父亲张运仁是修渠大军中的一员,任南山村施工排排长。在工地上,无论是抡锤打钎、下崭除险,还是生炉捻钻、抡斧修车,样样活儿都干得很出色。在1960年5月13日傍晚收工放炮时,因通知工友躲炮而被飞石击中头部,不幸牺牲,终年38岁[44]。第二年,13岁的张买江上了工地,成为最小的修渠者[45]。。

3.2.10.红旗渠的死亡和伤残人数

根据《红旗渠志》记载,10年间,共有81位优秀儿女为红旗渠建设献出了宝贵生命,年龄最小的仅17岁。。

根据华夏旅游撰写的《一担水何以要了新媳妇命?牺牲189条命、近亿元投资竟无一贪污》,(红旗渠)牺牲189条命,256人重伤致残[46]。。

杨桐在《红旗渠政治史》一文中指出,红旗渠的死者远远超出189人的数字。原文如下:在“人工天河”的施工难度背后,是官方统计的死亡189人,重伤致残256人的代价。然后又指出,死者人数可能远远超出189人的数字:“1961年,红旗渠开工不久,就被举报不顾群众死活大搞建设,是“大跃进”造成的“左偏差”。时值三年饥荒,即使是打通咽喉地带的突击队口粮亦只有一天六两。不少人得浮肿病在工地上倒毙。岩崩、爆炸事故、坠崖亦夺去了大量人命。一种说法是红旗渠的死者远远超出189人的数字[47]。。

图13:野蛮施工的红旗渠工地现场,图片来源:如图所示。

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在河南安阳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参观时说:“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没有老一辈人拼命地干,没有他们付出的鲜血乃至生命,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永远铭记他们。”社会主义是拿命换来的这句话,道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也道出了红旗渠工程的本质。

1958年8月29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水利工作的指示》,拟定1959年扩大灌溉面积4.9亿亩。1958年10月14日农业部发表数据,该年增加灌溉面积4.8亿亩[48]。1958年增加灌溉面积4.8亿亩,加上1959年要增加灌溉面积4.9亿亩,一共9.7亿亩。当时《人民日报》说,近二十年全世界扩大灌溉面积只有4亿多亩。按红旗渠灌溉农田47.2万亩(经河南省水利厅批准的《红旗渠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书》数字),红旗渠牺牲189条命,256人重伤致残计算,扩大灌溉面积9.7亿亩,要用38.8万条命与52.6万人重伤致残来换。

红旗渠建设者不是一批怀有虔诚之心的自由人。当一个工程建造者的生命和人身安全得不到重视,那么这个工程的质量也不可能得到建造者的重视。

责任编辑: 方寻  来源:议报首发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125/1859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