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文集 > 正文

王维洛:为保所谓的18亿亩耕地展开的大折腾

—三论中国耕地数据不靠谱

作者:

前面已经提到,根据耕种的定义以及确定耕种的具体规定,里面的水分太多。其实,数据造假,就象狐狸的尾巴一样,迟早要露出来的。

这里看一下分布在一年三熟制、一年两熟制和一年一熟制地区的耕地:

耕地

复种指数

可耕种面积

一年三熟制地区

28243.68万亩

3次

84731.04万亩

一年两熟制地区

71739.85万亩

2次

143479.70万亩

一年一熟制地区

91809.26万亩

1次

91809.26万亩

累计

191792.79万亩

320020.00万亩

如果全部耕地面积都充分利用,中国耕种面积(不是耕地面积)可高达32亿亩。

中共一直强调保护18亿亩耕地红线。那么划定18亿亩耕地红线的依据是哪里来的?

据说18亿亩耕地红线是国家根据人均用粮标准、粮食自给率、粮食单产、复种指数、粮食需求预测以及耕地需求量预测等多方面因素,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提出来的。考虑到复种指数,18亿亩耕地对应每年的农作物播种面积为24亿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约17亿亩,其余用于棉、油、糖、菜等种植。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粮食亩均单产不到800斤,以17亿亩的播种面积计算,对应的产量是1.3万亿斤以上,这正是目前粮食产量所站稳的台阶[10]。根据中共官方发表的数据,中国已经连续八年粮食产量在1.3万亿斤以上[11]。

18亿亩耕地对应每年的农作物播种面积为24亿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约17亿亩,粮食亩均单产不到800斤,17亿亩乘以不到800斤,粮食年产量是1.3万亿斤以上,14亿人,平均每人粮食920斤以上,远超过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平均每人400公斤(即800斤)。这样,18亿亩耕地就保证了中国粮食供应的安全。

而在2013年11月29日时任中央农村工作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在《财经》年会上表示,需要30亿亩以上的农作物总面积(不是指耕地面积),而当时的农作物总面积只有24亿亩,大约20%左右的缺口[12]。

第三次国土调查,中国耕种面积可高达32亿亩,比原来估计的24亿亩高出8亿亩,比陈锡文所说的30亿亩还高出2亿亩。从数量上来说,这32亿亩耕种面积完全可以中国国内粮食包括油料的所有需求,中国人的碗中装的是中国米,中国人的油瓶中装的是中国油。

2023年3月15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13]的讲话,这是2022年12月23日至24日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体现了习近平对农业的认知。习近平说:“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习近平又说:“农业还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农业保的是生命安全、生存安全,是极端重要的国家安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冠疫情反复延宕,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不断升级,各种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明显增多。一旦农业出问题,饭碗被人拿住,看别人脸色吃饭,还谈什么现代化建设?只有农业强起来,粮食安全有完全保障,我们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才有充足底气和战略主动。”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与习近平访问俄国与普京告别时的“百年变局我们共同来推动[14]”这句话是一脉相承的。

习近平在会上还专门论述了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提升粮食产能仍然是首要任务。我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高平台上,越往前走难度越大。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抓紧制定实施方案,把任务落实下去。提产能关键还是抓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要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坚持良田粮用大原则,良田好土要优先保粮食,果树苗木尽量上山上坡,蔬菜园艺更多靠设施农业和工厂化种植。治理“非粮化”政策性很强,要统筹考虑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保障、农民增收的关系,留出一定过渡期,加强政策引导。要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尽快提出落实办法,该拿的钱要拿到位,建设质量和管护机制也要到位,确保建一块成一块。

图7:2022年10月26日下午,习近平在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苹果园视察,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燕雁/摄。笔者注:此图为《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插图。此苹果园也是由耕地转为园地,是“非粮化”的土地,应该重新种植粮食。

看来习近平是不相信第三次国土调查所得耕地数量,所以要治理耕地“非粮化”。根据第三次国土调查所得19.18亿亩耕地,特别是中国有32亿亩耕种面积,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有了坚强的物质保证。有学者认为,今后中国粮食供应的20%至30%要靠进口,这和陈锡文的观点一致。

2022年1至12月,中国累计进口粮食14687.2万吨,是自1949年以来进口粮食量第二高的年份,其中,大豆进口量9108.1万吨[15]。

2021年,中国粮食进口量创历史最高。根据海关总署发布数据,2021年1至12月,中国进口粮食16453.9万吨,其中,进口大豆9651.8万吨[16]。这9651.8万吨大豆,如果中国生产,以亩产130公斤计算,只需要7亿多亩播种面积。根据第三次国土调查中国有8亿亩播种面积多出来,可以种植大豆。

为什么总是喊,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而且是退无可退?

原因很简单:第三次国土调查中的耕地面积19.18亿亩耕地中猫腻太多,这32亿亩耕种面积就是天方夜谭。要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就需要大折腾,不停地折腾!退耕还林、变耕为园、退耕还草……退林还耕、变园为耕、退草还耕……在折腾中展现中共领导人的伟大才能。

附录:

习近平博士论文:中国农场市场化研究(点击标题可下载)

注释:

[1]吕德文:又在折腾基层!逼村干部种田,逼群众砍茶树,深山老林开荒喂野猪……,观察者网,2023年3月21日,https://www.guancha.cn/LvDeWen/2023_03_21_684913.shtml

[2]走向胜利|“首倡地”的答卷——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精准扶贫”生动实践,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0年7月27日,https://www.hunan.gov.cn/hnszf/hnyw/sy/hnyw1/202007/t20200727_13076762.html

[3]习近平:【之江新语】140: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二〇〇五年八月二十四日,http://www.71.cn/2013/0607/715444.shtml

[4]王炜丽、胡馨元:安吉:“两山”路上“三字经”,《党建》杂志,2020年5月9日,http://www.dangjian.com/shouye/zhuanti/zhuantiku/dangjianzazhi/202005/t20200522_5600663.shtml

[5]记者杜尚泽、丁伟、黄文帝: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人民日报,2013年9月8日,http://cpc.people.com.cn/n/2013/0908/c64094-22843681.html

[6]习近平:【之江新语】210:为政者需要学与思,二〇〇六年十二月十一日,http://www.71.cn/2013/0905/731729.shtml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7,https://www.cqsccr.com/uploads/ueditor/file/20190911/6370379627926451454231799.pdf

[8]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地类认定细则,https://m.mnr.gov.cn/zt/td/dscqggtdc/zl/201906/P020190604539900543194.pdf

[9]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成果新闻发布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2021年8月26日,https://www.mnr.gov.cn/dt/zb/2021/qggtdc/

[10]蔡继明:如何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2年4期,2022年4月28日,刊登在参考网, www.fx361.cc/page/2022/0428/10714451.shtml

[11]我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人民日报,2023年1月23日,http://www.gov.cn/xinwen/2023-01/23/content_5738524.htm

[12]陈锡文:我国粮食若全部自给将出现20%耕地缺口,新浪财经,2012年11月29日,https://finance.sina.com.cn/review/hgds/20121129/104913839431.shtml

[13]习近平: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求是杂志,2023年3月15日,http://www.gwytb.gov.cn/topone/202303/t20230315_12518529.htm

[14] BBC:习近平向普京道别:“百年变局我们共同来推动”,BBC News中文,2023年3月22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mYYcQdr3LM

[15]邵海鹏:2022年粮食进口量较上年下降,进口占国内粮食总产量21.4%,第一财经,2023年1月14日,https://www.yicai.com/news/101650453.html

[16]邵海鹏:中国粮食进口量再创新高,食物自给率持续下降,第一财经,2022年1月18日,刊登在新浪网,https://finance.sina.cn/china/gncj/2022-01-18/detail-ikyamrmz5813015.d.html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议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405/1885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