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儿 > 正文

面对孩子犯错,父母的3种反应,决定了他不同的命运

看到一段监控视频,视频中妈妈大声嘶吼:“你是不是想让我死?”

起因是老师告诉这位三胎妈妈,小儿子差点把女同学推到马路上。

妈妈想到这可怕的后果,瞬间情绪崩溃,拿起棍子就给儿子来了几下,接着坐在地上痛哭,不停扇自己耳光。

孩子的错误,就是能轻易打败身经百战的父母。

小到丢了钥匙,大到偷改成绩,孩子层出不穷的错误,总能精准击溃父母的心理防线。

没有不犯错的孩子。

然而父母处理的方式,会对孩子的性格塑造产生深远影响。

孩子犯错时,父母的“第一反应”里,藏着孩子的命运走向。

把错误上升到人格,孩子自卑敏感

知乎上有个问题:“还记得父母对你说过伤人的话是什么吗?”

下方网友说到自己的童年,小时候书桌有些乱,妈妈就骂道:“没见过你这么邋遢的女生。”

东西掉在地上,妈妈说:“东西都拿不住,手跟废了一样,什么都做不好。”

网友并非做什么都邋遢,只是一时没来得及收拾书桌,也并非什么都做不好,相反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妈妈却习惯用“碍事、没用、好吃懒做、邋遢”这样词汇指责她,网友因此活得小心翼翼,不停揣测母亲的心思,在家尽量不说话。

长大后的她,遇事就喜欢后缩,爱看别人脸色行事,时不时还伴随抑郁焦虑。

“剑桥大学的沟通课”提出:不要把孩子错误“笼统化”,就是不要用一个错误行为,来评判整个人的品质。

把错误上升到人格,不仅不会纠正孩子的错误,反而会让孩子产生自卑的心理。

在《赞扬与责备》书中,作者写了一个真实案例。

多拉小时候抢夺了同伴的玩具,妈妈就说她是坏孩子;磨破了鞋子,妈妈说她不爱惜东西;瞪着别人看,妈妈说她被惯坏了;想吃东西,妈妈说她任性;早晨起床慢,妈妈说她太偷懒。

这导致成年后的多拉,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做事前先怀疑自己的能力,只能向心理咨询师求助。

很多父母,担心错误会延续,怕孩子问题越来越大,焦虑中,就不自觉地把孩子错误扩大化,上升到人格。

殊不知,抢夺玩具,只是年幼的孩子喜欢,但不知道借的正确方法;磨破了鞋子,只是贪玩,根本没想那么多;

瞪着别人看,只是孩子生气的表现;想吃东西,只是因为饿了,起床慢,孩子自控力还需时间养成。

心理学家阿普特说:“当孩子因特定的错误受到责备,孩子会从错误中成长,而笼统化的责备,只会让孩子走向自卑。”

当孩子被定义为人格缺陷,传递出的信息就是负面的,只会告诉孩子“你不好”。

把错误上升到人格,孩子在一次次打击下,丧失自尊,这种消极的思维,会使孩子鲜活的心蒙上阴影。

别扩大错误,用一个行为否定孩子的价值,贴上标签的孩子,要用一生撕下。

把错误归咎到年龄小,孩子没有边界感

前不久,看到一则新闻:

男孩不断闯入试衣间,在试衣间的女顾客,多次制止无果后,希望男孩的父母能够管一下孩子。

没想到对方不仅不道歉,还觉得女顾客矫情,小孩子懂什么,之后就倒打一耙,骂这位女顾客不检点,应该是做特殊职业的。

类似的新闻屡见不鲜,有男童故意闯入女厕所,有在看电影时,多次踹幕布的,在这些家长看来,孩子还小,所以问题不在孩子身上,况且长大了就懂事了。

孩子犯错常见,可一直等他长大自己明白,而不是通过教育进步,后果不堪设想。

教育心理学认为:对孩子行为不规范,任其胡作非为,会打乱孩子的内心秩序,破坏他们的安全感,导致孩子没有边界感。

电影《冰裂》,根据真人真事改编。

影片主角田义从小调皮捣蛋,砸碎别人家玻璃,妈妈觉得就是小孩玩闹。

教唆同伴扯掉女孩的裤子,女孩的妈妈来讨说法,田义妈妈认为,是女孩没把裤子绑紧,儿子懂什么男女有别。

田义故意把村里老爷爷的菜毁了,还伤了老爷爷的腰,妈妈说菜窖挖的地方不对,儿子还小不懂,大人不懂这个道理吗?

田义踢开前排女同学凳子,导致同学撞了头,老师说他几句,他死不承认错误,还把老师推倒在地,田义的妈妈再一次选择放任。

直到后来在学校打架斗殴,进了公安局,爸爸看不下去,训斥了儿子几句,妈妈还说孩子还小,丈夫说得太重。

不过也因为伤人,田义被开除。

不爱学习的田义就找了一份司机工作,这期间接触到黑道,凭借着一股狠劲,打人砸店无恶不作,直至杀了人,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有一句话说得好:“父母爱孩子本无可非议,但爱不该是牢笼,不该是蜜罐,不该是保险箱,否则蛹中的蝴蝶,就没有飞起的可能。”

小错不纠正,孩子就默认行为是正确的,伤害别人是可取的,胆子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最后只会铸成更大的错。

对孩子行为立规矩,是告诉他什么能做,什么不可以,告诉孩子边界感在哪,不能轻易越界。

父母以年龄小逃避错误,看似在保护孩子,实则给孩子带来更大的伤害。

把错误归结到行为上,孩子能健康成长

美国教育专家刘易斯说:“我们每天都应该为孩子营造一种允许他们犯错的环境,而我们的作用就是陪伴他们共同度过相应的挑战。”

如果我们把孩子的错误,从负面解析,这个错误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当我们把错误看成孩子学习的机会,错误就是孩子成长的攀云梯。

卡尔·威特作为教师,记录了对儿子的教育过程,也因为他的教育,智商不高的儿子14岁就成为哲学博士。

有一次,卡尔带着儿子出去购物,回家的路上,卡尔发现儿子手上多了一个苹果,这明显就不在购物清单里。

他耐心询问儿子苹果哪来的,儿子回答:“我看这个苹果可爱,觉得一定好吃,就随手拿了。”

卡尔并没有生气,也没用“偷”这个词,他觉得儿子只是没有意识到错误,这时正需要他的教育。

晚饭后,卡尔问儿子:“你拿水果付钱了吗?”

儿子摇摇头,卡尔接着说:“拿东西是要付钱的。”

儿子不满地说道:“那么多水果,拿一个又没事,之前老板还送过我果子呢。”

卡尔接着说:“商贩靠卖水果赚钱生活,你不付钱,他们如何生活?而且老板之前送过你水果,说明他对你有好感。”

儿子思索了一会,承认了错误,再也没有随手拿过别人的东西。

事后卡尔总结道:“孩子的任何一点恶习都可能成为一座堤坝上的蚁穴,若不及时填塞,就会在未来的某个日子里出现洪水泛滥的情形。”

卡尔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用了“特定化评判”,就事论事,只说错误的行为。

责备只针对行为,并且指明了改正的方向,这就是正面的教训,孩子在每一次错误中得到学习。

而且,卡尔从始至终,都没想过掩盖孩子的错误。他深刻明白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错误只能在正视中,得到改善,这才是对孩子好,也是父母的远见。

勇敢地接纳孩子会犯错的现状,帮助他们从错误中不断精进,这样父母不会焦虑,孩子感受到的也是鼓励。

写在最后

有一句话这样说:“父母是孩子的避风港,还是最大的风浪,要看父母的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就是拼爹拼妈,父母引导什么样,孩子就如何跟从。

别把错误上升到人格,击碎孩子的自尊,孩子一生自卑;

别带领孩子逃避错误,错误从不会消失,还容易毁了孩子;

把错误归结到行为上,帮助改正,培养心理健康的孩子。

犯错的孩子,更需要爱的支持,明智的父母,会给予有尊严的爱。孩子朝着哪个方向走,在于犯错的时候,父母指引的方向。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爸妈精读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1231/1997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