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外媒看中国 > 正文

国际先驱论坛报:今日中共高官与六四

习近平和李克强

中国许多现任高官与1980年代的自由精神时代有密切关系。

《国际先驱论坛报》6月4日在网络版上刊登署名长文,看现任中国政界高层领导人与当年六四民运和1980年代自由精神时代的关系。

文章开篇就提到1989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有4百名政治精英参加的一次会议,会议的主题是辩论中国的未来。中国25名现任政治局常委中,有6人参加了那次会议。

今天(6月4日)是六四血腥镇压的24周年纪念,也是习近平李克强政府上台后的第一个六四纪念日。这届新政府中的许多人与1989年的那场民主运动有着密切和矛盾的关系。

文章说,很少有人期望中国的新领导人会推翻当年把六四称为必须镇压的反革命动乱的官方定性;但是新领导层中许多人在1980年代的政治经历,使人们提出了他们是否会持有比前任们对新观点更开放态度的问题。

中共领导人公开辩论经济改革的不同方法,但他们中越来越少人呼吁进行政治改革,至少在目前的中国,任何潜在的对1980年代自由精神的支持,都会使他们的政治前途受到损害,更会被指责为异端思想。

交往与支持

文章说,中国现任总理李克强就是当年4百人会议的参加者之一,其他还有国家副主席李源潮、中纪委书记王岐山、以及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等。

中国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虽然在天安门事件期间身在福建,远离北京的民主运动中心,但是他的父亲、共产党元老习仲勋却是经济改革的支持者,也是中共前总书记胡耀邦的朋友。

在六四镇压之前的1980年代后期,中国政治环境一度相对宽松自由,官员们和提倡改革的人交往,甚至支持改革观点并不罕见,李克强在北大读书期间就与当时参加北大竞选、六四后流亡美国的著名异见人士胡平王军涛有来往。

李克强曾参加北大的沙龙,北大的学生们常常在沙龙里就选举政治、西方哲学和过度专制统治等话题辩论到深夜。六四镇压后曾被当局监禁的王军涛回忆说,李克强当时和他们有许多观点相同。

精神印记

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1980年代初就已经以“改革四君子”之一著名。1890年代末,他还担任《走向未来》丛书的编委,那是一套很受年轻学生欢迎的书籍。

流亡美国的著名政治异见人士、当年北京4百人会议的组织者陈一咨透露,他曾和王岐山有过多次长谈,在1988年还和李克强作过一次长谈,他的印象是,这一代领导人应该比胡锦涛温家宝政府更开明。

当然,在中国军队用枪支和坦克镇压和平示威的学生和同情学生的市民后,一切都改变了。李克强和其他许多青年官员一样,为了显示自己对党的忠诚而谴责六四民运。

《国际先驱论坛报》的文章最后引述曾经在中共心脏任职的吴伟的话说,共产党的体制改变人,一旦踏上了这条路,就学会了如果要保护自己,就必须首先保护党的体制。但吴伟相信,1980年代的经历一定会给今天的高官们留下精神的印记。

责任编辑: zhongkang  来源:BBC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3/0605/310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