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国文化 > 正文

中国人过年习俗 古画完整版(附文19篇) (上)

作者:

图片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人们只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杀猪是杀自己家养的猪;没养猪的人家则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在腊月二十六,过年传统民俗就是“割年肉”“炖大肉”。
 

 

 

 

微软雅黑">  腊月二十三开始,送灶神、扫尘、接玉皇、贴窗花,到了腊月二十六,从从这一天起要开始置办年货了。在各地乡村,这一天是大集市日,集市周边各村的百姓纷纷前往赶集买年货,烟、酒、鱼、肉、鞭炮和走亲戚用的礼品一样也不能少,年味已渐浓了起来。
 
  过年“割年肉”、这里的年肉一般是指猪肉,而吃“年肉”就是讲究要吃红烧肉,因为肉本身就代表着富裕的意思,而红烧肉则更能表示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的富裕十足,因此,吃一碗热气腾腾泛着肉香的红烧肉是多腊月二十六的重要内容。
 
  在民俗中,还有“腊月二十六,里外洗一洗”“腊月二十六,洗净禽畜屋”的说法,前两天扫尘,送神,接神,这两天则要集中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其意思是说,腊月二十六这天人们要进行洗浴,这样来年的“福禄”就会更多。这两天的洗澡,总的来说,是洗去陈旧气,迎来新喜气;洗去倒霉运,天天逢好运;洗去忧愁和烦恼,来年快乐身边绕。洗净迎福禄,福禄更长久。

 
 

图片

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过年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

 

 

   传统民俗中,腊月二十七是集中赶大集的日子吗,在介绍二十六时,我们已经提到,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的习俗,山西吕梁地区讲究腊月二十七日洗脚。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开水洗脚。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们也要帮她把脚擦洗干净,不留一点污秽。民间传有“腊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脚。一个不洗脚,流脓害水七个月”的俗语。而全国各地这天都有“宰年鸡、赶大集”的习俗。
 

 

 

  年谣称:“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是说这天除了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上店赶集、集中采购。过年期间的“上店赶集”虽然也有与往日集市贸易、购缺卖余的内容,但更多的是买卖年节物品,诸如鞭炮、春联、神马、香烛、烧纸、牛羊肉、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玩具礼品、女孩子的各种头花饰物等等。总之,过年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故而这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红火热闹。
 
  腊月二十七杀鸡是有讲究的。要杀好的鸡,不在当天吃,一直放到除夕才能吃,而且,除夕夜吃的时候也不能吃完,要一直留一点。因为“鸡”同“吉”,有吉利、吉祥如意的意思,本身代表了大吉大利,所以节日期间,天天都要在餐桌上见到鸡,这样才算圆满。另外,因为老理讲究初一不能动刀,所以,这些东西当然也就要提前定下时间准备好了。腊月二十七这天杀鸡,不同的地区还有一些不同的讲究:在天津,讲究只能用公鸡,因为要取漂亮的外观和其雄赳赳的气派。在北京,老北京人除了在这天要准备鸡肉外,还要准备其他的各种肉类,蔬菜等等吃食,也是为的大年里能准备出一桌丰盛的年夜饭和家人一起分享。
 
  二十七赶大集,买鸡子,大家一定要注意,这里推介你如何去采买好的活鸡或鸡肉。
 
  1、不买农贸市场来路不明的死鸡。与猪肉相比,鸡肉更加“危险”。现在各地出售的猪肉都有严格检疫检测,而鸡肉缺乏正规检疫,监管差,再加上鸡很容易病死,很多养殖户不得不用药来维持。因此建议购买有正规渠道、包装上标有生产厂家、日期等信息的鸡。
 
  2、买颜色发白的鸡肉。活鸡被宰后,血会放出来,颜色就会发白。如果肉质发红、发黑,这样的鸡不是病鸡就是死鸡。如果买整鸡,可以通过刀口辨别:如果刀口不平整、放血良好的是活鸡屠宰;刀口平整甚至无刀口、有残血、血呈暗红色,就可能是死后屠宰的鸡。
 
  3、摸、闻辨新鲜。如果鸡肉外层微干,不发黏、不沾手,用手指压后会立即复原状,无异味,则说明鸡肉比较新鲜。
 
   4、看鸡爪挑柴鸡。柴鸡、草鸡等都称散养鸡,价格要贵不少。识别方法是看鸡爪。一般散养鸡的脚爪细而尖长、粗糙有力,而圈养鸡脚短、爪粗、圆且肉厚。
 
  5、看翅膀识别注水鸡。鸡肉注水,破坏了肉的组织结构,使肉失去了原有的品质和风味,更严重的是还会造成肉类寄生虫、致病菌污染。这可以看翅膀来辨别,如果发现上边有红针眼或乌黑色,那就证明已经被注了水。另外,可以用手指捏一捏皮层,若明显感到打滑,就可能是注过水的鸡肉。
 
  6、买活鸡,别挑肉太多的。挑活鸡,要选精神活泼、眼睛灵活、眼球充满整个眼窝、两翅紧贴身体、毛有光泽的。更重要的是,身上肉不要太多,肉多而肥的鸡可能是激素催的。在吃法上讲究吃肉挑公鸡,炖汤用母鸡,这就是说要根据自己的吃饭来选择。 

 

图片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被红纸代替。



   腊月二十六、腊月二十七准备了过年要吃的肉类,到了二十八这天,就该准备面食了。在地方民俗中,太原人要蒸好“糕儿馍馍两笸箩”;河北人则是“蒸枣花”预备除夕祭礼祖宗作供品;我们河南人则是“二十八,蒸馍炸圪塔。”
 
  在我们河南,发面蒸馍。每家根据情况,至少要蒸能够吃到“破五”(即过正月初五)的数量,有的人家蒸的馍,甚至能吃到正月底。馍的品种花样很多,有方形馍、花卷馍、肉包(石榴形的)、菜包、红薯包等。南部地区一般不蒸上尖下圆的馍(平时也不做这种样式的馍,只有在上坟祭祖、敬神还愿时用这种形状的馍)。北部地区的馍个头很大,有1斤多重一个的,也有3斤重的。有的在白面大馍上做成莲花瓣、菊花叶、歪嘴桃等许多花样儿,再涂上不同的颜色,花花绿绿,红白相间,十分好看。大花馍一般是过年期间走亲戚时带的礼品。还有花糕和枣花子馍,也是过年时必须准备的(豫北、豫东尤为重视),特意用上等白面做成,花样极多。如“二龙戏珠”、“童子献寿桃”、“富贵不断头”、“鲤鱼跳龙门”、“莲花瓣”等。这些花糕的式样既寄托了人们的某种美好的愿望,又充分显示出了妇女们高超的技艺,是一种食品艺术。大花糕下有底盘,上用各种花形图案堆积而成。小的直径17厘米左右,二三公斤重;大的直径30匣米有余,重5公斤多,枣花大都是莲花形,中间接一粒红枣,有单瓣莲花形的,也有双瓣的,枣花供祭祖,花糕供祭神。摆上供案以后,在烛光闪烁下,显得富丽堂皇。正月初三以后,把这些花馍馏了招待客人。
 
  过年蒸馍,还带一点神秘色彩,一般是小心谨慎,闲话少说。如有外人进来,一般也只说一两句吉利的话。蒸笼漏了气,发现后也不能大惊小怪,赶紧不声不响地封严。像“烂了”、“完了”、“不熟”、“黑”等等词语,都被视为不吉利,在蒸馍的时候是不能说的。没有蒸笼的人家,要事先约好借蒸笼的时间,别人正在蒸馍,不能去借。用后还笼时,必须在笼里放一个馍,以求两家富有,吃喝不愁。
 
  从农历二十八到三十上午,都可以是食品“过油”的时间,有炸豆腐、炸丸子(肉丸、豆腐丸、菜丸等)、炸酥肉等,这就是所谓的“炸圪塔”。总之,这段时间过年的气氛隆重,女主人都是围着锅灶转,为的是过一个吉利的大年。再就是“宁穷一年,不穷一节”,这个“节”就专指过年,无论日子平时再紧巴,这过过年准备吃用那可是一点也不能含糊的。 
 

 

图片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

 


  一些年的腊月是小进,没有腊月三十,二十九晚上就是除夕夜了。中国农历历法是以“朔望月周期”来计算一个月的天数;“朔”所在日为初一,是人们完全看不到月亮的时刻;“望”所在日为十五,就是满月的时刻。由于月球、地球、太阳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并非一成不变,因此“朔望月周期”有长有短,农历一年中就出现了大月30天、小月29天的分法。同时,为了保证农历每月的初一必须是朔日,所以大小月的安排也不是固定的,这需要通过观测和科学推算加以确定。2012年农历腊月的“朔”(初一)到正月的“朔”(初一)恰逢小月,因此年三十这一天就这样被省略了。
 
  有腊月三十的腊月二十九,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过年(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布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布新,消灾祈福为中心。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责任编辑: 宋云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5/0216/515514.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