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饮食文化 > 正文

天下第一补——小米粥

小米又称粟米,我国北方许多妇女在生育后,都有用小米加红糖来调养身体的传统。小米熬粥营养价值丰富,有“代参汤”之美称。由于小米不需精制,它保存了许多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小米中的维生素B1可达大米的几倍;小米中的无机盐含量也高于大米。小米因富含维生素B1、B2等,具有防止消化不良及口角生疮的功能。小米具有防止泛胃、呕吐的功效。它还具有滋阴养血的功能。可以使产妇虚寒的体质得到调养,帮助她们恢复体力。中医认为小米味甘咸,有清热解渴、健胃除湿、和胃安眠等功效。

天下第一补——小米粥

一、小米的营养优势:

1、含有丰富的脂肪,为大米7.8倍,且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

2、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为大米的4.8倍。

3、膳食纤维含量丰富,为大米的4倍。

4、含钾高含钠低,钾钠比大米为9:1,而小米为66:1,经常吃些小米,对高血压患者有益。

5、含铁量高,为大米的4.8倍;含磷也丰富,为大米的2.3倍。这就是小米能补血、健脑的原因。

天下第一补——小米粥

二、小米粥——天下第一补

清代著名医学家王士雄在他的著作中称粥为“天下之第一补物”,《随息居饮食谱》也称“粳米甘平,宜煮食。粥饮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在寒冷的冬天喝上一碗热乎乎的粥,既能补养人体的所需,又可滋补羸弱的身体。

粥油保健媲美参汤

粥熬好后,上面浮着一层细腻、黏稠、形如膏油的物质,中医里叫做“米油”,俗称粥油。

中医认为,小米味甘性平,都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作用。据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消化内科张照兰教授介绍,小米用来熬粥后,很大一部分营养进入汤中,其中尤以粥油中最为丰富,是米汤的精华,滋补力强。

清代赵学敏撰写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米油“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以其滋阴之功,胜于熟地,每日能撇出一碗,淡服最佳”。清代医学家王孟英在他的《随息居饮食谱》中则认为“米油可代参汤”,因为它和人参一样具有大补元气的作用。

老年人不同程度存在着肾精不足的问题,如果常喝粥油,可以起到补益肾精、益寿延年的效果;产妇、患有慢性胃肠炎的人经常会感到元气不足,喝粥油能补益元气、增长体力,促进身体早日康复。

三、小米入脾、胃、肾经,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的人食用

明代医家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介绍药粥62种。李时珍是这样说的:“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良。”中医认为,粥有和胃、补脾、益肾、清肺、消渴、通便和安神等多种功效,几乎把人体的五脏六腑都兼顾到了。

现在,得胃病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很多年轻的小伙子都在大夫面前喊胃疼。其实,冬天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一方面,寒风凛冽,一不小心肚子受了凉,进了冷空气,对胃很不好。再一个,大家这个时候都爱吃火锅,爱吃麻辣烫,觉得这样身子才暖和,但无形中也伤害了胃。

这时喝黄金粥最好。中医讲,五色入五脏,红入心、青入肝、白入肺、黑入肾、黄入脾。黄色的东西可以养脾。“黄金粥”就是用小米、玉米、南瓜来煮粥,小米是适合老人、病人、产妇的滋补品,可见它最补虚。玉米调和脾胃,南瓜补中益气。中华养生瑜伽协会迷罗解释说,虽说这三样没有一样是药,但各有各的补益特点,而且都针对脾胃,做成粥食又是脾胃最喜欢的方式,所以说可以称得上是最好的脾胃滋补品。煮粥时还可以放上几枚补血养气、调和五脏的大枣,会使它的滋补效果更好。

四、喝粥还能提高免疫力

自古认为,喝粥可以治病并能使人延年益寿。历代的医学家,创制了许多不同作用的粥,以食疗病。比如当人太疲劳的时候,喝点姜葱煲粥可以有效预防疾病,帮助身体机能恢复正常,通俗点说就是提高身体免疫力。

对于平素身体虚弱、容易感冒的朋友来说,这是很好的补益处方,煮时先放大米煲好粥,注意粥不宜煲得过久,米粒和水应该是分开的,然后放拇指大小分量的姜丝,放2~3个葱头,再煮两分钟即可。

处在发育阶段的小孩感冒后特别需要正确处理,否则很容易留下后遗症,影响身体发育。姜葱煲粥药性平和而易吸收,特别适合小孩使用,是治疗小儿感冒的首选方剂,中医就是这么简单好用。

五、小米粥具有防治消化不良、滋阴养血等功效。

小米具有防止泛胃、呕吐的功效。小米具有滋阴养血的功效,可以使产妇虚寒的体质得到调养,帮助她们恢复体力。除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外,小米中色氨酸含量为谷类之首,色氨酸有调节睡眠的作用。中医认为,小米味甘咸,有清热解渴、健胃除湿、和胃安眠等功效。用小米煮粥,睡前服用,易使人安然入睡。

小米是碱性谷类,身体有酸痛或胃酸不调者也可常吃。小米也能解除口臭,减少口中的细菌滋生。小米的丰富氨基酸帮助预防流产、抗菌及预防女性阴道发炎。小米对抗泻肚子、呕吐、消化不良及糖尿者都有帮助。若是泻肚子,可把小米炒过才煮,消化不良或呕吐时,可用小米熬成粥吃,怀孕妇女若是早晨有不适,或在产后调养,可把小米熬成粥,常常吃。

责任编辑: 李冬琪  来源:家庭文摘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5/1119/647829.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