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卡廷惨案:谁是斯大林的帮凶?

俄波仇恨由来已久

卡廷惨案在波兰和俄罗斯之间播撒下新的仇恨。历史上,这两个民族的恩怨由来已久。

波兰民族和俄罗斯民族在人种、语言上同属斯拉夫人,但俄罗斯人信仰东正教,波兰人信仰天主教,从中世纪后期起就不断发生冲突。500年间,野心勃勃的波兰军队曾两度杀进莫斯科,贪得无厌的俄国人则三次参与瓜分波兰,到一战前夕,实际上波兰已变成俄罗斯的属国。

一战中,波兰成为俄军与德、奥匈军拉锯的战场,最终被德军占领。根据1918年的布列斯特和约,新生的苏维埃俄国放弃波兰全部领土,波兰的独立在巴黎和会上获得确认。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德国和俄罗斯都在历史上与波兰有着复杂的恩恩怨怨,然而面对两个同样敌视自己的强邻,波兰人对苏联有着格外的愤怒。东欧问题专家普利泽尔曾经指出,波兰人也许畏惧德国人,但他们总感到,他们与西部邻居分享着共同的文明。波兰元帅斯米格莱·雷诺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同德国人在一起,我们有丧失自由的危险;而同苏联人在一起,我们会有丧失灵魂的危险。”

刚刚复国的波兰,四周的边界都没有确定,凡尔赛和约只是对其西部的边界做出了规定。对于东部边界,协约国建议,在波兰与苏俄之间划定一条临时分界线,即沿着格罗德诺、布列斯特、赫鲁别舒夫、普热米代尔,直到喀尔巴阡山一线(也就是后来的寇松线),但以毕苏茨基为代表的波兰政府却力图恢复1772年第一次瓜分前的“历史边界”,也就是说,要将立陶宛、白俄罗斯和乌克兰都划归波兰。于是,波苏之间的边界问题因苏俄被排除在巴黎和会之外,而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实际上,协约国鼓励波兰依靠军事力量去解决东部的边界问题,波兰铁腕人物毕苏茨基也正打算这样做。

1920年,趁苏俄国内战争之机,毕苏茨基开始了用武力解决东部“历史边界”的道路。4月25日,大规模的苏波战争爆发了,波军的主攻方向是基辅。由于毕苏茨基对红军主力所在方位的错误判断,波军在红军的进攻之下一路溃退。这种局面是协约国不愿看到的。7月12日,英国外交大臣寇松致电苏俄政府,建议双方停战,红军从协约国当年确定的分界线上后撤50公里。列宁将寇松的建议视为“一个骗局”,建议斯大林“迅速下令猛烈加强攻势”,朝华沙进军,希望将波兰变成一个苏维埃国家,以瓦解凡尔赛和约建立起来的国际体系。而斯大林却反对在波兰展开进一步进攻,他早在1920年的6月就曾对乌克兰罗斯塔社的记者说过,“某些同志所表现出来的那种骄矜和对事业有害的自满是不切实际的。”斯大林的判断在后来的波苏战争中都得到了证实。当红军抵达波兰时,波兰人民并没有像列宁预期的那样,把红军看作自己的解放者,而是把红军当作了颠覆波兰共和国的敌人。劳师远征的红军得不到后方及时供应,8月15日,在华沙近郊拉杰敏的决战中惨遭失败。在红军不得不继续撤退的情况下,急需在和平环境里休养生息的苏俄与波兰签订了里加条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被划给了波兰。

苏波战争结束了,但苏俄之间的边界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战争中,红军损失30余万人,波军也损失10余万人。此战在莫斯科心中撒下了仇恨的种子,为1939年苏联再次进攻波兰、1940年卡廷惨案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卡廷惨案这一令人发指的屠杀事件是俄、波之间长期仇恨的罪恶果实。斯大林置人道主义与国际影响于不顾,悍然下令屠杀2万多手无寸铁的波兰精英,其专横跋扈可见一斑。极左的意识形态蒙蔽了苏联领导人的双眼,国家机器的残酷统治剥夺了人们的自由意志,它们是斯大林的帮凶。在卡廷惨案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苏联大清洗时代的方法和逻辑:“从肉体上无情地消灭一切阶级敌人”。显而易见,他们并不认为这是正义的,所以才不敢承认而撒下一个又一个弥天大谎。那些遭无辜屠杀的波兰军政要员们生前无论如何也不会预料到,他们竟会成为苏维埃政治制度下一种教条的政治理念的牺牲品。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文史参考》2010年第9期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9/1115/1369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