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分析:中国银行业陷困境 市场丧失信心

中国银行业困境已经引起国际关注。资金不足、坏帐增加,令市场丧失信心,也对中共当局的管理政策表示质疑。事实上,中国的银行危机不仅限于中小型银行,大型银行也同样处于困境。

《华尔街日报》11月18日发表评论文章表示,中国中小银行多年来不加节制地向地方政府和企业放贷,目前面临坏帐增加、资金不足的问题,而中共政府的相关政策却带来了一些负面效果。

比如,今年5月中共监管机构接管了内蒙古的包商银行;7月中国工商银行入股锦州银行;8月中国主权财富基金注资山东恒丰银行;11月18日最新消息,东北地区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中型银行哈尔滨银行也被两家政府机构入股。

但随之而来的是,包商银行被接管后,中小银行的融资成本即被推高0.5个百分点,令依赖银行间借贷的中小银行雪上加霜。另外,包商银行的一些债权人未获得全额保障,锦州银行的美元债券持有者将损失部分利息,而参与入股的工商银行却出现股价下跌。

中国银行业现危险信号市场普遍丧失信心

文章提到,市场对中国金融行业的信心普遍丧失,这是一个危险信号。近来,中国中小商业银行连续出现挤兑风波,比如10月末至11月初,辽宁、河南出现大量储户提款。

此外,一年来至少11家商业银行的信用等级被下调、15家银行未公布去年年报,引发市场对银行资本充足率恶化的担忧。前瑞银(UBS Global AG)分析师杰森·贝德弗(Jason Bedford)今年7月份估计,中国的银行需要筹资2.4万亿人民币才能使核心资本充足率提高至全球标准认可的健康水平(12.5%)。

经济学人》9月末发文《三家银行获救后,还有多少家面临危机?》表示,大机构接管或注资小机构后,许多金融业人士质疑存在更严重的问题。除了小银行的融资成本上升之外,工商银行入股锦州银行后,股价下跌了10%,分析师担心大银行是被“征召”并会一再被“征召”完成这类任务。

在不良贷款方面,《华尔街日报》文章提到,在中国经济放缓的背景下,主要债务人是地方政府和企业的银行,坏帐在增加。11月12日有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末,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增加0.05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增加过千亿。

“自主研究”(Autonomous Research)的朱夏莲认为,中国的不良贷款比率远高于官方数字,可能占银行资产的20%,而非官方所说的2%。面对巨大的不良贷款,中共政府解决债务违约问题的方法就是,召集主要债权人(银行)开会称“没有人会再违约了”。目前中国经济前景黯淡,企业状况堪忧,这本身就是风险。

资料显示,中共成立了4家坏帐银行陆续转移坏帐,但分析认为,这只会令中国的坏帐更加不透明,没有人知道坏帐到底有多少,而随着中国经济越来越放缓,银行坏帐问题将更加突出和恶化。

责任编辑: 楚天  来源:大纪元记者张玉洁综合报导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9/1119/1371254.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