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往事微痕》揭秘:毛泽东惯用的三种抄袭剽窃方式

作者:

他和陈毅谈诗的一封信,说自己对律诗“还未入门,偶尔写过几首律诗,没有一首是我自己满意的”,当非谦语。

可见,毛初坐红椅时,十八首诗词中有许多首根本没有写好,或没有改好,所以最初不敢贸然发表。但进到北京坐稳以后,毫无疑问,毛泽东会有空余时间读诗、写诗和改诗,又和许多著名文人学士交流写诗经验。听说他和柳亚子最初唱和时,也是表现非常虚心,要柳亚子收他的诗稿鉴定之后,他才拿给其它人看。除柳亚子外,毛泽东也请郭沫若经常改诗,后来毛泽东给胡乔木写信,要他把“诗二首”,“送给郭沫若同志一阅,看有什么毛病没有,加以笔削,是为至要。”据说郭沫若在修改毛泽东所作诗词时,常常先是极口赞美,然后通过吟诵将自己修改意见沉吟数次,让毛泽东听到加以采用。只有很早就和毛泽东熟悉的章士钊知道毛泽东的根底浅薄,多是看了之后点点头,附和几句,再通过其它人将自己的意见转告毛泽东。

计算起来,从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五七年共计八年时间,所收诗稿多是描写江西游击战争和长征路上的遭遇,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今天,我们从他的诗题和诗词内容,可以看出一个事实,诗词多是后来补作的,十八首诗的许多首,属于“倒填年月”之类的东西,这即是说,井冈山游击战争前后的诗词是在进入北京以后写的。

何以见得?我们看《菩萨蛮•黄鹤楼》注明是一九二七年写的,其中“沉沉一线穿南北”,注称“一线”是指“长江以南的粤汉铁路和以北的京汉铁路”!而事实是,一九二七年的粤汉铁路,还没有修成一线。又如“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而事实上内战规模不大,双方少用旌旗鼓角,这种不顾事实的描绘,只能说因为“倒填年月”的方便。又如“战地黄花分外香”,“风展红旗如画”,作者在战斗中怎么可能有闲情逸致去尝画品香?再如:《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七律》注明作于一九四九年,可是一九五七年不放到《诗刊》上发表,直到一九六三年才收入《毛泽东诗词》,可以肯定也是后来“倒填年月”补作的。所以,“宜将剩勇追穷冠,不楞沽名学霸王”二句,十多年后才改为“不可”。还有多次补充的作品,如《清平乐•蒋桂战争》,写一九二九年蒋介石和桂系的战争,不发表于一九五七年的《诗刊》而发表于一九六二年五月《人民文学》,相隔三十三年﹔《蝶恋花•从汀洲向长沙》,写的是一九三〇年的事,发表于一九六二年《人民文学》,相隔三十二年﹔《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写于一九三一年春天的事,发表时间相隔三十一年﹔《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写一九三一年夏天的事,发表时间亦相隔三十一年。凡此种种,极为可疑。

另一些作品从创作到发表的时间较短,推敲不够或修改人不敢尽情提意见,诸多原因局外人不尽知晓,如《七律二首•送瘟神》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写,一九五八年十月三日发表,最初“千村霹雳”,后改为“千村薜荔”,注释此说是形容村落荒凉,如是前者,只能解释为“人遗矢”像“霹雳”那样响,改为后者,那么家家种有常绿藤本植物,亦能形容绿化悠雅,不必和荒凉联系来解。“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和牛郎扯在一起,已属勉强,而牛郎问瘟神,又怎会一样悲欢?第二首“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一联,即使把自然界拟人化,怎么能得出“六亿神州尽舜尧”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山河铁臂摇”一联,是同义语,有一句即可。真有瘟神,“纸船明烛照天烧”有什么用。

总的来说,毛泽东的诗词有不少语句是勉强凑数的,其中有些是词费,可要可不要;有些是隐晦,可以这样解,也可以那样解,要转弯抹角才能解得通,并完全缺乏诗意。还有一个最大的毛病,是硬颈称英雄,如《念奴娇•井岗山》,一九六五年五月作,其中“独有豪情,天际照明月,风雷磅礡”,读者知道豪情可以和风雷联系起来,但明月插在中间有什么联系呢?其它如《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一月九日作,有“四海翻腾”,“五洲震荡”,“云水怒”,“风雷激”等,都属于这一类硬着颈子说大话的诗词。这些缺点的造成,最大的原因是经过反右派和反右倾之后,除了毛泽东指定郭沫若提意见之外,其它人已噤若寒蝉,不敢提意见,以致毛泽东发表时诗作水平日益下降。

文化大革命前几年,毛泽东就在国内肆无忌惮地搞个人迷信,由林彪陈伯达等人把毛泽东捧到马列主义的顶峰,其声势比一场迅雷霹雳暴风骤雨更使人害怕。当时群氓耸惧,万簌失声,对毛泽东本人天威咫尺,对毛泽东著作奉为无上之宝,出现许多读毛泽东著作的积极分子。

今年是毛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六十周年,北京组织文艺人员聚会,出版专集纪念。我们检查这六十年来文艺作品,留下来的只是使人哭笑不得的东西。

《毛诗词》出版了五千万册以上,这些稿费为他个人私有,用于请客或赏赐江青张玉凤等身上。看的人多,销路又广,照齐、梁诗学评论家钟嵘的上、中、下三品标准,应属于上品。可是,毛崇拜的魏武帝曹操被列为下品,在重视“其源出于”某某的钟嵘看来,毛诗词评不上优质。

令人费解的是毛平生主张造反有理,要冲决传统文化的一切纲罗,古物古书在他眼里都是封、资、修的东西,《词源》《词海》《说文解字》和唐诗、宋词等书籍都要付之一炬,可是他自己用旧形式写的诗词,却要人奉为红宝书,连续几十万册地再版。他写的旧诗词还遵奉旧诗的老法度,要求律诗讲平仄,正经八儿的说:“不讲平仄,即非律诗”。他的一些诗词平仄不协,不是他不愿协,而是他做诗的功力不济,没有更好的词汇去替换协韵。在旧诗词创作上,除加入标语口号词句外,完全没有反潮流的独创精神,有时套用别人的现成句子,脱不了仿真的习气。如《七律•到韶山》:“别梦依稀咒逝川”,即来自唐人张沁《寄人》:“别梦依依到谢家”,温庭筠:《苏武庙》:“空向秋波哭逝川”。李贺:“雄鸡一唱天下白”,毛泽东改用为“一唱雄鸡天下白”﹔万俟咏《忆秦娥》:“天若有情天亦老”,毛泽东抄用全句﹔李白:“我欲因之梦胡越”,毛用为“我欲因之梦寥廓”;“记得当年草上飞”全句,毛袭用黄巢《题像诗》。

鲁迅写旧诗也写新诗,周恩来也一样,直到现在没有听过毛泽东写过新诗,这说明毛对旧诗的迷恋执著超过别人。这是什么样原因呢?经过一番研究,多方面思考,认为这和毛本人的素养有关。毛的诗词和黄巢、洪秀全的“反诗”大体类似,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试看天下谁能敌,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高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都属这一类讲大话,吹牛皮的豪言壮语。黄巢“通书记”,洪秀全为落第秀才,他们年轻时的野心以及“寡人有疾”(好色)等等,与毛十分相似。他们也都是吐豪语,说大话,硬颈称雄,不会暴露自己见不得的隐私。

幸而我们生活在二十世纪,讯息灵通,有各方面的资料参考对证,我们可以在正反不同的报道记载里看出症结所在。毛泽东崇法黜孔,批林还要批孔。一个大学教授提倡“学而时习之”,曾受到批判斗争。可是毛自己口不离孔子,用于诗歌上的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还不是自己可以放火,别人不能点灯?在毛统治时期一般干部正当谈爱说情,要受批评,甚至受政治虐待,而毛自己在延安时曾经写过许多诗歌给“交谊舞明星”吴莉莉,一九二〇年冬天写信给杨开慧的《虞美人》词,没有附在诗词选集出版,可能是因其上下阕有过肉麻的描写﹔《卜算子•咏梅》,说梅作为革命象征的解释不免牵强附会,经李志绥医生指出他是为安慰弃置许久的女友(该女友曾寄陆游:《卜算子•咏梅》词来)写的,这就可以解答他何以忽然要“和”陆游这首词,词中措词造句的安排亦可以得到合情合理的解答来。

由此种种事实,可以看出毛泽东诗词上豪情万丈,大话连篇,私下荒诞。从诗词反映的角度来看,毛和黄巢、洪秀全等人一样自我膨胀,是毫无疑义的。王明在《中共半世纪与叛徒毛泽东》一书里说:“他在青年时代读古书时,就非常敬慕秦始皇。”毛泽东的秘书李锐也说,毛泽东有帝王思想。为什么毛泽东能够坐稳红朝二十七年?袁世凯曾经做过八十二天洪宪皇帝,以失败告终,毛知道自己终不能称帝。毛的勤务员权延赤写的《历史的暗角》,说毛泽东直言不讳,称自己是马列主义加秦始皇;林彪《五七一工程纪要》说毛是借马列之皮,执秦始皇之法的大暴君。的确,马列主义和帝王专制是同类性质的东西,毛泽东崇拜秦始皇,也就是这个原因。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往亊微痕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0/0730/1483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