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惊人之语 > 正文

严仲景:共产主义是农业社会反动理想

作者:
利用全球化目的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企图,是共产主义改头换面地整体改造世界的行为。全球化之所以会被共产主义利用,是因为全球化已经被鼓吹成全球秩序的整体目的了,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改造世界的理念合拍了。

"反动"这个词,在当代中国是政治话语,长期被统治者用于政治价值判断,指维护非共产革命的社会经济制度,反对共产主义社会变革。但是,学术性地使用这个词,"反动"应该用于表述文明演化过程中的逆演化现象。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从农业秩序分化扩展而来,是随机演化的天然秩序。与之同时出现的共产主义设计,是农业秩序的传统理想方案,是人为设计的人造秩序。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都出自农业社会,方向却背道而驰,资本主义是随机、演化、面向未来,共产主义是人造、固化、趋向原始。共产主义针对资本主义的物质不平等现实,力图阻止市场经济出现,实现物质平等,抵御文明天然演化的差异性存在,构成了逆演化现象。推动物质平等的逆演化行为,便是反动。

1.物质平等理想产生于农业秩序

亚里士多德说古希腊的共餐制起源于意大利进入农业的时代。他写道:"意大琉斯王把奥诺特里亚人从牧民变成了农民,他为他们制定了种种其他法律,并第一个制定了共餐制度。"原始狩猎采集部落和后来的游牧部落都是共餐,按需分吃,使有限的食物资源能满足种群生存延续的需要。因纽特人前些年的生活还可以提供实例。进入农业后,人人有饭吃可以避免种群内部发生残酷冲突,维持种群生存。承自原始社会的共餐,成为群落里按需分吃的制度保障。

亚里士多德说,克里特岛的米诺斯王(距今3500多年前)在位时,共餐制传到那里,后传到斯巴达等地。克里特集中"一切地上的产品、家畜、公共收入、柏里奥科所交纳的贡物",一部分用于祀神和公共支出,一部分用于共餐,男女老少都吃公粮。因为食物资源不足,他们"采用了许多高明的办法"节省食用,并"避免多生育"。

私有财产出现后,"在某些人看来,有关财产的规定乃是一切问题的关键,一切动乱的发生均根源于此"。在财产私有的城邦中,一个叫费勒亚斯的首脑最先倡导平均制,给市民平均分配土地,以求财富均衡。到柏拉图的《理想国》,主张保卫者共有妻子、儿女及财产,即共产共妻。那时传说,上利比亚某处,女人为公共所有,孩子按容貌相似归属父亲。第欧根尼的理想生活状态是恢复过往的简朴自然,提出了世界性和无等级的共产共妻概念。阿克顿勋爵认为是第欧根尼最早提出了粗糙的共产主义思想。

亚里士多德介绍了两种古希腊时代的物质平等制度:"土地划归个人占有,而产品则储藏到公共储蓄室以备大家消费,现在有些民族就实行这种制度。或者,土地为公共所有,而且共同耕作,而产品则分配给个人以供他们各自享用。"两千多年后马克思提出,在消灭资本主义后,共同体在协作和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要"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恩格斯解释说:"公有制包括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包括产品即消费品。"《共产主义原理》一书说私有制废除后,"共同使用全部生产工具和按照共同的协议来分配全部产品,即所谓财产共有"。此即"个人所有制"。马克思说要"重新建立"的个人所有制,即亚里士多德记述的第二种共有制。欧洲人殖民美洲之前,印第安人大体上还处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公社阶段,部落成员平等,实行集体耕种,劳动成果平均分配。后来中国的人民公社大食堂力图重建米诺斯时代的共餐制,未获成功,之后确定的生产队集体所有制,实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设计,强制性地重新建立了古希腊时代和印第安石器时代的共有制度。

古代的共餐制和共有制,目的都是食物平等。农业秩序之前,在食物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按需分吃的部落平等制度是自然秩序,可以保证众人生命,没有产生针对食物分配不均的物质平等概念及其追求。农业社会演化出土地和收获的私有,也是自然秩序。但与原始氏族部落不同的是,农业自然经济中,灾害造成的减产和分配的差异多寡,能构成对人的生命威胁,因此产生了食物平等的要求和理念。中国古代有过"并耕而食"的设想,实质平等的诉求则多见于暴力造反的饥民,具有代表性的物质分配主张是"等贵贱、均贫富"。贫富贵贱的首要标准,是仓廪粮食的多少。

公元前494年希波达摩斯构想的米勒城,由手工业者、农民和士兵组成,所有居民一律平等,不要创新,有条不紊,永不改变。有条不紊是典型的农业秩序理想,是不开放、不扩展的稳定秩序,其要素条件是物质平等。其实,古希腊的政体变动、土地平均,或古代中国的土地兼并和分散,及抑制豪强、杀富济贫,各种手段追求的食物平等,都是使矛盾冲突的社会回到有条不紊的秩序,共同遵守封闭社会的行为规则,从饥饿造成的冲突中,回到人人有饭吃的需求原点。

公元前200年古犹太教艾赛尼教派,成员没有私人的房屋和财物,只有单一的公库、共同的开支、公有的衣橱和共餐的食堂。他们入会时都把财产交给会里,选举产生看管公共财产的监督。库兰宗团"圣洁"级别以上的会员也实行财产公有和共餐制。那之后,从《新约》看,耶稣时代民众农耕为生,极端贫穷。耶稣和追随者过团体生活。犹大出卖耶稣前"经管团体的钱,常常盗用公款"。耶稣升天后,信徒们"过团契的生活,所有的东西大家公用。他们又卖掉田产家业,按照各人的需要把钱分给大家",并"在一起用饭"。后人称之为宗教上的共产主义观念,认为共产主义源于基督教。

共产主义不是源于基督教。基督教的福音是耶稣永生和个人因信得救,不是未来全人类物质平等的社会制度。基督教只是在团契生活中有适应农业时代匮乏条件的物质共享生活方式,只是部分教徒自己的生活方式选择,没有物质平等分配的制度诉求,不对人类社会进行制度性改造。共产主义要对人类社会进行物质平等的制度性重建,其诉求与基督教完全不同。基督教是在上帝面前人的权利平等,导向尊严的平等、法律地位的平等、自由的平等。共产主义的物质平等诉求却导致对权利、尊严、法律地位和自由的侵犯。因此,基督教与共产主义无关。共产主义产生于对农业秩序平衡稳定的向往。

2.都是平等惹的祸

人类社会的平等理想产生于农业时代,发源于对食物平等的需求。其参照体系是古远时代人类聚落共有公用、按需分吃的生存方式,那种"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的稳定的食物平等秩序。中国古代最具道德高度的思想成果,"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的财产公有大同理想,便是参照原始社会食物平等生存状态而出现的逆演化主张。人类社会思考的参照系只能是过去的经验,不可能以未来为参照,除了共产主义学说,任何学说不可能把对未来的预测、预期和构想作为可靠的知识体系。

16世纪莫尔《乌托邦》开始了对平等社会的制度构想,包括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计划生产,劳动定时,睡眠定时,公共食堂,平等地消费食物等。乌托邦社会财富公有,食品用品汇聚在指定地方,各家各户各取所需,没有买卖,没有数量限制,按需分配。莫尔的年代,刚出现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给大量的自然经济小生产者带来了不安定,所以《乌托邦》强调务农为本,每个人从小学习并实践农业,必须去农村干两年农活儿,以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保证丰衣足食,而不需商品流通交易买卖,由此阻绝资本积累的出现。莫尔是受柏拉图《理想国》共产理念的影响,提出了他的财产公有、按需分吃的平等理想。莫尔说:"达到普遍幸福的唯一道路是一切平均享有。"他深信:"如不彻底废除私有制,产品不可能公平分配,人类不可能获得幸福。"废除私有制的理念不是产生于后来的资本主义时代,而是产生于农业社会,是对农业社会平等理想的理性建构。

随着物质平等被赋予越来越强的正义性,从柏拉图时代开始的共产平等理念,越来越深刻地整合进人类理性,追求建构美好的人造秩序。1755年摩里莱的《自然法典》认为原始共产主义是符合理性的人类黄金时代,是值得采纳的理想社会制度。他在其著作《巴齐里阿达》中说"私有制是万恶之源",主张打倒私有制这个怪物。摩里莱根据原始部落形态规划理想社会,废除私有制,实行公有制,土地共有,统一生产,共同劳动,按需分配,人人平等。《自然法典》规定,不得买卖或交换。种植者把草料、蔬菜、水果等送到公共广场,需要的人去那里取一天用量。烤面包者从公共仓库领取面粉,需要面包的人按规定时间去他那里取面包。生产纺织原料的人把原料送到公共仓库,织布人从那里取原料,裁缝从织布人那里取衣料,需要衣服的人去裁缝那里取衣服。一切家庭生活需要的物品,都这样各取所需。摩里莱说:"世界是一张大饭桌,配备足够全体进餐者需要的一切。"这是一种拒绝工商业文明、追求农业秩序不分化不扩展也不发生冲突——即有条不紊——的建构理性方案。《自然法典》还规定,"所有公民,只要无残疾,从20岁起到25岁止,都应当毫无例外地从事农业。"以农为本,对任何人不免除适龄农业劳动义务,"三十岁以前不得从事科学和艺术工作"。

走出原始社会后,人类在深层意识中保留了维持种群延续的平等知性。农业秩序中,由于人口增长,资源相对匮乏,物质平等成为生存需求,也成为人类心理的平衡机制。防止秩序分化扩展的物质平等构想,推动了人类建构理性的成长,从农业社会中发展出反市场的共产主义理念,在《共产党宣言》中强调为"消灭买卖"。后来中共"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方法,便是继承莫尔、摩里来、马克思等人的理性设计,用打击投机倒把的名义消灭买卖,让年轻人下乡务农锻炼,努力保护他们强制平等的农业秩序。自农业社会启动解体进程以来,世上出现的社会主义乱局和共产主义灾难,都是平等惹的祸。

物质平等理念植根于农业社会。马克思主义整体改造社会的建构理性,深层心理是对农业社会平等失序无法回归的恐惧,激烈地反应为彻底消灭当时秩序、重新建立平等秩序的诉求。原始共产主义螺旋式上升到科学共产主义的理念,是一种以既往经验为参照的回归理念,是以远古状态为标准,回归按需分吃的平等价值。这和摩里莱的认识是一样的,只不过通过辩证法螺旋发展的理论解释,把摩里莱依照远古黄金时代设计的社会制度,解说成未来的科学共产主义了。为什么共产主义总说给人带来幸福,带来的却总是苦难?因为共产主义具有强烈的原始继承性。

从可能存在过的古远平等中寻找未来社会的"高级"平等形式,是一种逆演化的理念,亦即反动的理念。毛泽东推崇三国时期"五斗米道"吃饭不要钱、食者可以各取所需的义舍行为,称之为"社会主义的作风",由此说"我们的社会主义由来已久了"。近年中共明确地把共产主义的原始社会继承性称为"共产主义理想的历史形态",更直白地表达了这样的反动理念。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NCN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0/0827/1494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