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事 > 万花筒 > 正文

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外圆内方、外柔内刚

《易经》有云:“一阴一阳之谓道”。

世间万物都有阴阳两面、两种力量,

相反相成,矛盾统一,对立平衡,

自然、人道、事道、天道,

均遵循此规律与法则。

老子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做人要雌雄同体、不卑不亢、随方就圆、刚柔并济。

方圆之道:外圆内方

成语“外圆内方”出自《后汉书·郅恽传》,

比喻人表面随和,内心严正。

古时,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故有天圆地方之说。

而人立于天地之间,

人道的玄机也蕴藏于方圆之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圆形无棱无角,

完整无缺,故圆有完整、圆满之意。

所谓外圆,指做事应圆融变通,

相时度势,相机而动,周全和美。

而方形四边平直,不曲不歪,不偏不倚,

故方有方正、稳定不移之意。

所谓内方,指为人要持端正之心,

沉稳而不善变,正直而不曲意迎合。

清代纪晓岚说:

“做人要处世圆滑,内心中正,

不同流合污而为人谦和”,

这也是对“内方外圆”的解读。

正如古代的铜钱,外形为圆,

内部有一个方孔。

著名教育家黄炎培曾说:

“和若春风,肃若秋霜,

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外圆内方为中国传统的处世哲学,

方是为人之道,圆为处事之本。

方是原则与规矩。

它规定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没有方,世间将缺乏秩序而一派乱象。

圆是通融与润滑。

它让人学会变通,不执意强行。

没有圆,世间万物硬碰硬而过于沉重。

一个人若过于刚正、只方不圆,

必将在社会上处处碰壁,头破血流;

一个人若圆滑透顶,只圆不方,

必将让人心生疑虑,受人提防。

有方无圆则滞泥,

有圆无方则不立。

老子曰:“上善若水”,

水无常形,

在方形的容器中为方,

在圆形的容器中则圆,

这便是“随方就圆”的生存智慧。

做人当方则方,坚持原则,勇往直前,

做事当圆则圆,灵活变通、圆融自如。

方为做人的原则;

圆是处世的智慧!

方做人,圆处事。

方,内心方正,明辨是非;

圆,光滑润泽,包容宽和。

方为做人的脊梁,圆是处事的锦囊。

做人应方圆并用,外圆内方,

以不变应万变,以万变应不变。

真正的强者,外圆内方。

刚柔之道:外柔内刚

外柔内刚,出自《晋书·甘卓传》,

意思是外表柔和而内心刚正。

《心相篇》有云:

“过刚者图谋易就,灾伤岂保全元;

太柔者作事难成,平福亦能安受。”

一个人太过刚强,做事易成功,

但因太刚硬,有灾祸时则很难保全;

一个人太过柔弱,很难成事,

但他们往往可以平平安安,安享晚年。

老子与孔子之间,

有一个关于“刚柔之道”的典故。

孔子前往周都洛阳,问道于老子。

老子张开嘴让孔子看并问:“我的牙齿还在吗?”

孔子如实答道:“不在了。”

老子又问:“我的舌头还在吗?”

孔子答道:“还在。”

老子曰:“坚硬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牙齿坚硬,所以早掉了;舌头柔软,所以至今犹存。

性情过钢则易折,

愤世嫉俗,牢骚满腹,

自命不凡却常碰壁;

遇挫折则缺少变通,

歇斯底里,自暴自弃。

性情太柔则缺筋骨,

人生少大志,办事乏魄力,

生活中难有大作为。

因此要学会中道,刚柔相济,外柔内刚。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中,

展示着1000多尊各式各样的兵马俑,

但其镇馆之宝,却是一尊跪射俑,

因为它保存最为完整,没有经过人工修复。

专家介绍说:

“这一尊跪射俑之所以能保存这么完整,是因为他的低姿态,因为过去的兵马俑坑为土木结构,顶部坍塌的时候,高大的兵马俑就会遭受灭顶之灾,只有低姿态的兵马俑才能减少损伤。所以跪射俑历经2000多年的岁月,依然坚强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昂首阔步是为了让自己更有尊严,

而暂时低头则是为了追求更远的目标,

暂时的低头并不代表懦弱,

懂得韬光养晦才是真正的进取之道。

外柔内柔,人辱之;

外刚内刚,人毁之;

外刚内柔,人轻之;

外柔内刚,则成大器。

过刚易折,过柔则靡。

以柔示人是一种策略,

以刚做事是一种效率。

真正的勇者,外柔内刚。

结语

《周易》有云:

“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

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真正的君子,外小人内君子。

真正的强者,外圆内方。

真正的勇者,外柔内刚。

这便是为人处世的至高境界。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昀嘉文化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116/1546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