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艺术世界 > 正文

借山,齐白石的山水情

常人只知白石老人花鸟草虫画作,妙绝当代;殊不知他的文人式山水画作,亦是风格独具,自成一家。

白石老人“五出五归”,过黄河、渡长江、抵洞庭、攀华岳、上庐山、游阳朔,饱览大好河山,“搜尽奇峰打草稿”,自然成就韵致风神,“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而“形神俱到”。

此幅作品乍看之下似乎平淡无奇,林间掩映着屋舍,构图朴素简略中透漏着雅拙,浓淡对比强烈显得清新纯朴。整体画作不着一笔于云天而自显天高云淡。重视直观经验,注入生活气息,善于造境。把平凡景物转化成为不平凡的意象,蕴含浓郁的文人画风山水意境。

齐白石《芭蕉书屋》

芒鞋难忘安南道,为爱芭蕉非学书。

山岭犹疑识过客,半春人在画中居。

余曾游安南,由东兴过铁桥,道旁有蕉数万株绕其屋。

收入借山图矣。齐璜并题记。

这件作品的艺术处理很别致:碧色的芭蕉全用淡墨勾画,让白描蕉叶占据最大空间,而以凝重的笔线勾画楼屋,形成以白托黑、以淡托浓的强烈效果。两座远山,一施赭红,一施花青,全用大写意没骨法画出,形简色艳,近乎符号化。这种画法与效果,在古今山水画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画家的大胆与特立独行,作品对形式感、现代感的创造性追求,足以令固步自封的画家们瞠目结舌。

这让人想起白石老人的诗句:“胸中富丘壑,腕底有鬼神。”

齐白石《绿天野屋》

齐白石一生五次出游,三次到钦州,有机会游览了越南山水。他亲眼看到中越一带山清水秀,野蕉数百株,丛立成林,映得满天成为绿色世界,人行其中,连影子都变作了绿颜色。

对此绝佳美景念念不忘,屡以此题材作画,是帧作于1925年的《绿天野屋》便是其一。

此画构图布局独特,一片密密麻麻的芭蕉从近景到中景,包围着几间野屋,一直伸延到远景,与几座山峰连接,作者将十多年前所见的而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的美好景观用线和墨巧妙地重现于读者眼前,美不胜收。

齐白石《烟帆海潮》

望远眼萋迷,愁心感物齐。

烟深帆影乱,潮长海山低。

客久慈乌意,春来杜宇啼。

蒲团无地着,况有太常妻。白石并题。

《烟帆海潮》是齐白石1922至1925年间的山水作品,画面上部是对峙的双峰,右侧还可见一座远山。下方片片帆影聚散不一,横涂的淡墨和竖抹的水痕营造出烟雨迷离的海面,据胡佩衡称,此种描绘雨雾的方式为齐白石独创。

上世纪二十年代,是齐白石艺术变法的关键阶段,也是他一生中山水画创作最多的时期。

其山水造景鲜活,构图奇崛,物象简少,多勾少皴,着色大胆,具有不同流俗的强烈个人风格。但由于不为保守的艺坛所称许,画家倍感寂寞,三十年代以后便很少再作山水。

责任编辑: 宋云  来源:正广文化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520/1595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