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事 > 万花筒 > 正文

什么男女结婚第一夜叫“洞房”?从传说和诗词中告诉你

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里,提到老话有说人生四大幸事:

久旱逢甘雨,他乡见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

洞房花烛可以和其它三大事相提并论,可见这男女新婚,是多么头等重要的事儿。

“洞房”这个词由来已久,直至现在,居住的房屋形式早就改变了,我们仍旧把结婚第一夜叫做入洞房,婚宴后宾客嬉闹新人叫做“闹洞房”。而不会讲成入楼房、闹楼房。那么,“洞房”这个词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从传说中看洞房的由来。

三圣母和洞房

相传当年秦始皇造了阿房宫后,在全国各地挑选美女送进宫去供他玩乐。

山西有一绝色佳人,在家排行第三,所以唤作三姑娘。三姑娘娉婷窈窕,若清水出芙蓉,因美貌被选入阿房宫。三姑娘性情刚烈,是个很有想法的姑娘,她不愿沦为附庸玩物,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夜,从宫墙翻了出来,越过骊山逃往家乡。

三姑娘路经华山险道时,相遇了书生沈博。沈博亦恨秦始皇焚书坑儒,听了三姑娘的故事后,心生同情,更为她清醒勇敢的行为所钦佩。两人结伴同行,相叙良久,各自心生赞叹,互为好感。

二人相见恨晚,遂于华山的一座山洞里私定了终身,以天地为盟誓,结为夫妻,姑娘和小伙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三姑娘和沈博的故事为人所传诵后,人们皆为她勇敢追求爱情的精神所打动,在通往华山顶峰的路上修建起一座庙,为三姑娘塑像,称她为三圣母。

后世唐人根据三姑娘这个民间传说,润色创造出以三圣母与书生刘颜昌的爱情故事,进一步为世人所知晓,因为三姑娘在山洞定终身这个传说,人们就把结婚的新房称作为洞房。

尧与鹿仙女

上古时期,尧代帝挚为首领,励精图治,亲自访历民间疾苦。

这一日,他行至牧区,忽一阵暗香袭来,有一个美丽女子手持火种飘然而过。尧为其绝世容颜所倾倒,问及牧民知她是鹿仙女。自此尧相思成疾,寝食难安。

于是尧带着四个大臣遍访晋南,终于有一天,他看到一头灵动的梅花鹿从姑射山悠然走来,尧当下就知道,它就是鹿仙女!便立即迎上前去,突一斑斓巨蟒迎面袭来,尧避之不及,危极之下,鹿幻化成仙女,手指对巨蟒一指,那巨蟒便惊恐而逃。

尧年方二十,相貌堂堂、英气逼从。鹿仙女对尧也是怦然心动,更感念尧寻她的诚心,于是与尧陷入爱河,谛结佳缘。二人在姑射山举办婚礼,祥云环绕、百鸟合鸣。人们但见一簇火光摇曳于洞顶,流光溢彩,此后,世间便将新婚的房子称之为洞房了。

黄帝定一夫一妻制

黄帝战胜了蚩尤后,建立了部落联盟,天下初定。

彼时中原大地的男女关系还是处于男的女的乱追着跑的阶段,经常会发生不同部落的人为了抢一个女子或男子大打出手的局面,纷争不断。

刚刚安定的团结还需要巩固,很可能因为“抢婚”而激化矛盾又开始分裂。黄帝想改变这种“不正之风”,又苦于没有对策。

这一日,黄帝巡视部落,看到有一家人居住在洞穴内,为了防止野兽入侵,他们还在洞穴外用石头垒起了一圈围墙,留了一个仅供单人出入的门口。一个想法顿时在他的脑子里酝酿了开来。

黄帝跟众臣说,日后将一男一女配成一对,结婚的时候部落的人都来庆贺,举行礼仪,上拜天地,下拜父母,夫妻交拜。意在宣告众人这两人已婚配。

随后将两人送进一个洞穴中,由双方父母送饮水食物,让小夫妻在洞里单独相处一段时间,学会怎么过日子。

经过婚配的男女,就不能再被骚扰,同时他们也不能再抢别人。仓颉为此特地写了个法规,慢慢父母们都知道给自己的儿女们挖洞穴垒围墙,结婚当天送进洞房里相处,群婚的传统就逐渐消失了。“洞房”的说法就延用了下来。

从诗句中看“洞房”的演化

叶嘉莹先生在《珈陵讲赋》里提到庾子山的一段话:“岂必连阙洞房,南阳樊重之第;”庾子山是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他这句里提到的洞房,跟现在的洞房意思完全不一样。洞房在这里有幽深的意思,房室之深邃者就叫做洞房。

同样的释意再看汉代司马相如的《长门赋》,这是陈阿娇失宠于汉武帝后,重金委托司马相如所作的一篇骚体赋,极尽幽怨哀婉,表达出一个被抛弃的女性的抑郁之情。其间有一句“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只有天上的明月照耀着我,清冷的夜紧逼幽深的房间。这时的“洞房”,仍作为幽深、深邃的房间来用。

时至唐代,“洞房”这个幽深的房间,被赋予一丝暧昧的色彩,以喻闺中“闲情”。譬如初唐乔知之的《倡女行》中,有句“莫吹羌笛惊邻里,不用琵琶喧洞房”,这里的洞房并非新婚夫妇的房间,而是伺弄风月的内室。这时候洞房涵义的转变是很微妙的,不是所有的诗里都用以这样调侃。

看岺参的《春梦》里,洞房就仍然指代房间,“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昨夜的春风吹进了深邃的寝室,让人想起已是春天,于是想到了在湘江之滨的伊人。这是作者表达友情的诗作,洞房的意义仍未转变。

到了唐中期,洞房一词经历在“房室”与“内室”的胶着后,其意义进一步糅合,成为一个既正式又表情爱的词:即男女新婚之夜的婚房。

诗人朱庆馀在《近试上张籍水部》中写下一句“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是从一个新婚女子的角度来写的,洞房里昨夜红烛彻夜通明,新娘梳妆打扮等待拂晓的时候去拜见公婆。

唐以后,洞房完全就指代新人的婚房了。最出名的诗句就是上文中提及的宋人洪迈的“洞房花烛夜”了。

结语

关于洞房的传说,远不止本文提及的三个版本,但是在各种流传的版本中,万变不离其宗的都是山洞,不管是三圣母定情的山洞,还是尧与鹿仙女结缘的山洞,抑或是黄帝定下的将新婚夫妻送进山洞,洞房的根本在这个“洞”字上。联系远古人类的穴居生活,洞房由山洞而来的推测还是有些靠谱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从洞穴居住到建造房屋,最早的对于洞房的说法却沿用了下来。就像我们很多地区的方言,依旧将土豆称为“洋山芋”一样。尽管历史变迁,语言习惯没有更改。

通过从南北朝到宋朝的诗句,我们看到洞房在语义上的嬗变,文学是词语的一大推动,很多词义的改变都缘自于文学的影响。比如我们现今通过网络语言,创造并改变了不少词的本义。

一直觉得汉语言有独特的含蓄的浪漫性,结婚当夜的一切旖旎风月,尽在一句“洞房花烛夜”里了,其韵无穷……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大河智库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809/1630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