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克鲁曼评恒大危机:不是雷曼 而是Barbaru时刻

恒大危机显示中国很可能正历经“babaru时刻”。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克鲁曼

最近中国房地产巨头恒大爆发债务危机,濒临倒债险境,勾起世人对13年前雷曼兄弟倒闭掀起全球金融海啸的恐怖回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曼认为,恒大还不是中国的“雷曼时刻”,但可能是泡沫爆破危机将至的前兆。

克鲁曼在纽约时报专栏撰文表示,目前普遍的看法是,恒大并非另一个雷曼,衍生的任何冲击都“控制得住”——当年美国官员也用这个措词淡化次贷危机的影响。他个人看法是,即使恒大并非“雷曼时刻”,也不表示一切安然无事,恒大危机显示中国很可能正历经“babaru时刻”。

日本泡沫经济的前车之鉴

“babaru”是日文的外来语,音译自英文的“bubble”(泡沫)。1980年代末期,日本遭遇“泡沫经济”(日本人称之为“babaru economy”)现象—当时许多资产价格狂飙,尤其是商用不动产,后来全面崩跌。

克鲁曼指出,日本资产泡沫爆破未导致金融崩溃,但打开了一段漫长的经济疲弱时期。起初许多观察家认为,日本经济之所以欲振乏力,原因出在先前金融超载(financial excess)的后遗症:日本企业举债过度或银行背负太多不履约贷款包袱。然而,经济疲态久久挥之不去,从某些方面来看仍延续至今。

这不是说日本实体经济一连低迷了30年。倘若只看实质国内生产毛额(GDP)数字,或许会这么认定。但这些数字反映日本社会日益萎缩的问题,主要是生育率和移民人数皆低使然,这造成日本工作年龄成年人口自1990年代以来迅速下滑。考量人口结构因素后就会发现,日本潜在的劳动者人均实质GDP其实尚可,基本上表现与美国差不多。

不过,日本充分就业大致能维持,只是靠不断祭出经济刺激支撑:超低利率和持续的预算赤字。这使日本的国债占GDP比率升破200%。目前为止,这些债务尚未构成问题,但日本经济情况依然深具挑战性。因为人口负成长意味需求疲软,比方说,新住宅或新办公大楼可能就乏人问津。所以,日本变成一个储蓄泛滥、资金去处却寥寥无几的国家。

以后见之明来看,1980年代的资产泡沫与其说种下日后日本经济问题的祸根,不如说这些泡沫只是遮掩问题于一时,破绽终究会露出来。

对照中国现况

从许多方面来看,中国的现况与日本大不相同,但总体经济情况却有一点与当年日本泡沫快爆裂时非常类似。

一方面,中国的人口结构愈来愈近似日本。工作年龄人口在2015年升到顶峰,尽管昔日压抑出生率的一胎化政策如今已废除,人口下降趋势至少多年之内无法逆转。

另一方面,如同泡沫年代的日本,现在中国的经济也严重失衡:消费者支出疲弱,投资水位却极高。投资支出占GDP比率超过40%,对一个人口成长快速(尤其数百万名乡村居民涌入城市)、技术进步急起直追富国的经济体而言,或许是合理的;但中国人口结构已不复如此,尽管在整体技术水平上仍落后西方和日本,生产力成长也在趋缓。

这意味投资报酬递减;中国必须转型至不同的模式。据说北京高层明白这点,但调整的脚步却拖拖拉拉,继续以大量授信拉抬支出——这么做,无可避免地导致恒大这类的债务崩溃。

克鲁曼的结论是:中共或许能像以往那般粉饰太平,让恒大事件船过水无痕;但破绽终究会露出,只是迟早的问题。恒大也许还不是终极考验的关键时刻,却是那个时刻将至的前兆。天晓得中国有没有像日本那样的社会凝聚力,能够让经济慢慢、柔和地减缓,而不引发社会与政治危机。

责任编辑: 李韵  来源:经济日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926/1651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