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海外生活 > 正文

移民之后,有没有一些“歧视”来自于我们自己?

作者:

我猜,这个题目无论如何斟酌,都难免会招来这样的批评——“作者难道否认别人对我们的歧视吗?”

对此,我只能再强调一下——我不否认别人的歧视,但是我这里要说的,真的是另一件事。

来自别人的歧视,已经被我们发现、正视和警觉。

但是,那些来自于我们自己内心、针对我们自己的歧视,却似乎一直在被我们慢慢地“接受”、扩散、甚至认可和赞同。

——题记

移民之后,遇到一个和以前有些剧情雷同的“话题”——歧视。

上一次是因为我是人在北京的河南人,这一次是因为我是人在加拿大的中国人。

同样“雷同”的,还有这个话题的来源和存在方式——对我来说,至少截至目前为止,歧视似乎全是来自于“自己人”。

一、“标签”只要被提到,就是歧视?

在北京时,我的QQ里曾经有一个“老乡会”性质的QQ群,成员全是在北京的河南人。

从2007年的某一天开始,这个群里出现了一则“群公告”——因为当时一部很有些名气的电影,叫做《叶落归根》。

确切地说,是因为影片里的郭德纲——

那则群公告是这样写的——“《叶落归根》里郭德纲饰演的劫匪,使用的是河南方言,这是对河南人的歧视!郭德纲至今欠所有河南人一个道歉!”

这个群公告在两个地方,分别存在了很久——

第一个地方,是在“群公告”的位置上存在了好几年,甚至还偶尔被群里热议。

第二个地方,是在我心里被记忆至今——因为这个例子,我觉得代表着很多人对于“歧视”的理解方式、敏感程度,以及“歧视”真正的根源所在。

同样的,我在北京不止一次听到一些老乡说起他们遇到的一种歧视——

“他们总是一口一个‘河南人’,一口一个‘河南人’,说的我浑身不舒服,这就是赤裸裸的地域歧视!”

然后,不少老乡也纷纷“感同身受”地纷纷说出自己在公司、在饭局上、在公共场合,被那些以“北京人”为代表的各省人民唤作“河南人”时的“被歧视感”。

每次遇到这样的剧情,我就很想问他们两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被叫做“河南人”就是一种歧视?

第二,而我们把“北京人”三个字叫了半天,有谁觉得“北京人”这个与“河南人”类似的称呼、也是一种歧视呢?

换句话说——为什么大家觉得“河南人”是一种歧视,而不觉得“北京人”是歧视?

那么,这种“歧视”究竟来自于哪儿?

是“那些”北京人,还是我们自己?

在加拿大,雷同的剧情总是让我感到那么眼熟——

我经常在身边、网上或者微信里听到一些华人这样说——“你看那些鬼佬、黑鬼、阿三,总是一口一个‘中国人’,一口一个‘中国人’,这种叫法就是对我们赤裸裸的歧视!”

每次遇到这样熟悉的剧情,我总是很想“请教”对方——“鬼佬、黑鬼、阿三,都不算是歧视,为什么你觉得“中国人”三个字是歧视呢?”

前一段,在几个移民朋友的微信群和朋友圈里,有一篇关于“如何鉴别和对付歧视”的帖子非常“火”,在这篇帖子里,连“小眼睛”和“扁鼻梁”居然都被认定为“歧视的证据”了——

所以又回到那个简单的问题——如果我们的标签被只要被别人提到,就会觉是一种歧视的话,那么歧视我们的人,究竟是别人?

还是我们自己?

二、歧视不是一个“筐”,不该把什么都往里装

先说说过去在中国时的老剧情——

那时大家闲聊起来,偶尔会有朋友谈到一些“不爽”,诸如来自老板、上司的不公平对待,或者来自于同事、朋友、熟人的矛盾。

但是有几个朋友,总会把自己的遭遇全都归结为“河南人”,他们的口头禅都很相似——

“他就是看我是河南人!所以对我……”

“为什么偏偏针对我,就是歧视咱们河南人!”

有那么两次,我恰好在无意中、通过知情者(当事人的同事和朋友)了解到一部分真实的原因——

其中一个案例的真实原因,责任在当事人(我们的朋友)自己,简单说来、他被别人“抵制”的原因很简单——时不时地大早上在办公场所、吃韭菜馅儿的包子。

而另一个案例的真实原因,责任在“对方”——说简单点,就是一个刻薄贪心、人品低劣的老板。

这些“原因”,当然都与“歧视”以及“地域歧视”无关。

责任编辑: 李韵  来源: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1004/1655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