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我便血了,是大肠癌吗?医师解析潜藏的健康危机

咨询╱蔡宛玲(好心肝门诊中心肝胆肠胃科专任主治医师)、杨培铭(本会首席执行官、台大医学院名誉教授)

撰稿╱锺碧芳

如厕时,若发现粪便带血,不管是看到马桶内红通通的,或是擦屁股时卫生纸上有血迹时,心里总不免会担忧;到底是痔疮发作还是癌症警讯?便血又潜藏哪些健康危机?

52多岁的阿德,这一个月来大便时经常出血,血量多到整个马桶都是鲜红色的,令他心神不宁;鼓起勇气就诊后,所幸只是因为便秘太久所造成的肛裂,不是他担忧的癌症,因而松了一口气。

但25岁的诗涵就没那么幸运了!半年多前她也偶尔出现血便,但没腹痛,平日饮食正常并没有特别爱吃烧烤等食物,她自忖家族中没人罹患过大肠癌,且年纪还轻,因此不以为意;直到某天出血情况严重,加上腹痛难忍、且上完厕所后擦拭时还发现有少许黏液渗出,这才惊觉不对,等就医后确诊已经是大肠癌第三期。

便血情况轻重不一,可能马桶内都是血,也可能仅在擦拭的卫生纸上看到鲜血。不论轻重,这些都是消化道出血的表现,而且通常表示出血部位是在下消化道,尤其是接近肛门处的病变。

血便有时似“沥青”

其实消化道出血大多并非以便血来表现,有时会以类似沥青的“柏油便”来反应消化道出血,很多时候病人甚至根本不知自己粪便中有血液存在,必须经过特别检验(化学法或免疫法)才能辨认出粪便中的血液成分,谓之潜血,亦即潜藏于粪便中的出血。

(图说:粪便潜血检查是初步筛检大肠癌的方式。)

消化道出血是警讯

人体的消化道始于食道或口腔,终于肛门,长达数米,以屈氏韧带(Treitz ligament)将之分为上消化道及下消化道。屈氏韧带约略在小肠的十二指肠和空肠交界处。

上消化道出血通常以柏油便或潜血来呈现,但在食道中若突然大量出血,也可能发生“吐血”的状况,甚至会有便血出现。下消化道出血其实大都类似,仅在大肠的后半段(包含降结肠、直肠和肛门)出血,较会以便血呈现。

消化道出血原因很多,可能与癌瘤有关,也可能并非癌瘤导致的出血。不论如何,都是显示消化道有病变的警讯,必须尽快接受必要的检查,将病因厘清,并接受后续处置。以下介绍消化道出血,特别是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

消化性溃疡是最常见的,包括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肝硬化导致的食道及胃静脉瘤出血,在台湾也不少见。胃癌溃烂也可能出血。其他病因包括:出血性胃炎、食道胃接合处黏膜撕裂(常因酒后剧烈呕吐所致)等。

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

【痔疮或肛裂】

痔疮或肛裂所造成的血便,自己通常会明显感受得到,例如好几天没上厕所,或者上大号时感觉粪便特别硬。这类出血状况以擦拭屁股时,卫生纸上有血居多,或者是粪便的末端会有血,且血色多半为鲜红色。肛门口通常也会有疼痛现象。通常2至3天后,只要便秘情况减轻,出血情况也会随之消失。

治疗上通常使用痔疮药,并建议温水坐浴,若有需要也会开立软便剂以软化粪便硬度,促进排便顺畅。不过,肛裂若反复发生,粪便的细菌容易造成肛门局部脓疡,甚至产生令人担忧的肛门廔管。一旦发生脓疡,常合并发烧,治疗上也较棘手,预防之道为减少便秘的情况发生。

【大肠癌或大肠息肉】

便血原本就是大肠直肠癌可能的征兆之一,但如果粪便中只夹杂少量的血液,肉眼多半看不出来,所以卫福部国民健康署针对50至74岁民众提供每两年一次粪便潜血检查(免疫法),若呈阳性反应,则可进一步安排大肠镜检查查明病因。

不过若是有大肠直肠癌家族史之高风险族群,建议在40岁就提前做大肠镜,或是家族中最年轻的大肠直肠癌患者发病年龄前10年,就开始接受大肠镜检查(例如家族中最年轻的大肠直肠癌患者发病年龄是40岁,那其他人30岁就可以开始考虑做检查);至于有家族性息肉症候群家族史者,由于可能在25岁前就早发大肠直肠癌,建议青春期过后就先做一次大肠镜检查。

粪便潜血检验结果为阳性者,根据统计,大肠直肠癌的比例约10%、息肉为20%,其他如大肠憩室发炎的几率较低,最多的情形是痔疮。

由于部分大肠息肉如腺瘤性息肉,日后可能产生癌变而进展为大肠直肠癌,因此若能定期做大肠镜检查、及早发现,便可趁早切除,以避免日后罹癌。

【憩室炎】

憩室就是肠子内的凹槽,原因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后天性较多。大肠黏膜薄弱处因为局部压力增大就可能会造成憩室,若粪便卡在憩室内,粪便中的细菌造成局部感染,严重时可能引发脓疡。发炎情况严重时,会合并发烧或腹痛,通常需以抗生素治疗。憩室亦可能导致出血现象,此时应就医治疗、止血。

【肠道血管异常增生】

在肠道黏膜中有时会有蜘蛛网状的血管,称为血管异常增生,有时会破裂出血,通常以老年病患较多。血管异常增生如果发生在大血管,破裂出血时的血量可能会很大,整个马桶都红通通的,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危及性命。治疗时可透过内视镜以电烧方式将血管烧掉止血,但仍有复发的可能。

【发炎性肠道疾病】

发炎性肠道疾病包含溃疡性大肠炎和克隆氏症,一般认为是自体免疫系统异常所造成。

发炎性肠道疾病的主要症状是持续腹痛及长时间慢性腹泻,包括大便次数增加、大便质变稀软甚或水泻,有些会伴随血便、黏液便;有些会伴有发烧、白血球增加、疲倦等症状,这些症状和感染性肠炎类似,所以通常至少需要有半年以上的观察、检验,才能确定诊断。治疗上以免疫调节剂药物为主。

疑惑解除补给站

Q:一发现血便就需就医吗?

A:血便的原因很多,大多是消化道疾病的警讯,建议就医厘清病因。一般来说,若因粪便较硬、排便不顺而出血时,有可能是肛裂或痔疮所引起;但若同时有排便习惯改变、粪便黏液变多、大便变细、体重下降或发烧、腹痛等其他症状时,就可能是更严重的大肠直肠癌或憩室炎等疾病,应尽快就医诊治。

Q:大便有黏液也是大肠直肠癌的警讯吗?为什么?

A:是。由于肠道本身就有黏液来保持肠内的润滑度,在正常情况下,肠道黏液的量并不大,不会于排便中发现,但当肠道发炎时,黏膜也会受伤,会有较多的黏液随着粪便排出;若黏膜量已经多到连擦拭屁股时都有,就表示肠道内出了状况。除了有大肠直肠癌的可能,也可能是细菌性肠胃炎、寄生虫性肠胃炎或发炎性肠道疾病等,建议就医检查。

责任编辑: 宋云  来源:肝病防治学术基金会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1004/1655273.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