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40岁不到却二度中风!原来是心脏卵圆孔未闭合惹祸

作者:

脑中风原因很多,除了常见的大小脑血管动脉粥状硬化或心房颤动引起血栓之外,有些找不到原因,其中部分是因开放性卵圆孔(Patent Foramen Ovale, PFO)造成,为避免反复中风造成失能,可借由心导管封堵术将卵圆孔关闭,手术不仅伤口小、住院天数短,也可以很快恢复,远离再次中风的危机。

脑中风以缺血性占多数,其中25%找不到原因

高雄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心脏血管内科朱俊源医师表示,脑中风可分出血性和缺血性,出血性是指脑部血管构造破裂出血,源自脑血管结构或是血压控制不佳等因素。缺血性脑中风是因为脑血管狭窄,或血管壁有粥状斑块破裂后造成急性血栓而造成。脑中风当中有70%属于缺血性脑中风,除了常见大小脑血管动脉粥状硬化之外,心房颤动等心源性脑中风之外,还有非粥状动脉硬化疾病,如凝血问题及动脉炎等因素。

缺血性中风有25%找不到原因,我们称之为隐源性脑中风(cryptogenic stroke),研究显示经过长期监测,其中有些与阵发性心房颤动有关,主要是心房不规则收缩,血流不顺容易在左心房远端的左心耳里,产生血栓甚至隐藏在梳状肌的复杂结构中,当心房颤动恢复为正常心律之后,血流改善反促成左心耳血栓被打出心脏造成全身栓塞。通常这类阵发性心房颤动不容易在传统24小时心电图检查中发现,需要更长时间的监控,但科技进步,目前常见穿戴装置(如 Apple Watch)也可以意外抓到过去不易侦测的心房颤动。其他隐源性脑中风原因还包括开放性卵圆孔,或血栓形成体质、心房结构异常等等,都可能造成。

年轻无危险因子中风患者,可能卵圆孔未闭口造成

研究显示,不明原因脑中风当中,约有50%的脑中风患者有开放性卵圆孔。卵圆孔在胎儿时期是必要的构造,羊水中的胎儿肺部无法扩张,要透过妈妈脐带的脐静脉来获得氧气与营养,借由脐动脉排除废物。当血液流到胎儿脐带,会从右心房直接到左心房,这中间有一通道,就是卵圆孔。宝宝出生后,肺部扩张充满空气,会改变血行动力学,右心房的血进到右心室,再到肺动脉,经肺循环到肺静脉,再到左心房、左心室,然后从主动脉打出去,这时候就不需要卵圆孔的功能。出生约半年卵圆孔会关闭,超过一岁未闭合,才称为开放性卵圆孔。

万一卵圆孔未关好,身体有血块(例如来自下肢静脉血栓回到心脏),有可能成为异常栓塞从右心房跑到左心房,成为心源性中风的来源,而且不只会脑中风,也可能发生冠状动脉或肠动脉等中风(血栓栓塞)。

医学统计上,约有25%的成年人卵圆孔未关闭好,但这不代表会发生中风。朱俊源医师说明,因血块要从卵圆孔通过,还要一些条件,例如右心房压力在一瞬间必须大于左心房,所以即使卵圆孔未闭合,也不要太紧张。通常临床发现隐源性脑中风,也找不出常见中风原因,而且属于跨脑血管的心源性中风,才会怀疑开放性卵圆孔造成。

开放性卵圆孔可能造成的全身症状。

经导管闭合手术,降低再中风风险

2017年三个重要临床随机试验发现,曾经发生脑中风的开放性卵圆孔患者,借由心导管卵圆孔封堵术可以降低再次中风风险,优于传统药物治疗。朱俊源医师也进一步分享,有一名不到50岁的专业工作者,有多次不同程度中风住院纪录,因中风次数多,已影响日常生活,以及工作能力,每次住院接受神经内科治疗,发现每次中风部位不局限在同一处脑血管,而是不同区域的缺血性中风,排除常见危险因子后,判定为隐源性脑中风,经过神经内科与心脏内科医师讨论,认为大小脑血管无异常,也没有心律不整,再进一步安排心脏超音波微气泡测试,发现微气泡能大量从右心房打出去到左心房,评估后确诊为开放性卵圆孔,在与病人详细说明后,进行心导管封堵术,再搭配吃药,目前未再发生中风。

开放性卵圆孔封堵器的实际外观。

早期开放性卵圆孔在治疗上需倚赖传统手术外科介入,包括开刀、体外循环让心脏停止、再打开心脏修补卵圆孔。现今可借由心导管封堵术,利用封堵器的特殊材质促进组织愈合,和传统手术相较,不仅复原快,安全性高,伤口小,住院天数也缩短;且搭配术后药物积极治疗控制,可减少90%以上再度中风的风险。此外心导管开放性卵圆孔封术也已获得健保给付,经济上更减少了民众的负担。朱俊源医师最后也呼吁民众,发现原因不明的脑中风现象,若确定为卵圆孔未闭合所导致而成,可与医师讨论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

责任编辑: 王和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1130/1677726.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