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房颤)是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慢性心律失常。
柳叶刀子刊上的一项全国性横断面流行病学研究估计,中国35岁以上房颤患者约487万,34%的房颤患者其实并不知晓自己有房颤。
所以,在中国房颤日(6月6日),我们需要关注房颤,警惕与之相关的脑卒中。
房颤是指心房发生了紊乱性心律失常,呈现快速不规则的颤动状态,从而引起心室的节律也发生变化,病人出现心慌和胸闷等典型症状。
房颤的突出危害:除了对心功能的影响,房颤还会引发脑卒中(中风)。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是正常人的5倍之多。
心房正常收缩时,血液为单一方向的层流,但在房颤状态下,就成为漩涡状的湍流,容易形成血栓,血栓一旦脱落,成为栓子随血液流动,而颈动脉开口正对主动脉,所以脱落的栓子最容易造成脑卒中,危险最大。
房颤和年龄关系密切,每增加1岁,房颤发生率提高2%。所以,建议65岁以上的人可以做房颤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确诊房颤可以进行心电图检查。但由于检测时间短,对阵发性房颤(偶尔发作)的诊断价值有限,易漏诊。所以针对房颤的筛查也会选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可穿戴远程心电监测等等技术。
房颤症状的差异较大,有的人表现为心慌、胸闷,有的人小便多、出汗多;有1/3患者可能无任何症状,仅在常规体检或其他原因就诊时意外发现。
无症状不代表无风险,没症状反而更应引起重视,因为他们绝大多数是持续性房颤患者。条件较差,心房较大。
房颤一旦确诊更应该沉着处理,因为现在的治疗方法已多样,且较为成熟。适合的治疗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有的人对药物治疗效果显著,房颤控制的很好,那么药物治疗就很适合。
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或不愿接受长期药物治疗,便可尝试手术治疗。
阵发性房颤的患者可寻求电生理医生的帮助,采用导管消融术,把产生异常搏动信号的细小病灶消灭,就可恢复正常心律。
而对于持续性房颤的患者或合并其他结构性心脏病的患者,需要寻找心脏外科医生的帮助,他们在搭桥手术或瓣膜手术中,仅需多花一点点的时间,借助专业的射频消融设备,就能获得比较理想的房颤治疗效果。
并且,为使患者创伤最小化,除了传统开胸手术外,越来越多的心脏外科医生又积极探索尝试了各种微创手术技术,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速度都更为理想。
总之,对于房颤来讲,没有最好的治疗手段,只有最适合的治疗方案。更重要的是,面对房颤,我们不能忽视,要相信专业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