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大便有血“是痔疮or大肠癌”?台大医1招教你分辨

▲卫生纸上有血,不禁让人多疑究竟是痔疮还是大肠癌呢?(示意图/记者林纬平摄)

记者李佳蓉/综合报导

根据国健署公布107年癌症登记报告显示,十大癌症发生人数第一名就是“大肠癌”,已蝉联13成为癌症之王。发生几率高也让许多人因“擦屁股有血”,担心自己可能是痔疮甚至罹大肠癌而就诊。对此,医师邱瀚模提出一个“最重要的辨别因素”。但他也强调,因肠癌零期、第一期有将近100%没有任何症状、无出血,因此定期筛检很重要。

台大医学院内科临床教授、台大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邱瀚模在《健康2.0-名医观点》频道中指出,临床上大肠癌最常见症状“就是马桶有血”,在手机不发达年代,有患者会拿着染血卫生纸就医,血渍从红放到发黑;现今患者则是直接拍马桶里或是卫生纸上的血色,关心出血究竟是大肠癌还是痔疮。

邱瀚模指出,其中很重要的考量因素“就是年龄”,他举极端例子,若是发现孩童排便后出血,第一时间想法为“肛裂”几率较高,不会想到是大肠癌;反观若是50、60岁以上成年人发生出血,就得思考“会不会是痔疮外的问题”。

邱瀚模解释,痔疮通常与久坐有关,不运动也是大肠癌的重要成因,但也不会断言“有痔疮就比较容易有直肠癌”。千万别误以为中年后有痔疮流血,就不会得大肠癌。

▲医师指出,有痔疮并不代表不会得大肠癌。(图/截自《健康2.0》YouTube)

另外,邱瀚模也强调筛检重要性,过去临床透过筛检找到的大肠癌,有50%为零期及一期,该阶段将近100%不会有任何症状或出血,“就算没有流血还是要做筛检”,切勿一厢情愿认为有流血只是痔疮;再者则是即使没有任何症状,但年纪到了依旧要去筛检,因为大肠癌早期没有症状。

至于常听到的大肠癌会有“大便形状”及“颜色”改变就要小心的警示,邱瀚模也曾解释,形状会改变原因可能是蠕动速度、生活习惯或睡眠不足造成,因此这并非最好的判断方式。

邱瀚模说,以颜色而言,第一、鲜血,尤其是没做过任何筛检及大肠镜的人,50岁以上大肠癌风险就会增加,因此排便完若观察到马桶有鲜血,千万不要觉得单纯是痔疮引起,这种情况下最好赶快安排检查。第二、暗黑色,他叮咛,有时离肛门较远的大肠癌,如:升结肠或盲肠,未必会出血到让你可直接判断,因此也一定要留意。

肝胆肠胃科医师钱政弘也呼吁,国人的大肠癌平均发生在66岁,一般建议50岁以上国人每2年要做一次粪便潜血筛检;至于大肠镜则是50岁以上者要做一次,有大肠癌家族史于40岁时就得进行,大肠镜检查结果正常者可5年后追踪,若检查有息肉的话,则要视息肉的类型、大小及数量,约1~3年后再追踪检查。

责任编辑: 宋云  来源:ETtoday健康云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1204/1679509.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