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邪两军聚莱阳
胡翼烜将军,字炳文,清光绪三十三年、民国前五年(一九○七年)生,江西南康县内北乡横市井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时年二十三岁。与他同期毕业的同学中,有后来做过蒋公幕僚的唐纵(字乃建)将军。
南康地处赣西南,人杰地灵,为有名的“才子之乡”。赣西南历史上也多出忠义爱国之士。南宋初期,就有一生力主抗金,反对和议的忠简公胡铨。他的政论文《戊午上高宗封事》为时人传诵:“金人募楚书千金,亦因是知中国不可轻”(《澹庵文集》)。而到南宋行将被蒙元灭国之际,又有来自赣南状元文天祥,挺身而出,募兵抗战,使江西正气存留中国。
当胡翼烜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求学之际,正是国军北伐取得胜利,全国行将统一,中华民族正气高涨的时期。同时,也发生了共党由政治渗透到公开武装叛乱,国家面临着各种危机和挑战。胡翼烜毕业后,先分配至国府中央警卫部队,所在第三十六师于一九三六年整编为德械师。
抗战全面爆发后,第三十六师参加了八一三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豫东会战。后又作为远征军总部直属部队入缅作战。一九四四年,部队整编为第五十四军第三十六旅,全军美械装备。此后,历经滇西反攻、强渡怒江、攻克腾冲等著名战役。在怒江反攻中,第一○六团于惠通桥以一团之兵阻滞了日军一个师团的进攻。胡翼烜正是该团中的指挥官之一。
一九四六年后,三十六旅调广东与共军东江纵队作战多次,战绩可嘉。随后,部队北调山东,一路推进,共军避退不及。一九四七年,民国三十六年丁亥仲秋(旧历八月初四),正是茌梨(茌,莱阳人念慈)飘香之季,国军收复莱阳。一个月后的十月下旬(旧历九月初),国军在莱阳换防,三十六旅一○六团加配一○八团第一营、一○五榴弹炮及七五山炮各一连(各三门炮),约三千国军正规部队进驻莱阳,接替二十五师一○八旅(欠三二二团)。
作为一名久经沙场,作战经验丰富的基层指挥员,胡翼烜一到莱阳,就着手了解战场形势和当地地形地貌特征,制定了严密的城防计划。具体的城防布局是:以城东北角的城隍庙和附近的县政府为城防核心,四面构筑防御工事,布建明暗碉堡、子母地堡、散兵坑、盖沟、外壕等。又在重点工事周围布置了鹿茨、陷阱、梅花坑等。各工事之间设夹壁墙、壕沟,使之互相贯通。又于工事内挖有水井,而粮食、弹药库也配置充分。同时,自团部以下,各级指挥官和干部严守军事机密,形成立体有效的防谍保密网。可以说,胡翼烜团长是做了严密而精心的布置,并且是为长期固守作准备的。
这其间,莱阳周围的战场形势是,国军与共军之间呈拉锯状态,两军互有胜负。一九四七年八九月间,国军胶东兵团在范汉杰将军的指挥下,连克胶县、高密、平度、昌邑、掖县、招远、诸城、蓬莱、栖霞、福山等十余座县城,十月一日再克烟台。随后,牟平、威海卫亦为国军收复,取得胶东大捷,完成了“统帅部的第三个目标——截断共军国际交通线”。应当说,这是来之不易的战果,应该加倍珍惜。
此次胶东大捷,在战略上更具重大意义。早在一九四七年春,国军即确立了占领共军政治根据地延安、占领共军军事根据地沂蒙山、占领共军交通供应基地胶东烟台这三大战略目标。而后二大战略目标——沂蒙山与胶东均在山东,可见山东在军事战略上的地位何等重要!而在山东,此刻最关键的战略要地,其实不在鲁南,而在鲁东——胶东半岛。
还在抗日战争在国境内尚未完全结束的一九四五年九月中旬,早已预谋窃夺中原的中共高层即发出了“决定把战略重点放在东北”的内部指示,接着就将大部主力北撤,东调出关。同时,在其“主国”苏联红军的暗地配合下,诱导国军主力北上出关,在东北与其决战。
山东与东北(辽东)陆海相连,自古关系密切。历史上,辽东与山东曾长期同属一个行政区域(金、元、明)。此时的胶东半岛,已成为共军连接东北的战略交通要道——既是东北共军的人员和军需的后方供应基地,同时它又是共军南运军事物资的转运站。在苏联红军的协助下,烟台与大连间,航运频繁,可谓共军命运维系于此一线。中共十分清楚此生命线对其何等重要:“如胶东被破坏,迄今后战争供应影响重大!”(共军战史资料)
当民国三十六年之秋,国军实现了后两大战略目标,切断了共军山东与东北的海上联系,几乎完全掌握了山东军事战略的主动权之后,这时是放松还是强固山东的地位,应是不言自明的。但中华民国国运多舛,蒋公为身边的庸人和共谍所左右。十月十六日,蒋公在距上次来青岛部署九月攻势不到两个月后,又再飞来青岛。这次,他是为抽兵它处而来调整部署的。接着,不到半月,蒋公密令国军整编第九师在胶县、高密集结,空运至徐州;第二十五师集结烟台,海运上海转大别山地区。
自古政治和军事上有“成败在此一举”的说法。如果说到一九四七年底,国共双方的军事态势发生了逆转:国方由有利变为不利,而共方则由失利转至有利,那么,这一逆转点正是国军在胶东战场取胜攻下胶东中心莱阳的情况下,不进一步稳固据守,加强力量,反而匆忙撤兵它处,使刚刚于有意无意间形成的北中国黄河反共防线(西陕甘、中洛汴、东山东一线)毁于一旦(小编注:鉴于中共特务渗透甚深,很难让人不怀疑,国军这般自毁长城之举背后谍影重重)!而这竟是自建自拆!人意乎?天意乎?
胶东的战略位置太重要了,莱阳的军事地位太关键了。自清英鸦片战争和清日甲午海战之后,中国已被拉入海洋时代,若仍以陆地中心主义治国治军,势必会遭淘汰!
如果将亚洲地形比做一只虎或一头大象,那么,中国山东的胶东半岛就是这虎与象的一只巨牙(另一只巨牙是辽东半岛);如果将中国地形(含外蒙)比作海棠叶,那么,胶东半岛就是柄部;如果将中国地形(不含外蒙)比作一只雄鸡,那么,胶东半岛就是雄鸡的一只翅膀。
对于走兽,有牙就能生存,无牙则为弱肉;对于飞禽,有翅则雄飞,无翅便落荒;对于树叶,有柄成形,无柄形散;又有山东民谚道:“泰山安则四海皆安,崂山固而天下稳固”。位处崂山之阴胶东半岛中心点的莱阳,是心,是牙,是柄,是雄鸡可以起飞之翅!是中国天下可得稳固之根!
莱阳,又似她的名产茌梨一样,外表普通,甚至粗糙,但粗皮之下是一颗白玉!
应该承认,国共双方均注意到了莱阳的重要性,国军以远征军英雄团进驻莱阳,是为稳控胶东陆海要道,使国军可守可进,处有利地位;而共军一方则视能否攻占莱阳,为“打开山东战场局面,彻底掌握主动权,转守为攻”(共军战史资料)的关键。于是,当国军两个师刚撤出胶东,共军山东兵团(又称东兵团、内线兵团,属共军华东野战军两个兵团之一),即乘国军布防空虚之际,发起攻击,连下诸城、栖霞、胶县、平度等地,占领了胶济路东段百余公里地区,局势瞬间急转直下。十一月中旬,共军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决定攻占莱阳,他于十五日电报请示中共华东局,得到批准。
许世友生于清光绪二十一年、民国前七年(一九○五年),湖北麻城县乘马岗区许家(音河,上合下水)人。他后来对外却自称“老家新县”(共军战史资料)。新县属河南,如此自报籍贯,颇为奇怪,但仔细一想就可明白,这反映了他在“粗犷”、“厚重”的外表之下,实质隐藏着阴鸷狡诈,多有心计的顽劣本质。因为,一说起河南,普通人一般都会想到嵩山少林寺,这可是中国武功第一圣地。而许世友正是出生于少林寺,八岁至十五岁间,他许世友的确是在少林寺当了俗家弟子,并习武功。说自己出身少林,这在崇尚武力征服天下的中国社会,可是一副金字招牌!此外,许世友自报“新县人”,显然是在拍毛的马屁,毛嗜“新”,爱“新”,又欲“立新”,而他许世友是“新县人”,岂不让毛对自己“另眼打量这新人”么?
许世友离开少林寺后,不久就在老家参与了乡匪暴乱。一九二七年,其部为中共党军红军改编,许加入了共党,成了共傀。一九三四年,许世友被张国焘提拔为共军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军长、骑兵部队司令员。在他为红军卖命效力的十年间,他先后七次参加敢死队,两次担任敢死队队长。在四川万源的一次突围战中,身为军长的他“亲临战斗第一线,曾一刀将敌军官的脑袋砍掉”(共军战史资料)。可见许世友是一个杀人如麻,杀人不眨眼,血债累累的共军魔头!
到延安后,由于他属张国焘一派,又私下策划逃出延安,事情败露后被逮捕关押。这时候,毛泽东发现了其可利用的价值,就有意单独“和他一次长谈”,从而在枪口下救了他一命。从此许世友视毛泽东为再生父母,投到毛的胯下,甘为其卖命效力,成了毛共红色魔鬼政权的几根死硬柱石之一。他后来无耻地对共傀同伙炫耀道:“我什么时候都是枪不离身的,只有见毛主席例外!”(共军战史资料)。
一九四○年前后,许世友被毛派到胶东昆嵛山一带,借抗日发展共军势力。由此可见,毛特派忠于他的许世友到与东北相近的胶东活动,是有他的深谋的。
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后,胶东共军主力部队的一大部分调去东北,留下的编为共军胶东军区的第五师、第六师和警备第三旅。许世友也被留下,显然是让他把东北的后备基地山东紧紧抓住。一九四七年一月,由这三股共军的主要部分合编为共军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许世友任司令员(该纵队参谋长聂风智是湖北大悟人,是许的老乡)。
九纵队组建后的第一场大仗,就是参与对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的围攻,并担任主攻部队。本来对要不要打七十四师,陈毅是犹豫不决的,许世友就激他道:“你舍不舍得一个纵队?!”陈毅这才壮了胆。从毛泽东、许世友到迟浩田、朱成虎们,这些共傀杀人魔头是毫不怜惜人的生命的,他们拼力卖命维护的中共这个邪恶政权,就是在白骨累累中建立起来的。
许世友有将近七年时间在胶东活动,而且他对莱阳也极熟悉,这是因为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后,莱阳即为共军胶东军区以及胶东党委、胶东行署的领导机关所在地。当时,共军还以莱阳为中心,成立了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军分区,形成了胶东共军地方武装的基础。许世友当时就担任共军胶东军区司令。能说明许世友与莱阳“有深厚感情”(共军战史资料)的,就是其妻子田普正是莱阳本地的。这是他的共傀孽缘,也是命运给他的安排,还有他自己永不能明了的上天本来对他的启示!
为了一举攻占胶东中心莱阳,许世友作了精心准备。许将他可以直接调度指挥的共军华野东线兵团四个纵队(相当于四个军),围绕攻下莱阳的战势,进行了兵力配置和严密策划。这期间,为孤立莱阳,许令兵团一部,并在共军地方部队滨北基干团配合下,包围了高密县城。同时,许世友令共军十三纵队一部,会合共军原胶东军区地方武装,将国军第五十四师八旅,及三十六旅大部控制下的海阳县城三面包围。接着,又令共军七纵、九纵各一部共三个团,于莱阳南上下仙游、蚬子湾阻国军第五十四师一九八旅由城阳经灵山的东援。随后,又令共军九纵、七纵的三个师,于南北阡、灵山南一线,将由青岛即墨东援的国军第九师七十六旅、五十七旅拼力阻挡,双方形成对峙。经激战,十一月二十七日“拂晓”,共军二纵攻占高密县城。这样,国军在莱阳渐处被东西分割并南北包围的态势,而许世友、谭震林(东线兵团政委)见机,即令共军各纵主力向莱阳收缩,形成围城打援的战局。十二月一日,许、谭召集兵团头目等,开了个研究攻打莱阳的战前会议,许世友在会上称:“打下莱阳有三点意义”,即:切断国军青岛、烟台的陆上交通,使其失去胶东大陆依托;迫使国军放弃胶东,实现胶东半岛全面共区化;攻占国军在莱阳的仓库,可使共军后勤得以补给与保障,并可以支援其他作战部队。
十二月二日,许、谭又召集共军四个纵队司令员政委开作战会议,“决定七纵主攻”、二纵、九纵打援或备攻,十三纵监视海阳国军第五十四师驻防部队。十三纵队也被要求准备参加打援或参加攻城。此外,共军胶东东海、南海军分区等地方部队参与监视烟台国军整编第八师。
这样,共军为攻下莱阳城,投入兵力仅正规部队(含野战军和地方部队)就不下十万之众,再加上民兵、民伕和共区基干成员,则已为几十万规模。而此时驻守莱阳城的国军正规部队不过二千人左右(此前已有一部分出城东进支援海阳),另有地方部队约数百人规模的莱阳保安大队(驻守城区县政府),及以乡队等为基础组成的约千人左右的“山东省莱阳县第一联防大队”(团级)。但乡队人员战斗力较弱。总之,即便如此,驻守莱阳的国军人员总共也不超过五千人。可见,对国军来说,这是一场以一对百的生死决战!无论从地理环境还是从人员方面,共方占有的优势都是非常明显的。
气盖山河的国军莱阳保卫战
为取得一战即下的目的,共傀许世友制订的攻城计划是“这次打莱阳先直插城关,再扫外围,以四面对进”,“兵团设司令部于玉泉庄直接指挥作战”(共军战史资料)。玉泉庄距莱阳城约二十华里左右。
总攻前,共军先采取了心理战、恐吓战、麻痹战、疲劳战等手段,意在逼降守军。共军战史资料写道:“让地方部队白天穿正规部队服装,扛着枪炮在城外武装游行,城四周方圆二三十里,全驻上部队,整天训练攻城,夜晚点火把,喊口号:踏平莱阳城,活捉胡翼烜!”
但共军这些招数均不奏效,其七纵队先后派多批次细作入城侦探,竟然发现“攻城大战在即,守敌却无多少异常惊慌之举”(共军战史资料)。这从侧面证明了这支国军精锐之师的整体精神状态和过硬素质。当然,这是与她的各级指挥官的优秀品质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