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儿 > 正文

孩子6岁前,家长教育他,这4个“底层原则”要牢牢记住,很重要

这位爸爸是一位心理学家,自己也有两个孩子。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和和临床咨询中积累的案例,总结了一些教育经验。

如果家有0-6岁的孩子,家长教育他的时候,

这4个“底层原则”要牢牢记住,很重要。

在孩子6岁前,我们跟孩子沟通,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孩子处于对世界是探索的状态,所以孩子会遇到很多困难、困惑。

很多事情他不知道该怎么做?为什么不能这样做?

而且这个阶段的孩子,“理智脑”还没有发育好,所以几乎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以为各种事情出现的情绪。

那么这位爸爸建议说,要先认同孩子的情绪,认同他遇到的困难。让孩子知道,他是被理解的。

而不是第一时间就给出解决方法,提出建议。

因为这个时候,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你都是在传达一个信息:

这是一件很容易解决的事情、你不应该有这样的消极情绪。

这会让孩子一步一步去学会压抑自己的情绪。当自己出现难过、伤心的情绪时候,自己就先否定自己,我有这样的情绪是不好的。

而难过、愤怒、嫉妒和快乐一样,都是情绪的一种,无所谓好坏。

我们总是从“孩子应该做什么”的角度来看待他们的行为。那么这其实就是为什么很多孩子越来越不爱和父母沟通的缘故。

我们很少第一时间去思考“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直接就去指导他。孩子感觉自己是不被理解的,是孤立无助的。

之前《爸爸去哪儿》中,林永健看到儿子在把节目中的饮料往自己的书包里放,当时就质问儿子:“你装这个干什么”。不等儿子回答,直接就开始教育儿子“占小便宜可以不好”。儿子一直默默地听着。

等爸爸教训玩,儿子才说“别的小朋友好像没有”,所以想把饮料带给小朋友。

不过好在最后林永健向儿子道歉了。

有多少孩子,根本没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更等不到父母的道歉。

孩子非常愿意用哭闹去表达自己的情绪。因为他们在还是一个婴儿的时候就是这样做的。而且每次哭泣,

目的基本上都能达到。

所以长大后,孩子一遇到什么让他激动的事情,他本能地就会用婴儿时期的方式去“威胁”父母。

确实,孩子哭得太凶了,我们最开始还能不理他,但是后来也就妥协了。因为实在是哭得太伤心了。

但是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呢?

孩子有点小的不如意的事情就崩溃。长远来看,孩子会难以应对压力和挫折。所以家长忍耐一下自己的情绪,不要被孩子搞得“心烦气躁”,被孩子的情绪牵着走。

其实我们以为我们已经经常告诉孩子“自信”了,但是其实我们告诉孩子的只是“别退缩”。这会让孩子“前面没方法,后面没靠山”。

我们应当让孩子孩子明白,他们可以提出任何自己的意见,或者当觉得自己的界限被侵犯时,即使感到紧张也完全可以自信地说“不”。

那么作为父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要允许孩子“冒犯”我们的。之前有个视频,妈妈晚上的时候想让孩子收玩具。出现了一些矛盾。

女孩就说“我不喜欢达到你的要求,我想达到我的要求”。后来两个人也是相互道歉,和好了。

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标准和看法,孩子敢于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的孩子才是自信的。尤其是3-6岁这个阶段,正是孩子性格养成关键期。

家长一定不能只是告诉孩子“我觉得你应该怎么样”,而是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我想是怎么样的”“我为什么这样做”。

这样的孩子,才能是一个独立的,情绪稳定且自信的孩子。

而这3点,可以让孩子长大后遇到问题的时候,多能更好地去渡过。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 高薇爱运动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713/1774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