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港台 > 正文

亲中传媒报道港府拟推健康码与国际通关 学者指未能释除疑虑作用有限

有报道指港府计划今年11月前推动类似中国大陆“健康码”的“红黄码”与国际通关(美国之音/汤惠芸)

香港爆发新冠肺炎疫情超过两年半,港府长期实施严厉的入境隔离检疫政策,不但未能做到北京要求的“动态清零”,也不能仿效欧美国家与病毒共存,在国际上有如“孤岛”,严重影响经济发展。

有亲中报章星期一报道,港府计划11月之前,配合防疫“健康码”解除入境人士酒店检疫限制。有学者分析,北京及港府的防疫政策,长期被质疑用以限制市民的集会游行等自由,美国政府最近维持对香港最高等级的旅游警示“切勿前往”,如果香港实施类似中国大陆的防疫健康码与国际通关,可能引起部分国际旅客的疑虑,估计作用有限。

香港亲中报章《星岛日报》星期一(7月25日)报道,香港在疫情防控及通关问题上一直“两头唔到岸”,既未能做到中国内地的“动态清零”,与中国内地免检疫通关;又在入境隔离检疫方面严密设防,未能与其他海外地区往来,成为“孤岛”。

亲中传媒指港府拟11月前国际通关

报道指,港府决心与海外通关,并以11月作为“死线”。因为11月将有两项重要的国际活动举行,包括金管局打算在11月召开大型峰会,希望吸引全球银行界人士参加,亦是3年来全球金融界人士首次再度访问香港,参与这个大型全球会议,对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非常重要;其二,是国际著名的“七人榄球锦标赛”,亦会在11月同期举行。

报道引述消息人士表示,这两项活动都是香港重新向国际“刷亮招牌”之作,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如果届时香港仍然有严格入境限制,这两项活动必会失色,因此,11月会是香港向国际开放的“死线”。

配合类似中国“健康码”的“红黄码”

报道表示,港府计划11月之前,配合类似中国大陆的防疫手机应用“健康码”,解除入境人士酒店检疫限制。现时港府的入境检疫期为酒店隔离7日,港府考虑将酒店检疫期由7日减至5日或4日,同时推出“红黄码”制度,另外两、3日的家居医学监察期间,入境人士的手机应用程式“疫苗通行证”会转成“黄码”,禁止出入酒吧食肆等除口罩的受限制地方。

有消息人士表示,“红黄码”制度实施初期,“红码”只针对确诊者,“黄码”则只针对入境人士,当港府在11月之前完全解除入境人士酒店隔离检疫,“红黄码”制度某程度上亦可减低病毒传播风险。

去年底推“港康码”与中国通关告吹

香港民意研究所前副行政总裁钟剑华表示,港府拟推动类似中国大陆“健康码”的“红黄码”制度与国际通关,可能引起外国旅客的疑虑(美国之音/汤惠云)

香港民意研究所前副行政总裁钟剑华接受美国之音访问表示,港府去年底已经推动连系中国大陆的“港康码”准备与中国大陆通关,然后再推动与国际通关,不过,去年底香港突然爆发第5波新冠病毒疫情,与中国大陆通关临门告吹,防疫政策亦严重影响香港经济发展。

钟剑华说:“去年年底的‘健康码’(港康码)那件事情,最终有超过70万人申请了,但是最后因为疫情变化,以及(中国)国内坚持‘清零’,结果就‘白做’。那时候申请‘健康码’(港康码)那些人空欢喜一场,变成在(农历)新年、春节都不能回去(中国大陆)探亲,我相信这个特区政府没有怎样交待过,但是因为要紧跟北京、紧跟中央坚决‘清零’,所以一直拖、拖、拖。现在的问题就是香港经济,以致楼市(房地产)都确实出了一些问题,连最近港元都严重波动,所以我相信都不知道(中国)国内那个‘清零’政策会坚持到什么时候、坚持成怎样,现在又讲会成为未来5年的恒常政策,这样搞的话香港就很大损害。”

学者估计美国不会轻易放宽对港旅游警告

钟剑华表示,港府一方面希望11月之前与国际通关,但又要向北京交待,推动类似中国“健康码”的“红黄码”制度,他形容是自绑手脚,尤其美国国务院上星期四(7月21日)公布,将香港视为最高级别的第4级旅游警示,呼吁国民“切勿前往”,当中除了对国安法的疑虑,亦有关注港府防疫政策,估计美国不会轻易放宽对香港的旅游警告。

钟剑华说:“(美国)提出这个(旅游警告级别)划分的理由,其中一点就讲到除了国家安全法底下,可以说你(勾结)外国势力那些之外,其中一点就讲到因为用抗疫作为理由,可以随意detain(扣留)一些人,所以其实如果你(港府)就算所谓国外通关,目的只是针对那两个活动(金融峰会及国际7人榄球赛),然后继续要求这个又要做‘健康码’、这样那样的话,我相信就难免有些人会用一个比较审慎的态度,美国方面都不会太过轻易放宽这个所谓旅游的警告。”

中港防疫措施被质疑限制市民集会自由

钟剑华表示,港府引用《紧急法》通过的防疫措施,包括限制市民在公众地方聚集的“限聚令”,长期被质疑用以限制市民的集会游行等自由,而中国大陆的“健康码”,最近在河南村镇银行维权事件,多名维权存户突然被转为“红码”,被强制隔离或限制出行,如果港府向国际通关,推行类似的“红黄码”制度,可能会引起入境旅客的疑虑。

钟剑华说:“利用所谓抗疫之名来达到某一些政治效果,这个就已经长期如此的了,现在河南这件事就更加令大家警觉到‘健康码’的危害性,以及一个危险性,所以大家我相信很多人都十分之抗拒的。现在亦都令到(这)个制度的公信力,是很难说你(港府)保证的、即是大家(相)信你,因为官员的保证几时有兑现过的呢﹖即是基本上都是‘得个讲字’而已,所以我觉得如果它所谓(国际)通关,都继续用‘健康码’的话,其实你(美国)那个(旅游警示)划作第4级那个讲法没有变的,它真的可以利用一些抗疫的措施的名义,随意将人拘留、限制你的行动那些事情,这些正正是美国叫人不要来这里(香港)的原因,你有‘健康码’的话,你又有追踪功能的话,我相信这方面的疑虑是不能够解除,不能够解除的话,有一些人如果介意的话,自然就不会选择(来香港),我相信这个都很正常。”

学者不认同香港可作中国防疫政策试点

至于港府计划以11月作为国际通关的时间点,钟剑华估计,到时有关 中共国家主席习近平能否连任第3届任期的中共二十大可能已经结束,可能港府与北京在防疫政策上已经取得默契,但是他但是他不认同有建制派人士指,香港可以作为中国防疫政策的“试点”。

钟剑华说:“(北京)‘放水’(指放宽限制)的原因就因为11月可能二十大都开完,即是到时就不需要好像现在那样,一定要誓死捍卫习主席的权威,‘动态清零’没得妥协,要跟那些怀疑论都斗争到底,即是早几天才这样讲完,所以我觉得到时那个时机亦都是北京接受到。至于你(建制派人士)说用香港作试点,即是老实讲北京那需要你香港作试点呢﹖即是自己找来说,即是要香港作试点早就试了,我早就讲了,根本不可能在香港绝对‘清零’的了。”

商界对香港经济前景感悲观

香港“复兴经济民生大联盟”成员任伟豪对香港经济前景感到悲观(美国之音/汤惠云)

复兴经济民生大联盟成员任伟豪接受美国之音访问表示,港府实施严格的入境隔离措施,导致大量资金和人才外移,对于报道指11月可能推动“红黄码”向国际通关,他仍然对香港的经济前景感到悲观。

任伟豪说:“我对香港经济前景其实是悲观的,因为其实那个(入境)隔离措施,现在就7天(酒店)隔离,之前就14天、再之前就14加7(天)那样,这些隔离措施其实令到香港有大量可以做生意的机会,是已经流失了,而那些资金是已经去了香港以外的其他地方落实了、设立了办公室,而那些资金是短期之内没什么特别(原因),即是香港譬如没什么特别优惠、或者没什么特别事件发生的话,都是不会回来香港的了。”

任伟豪表示,香港目前的经济只是靠保就业措施,以及今年4月开始派发的电子“消费券”带动,这些措施将会在今年9月完结,就算港府今年11月推动无条件的国际通关措施,他认为对香港经济复苏的作用不大,如果港府以“红黄码”为前提,估计对国际旅客会有疑虑。

任伟豪说:“外国的人(士)他(们)去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不需要去做一个实名登记,跟着暴露自己的行踪,政府是随时随地都知道你在哪里的一个措施,所以外国的旅客对这一方面是有顾忌的,所以当外国旅客知道有‘红黄码’这件事情之后,可能真的会减少了他们来香港的意欲。”

陈茂波预告或再度下调全年经济增长预测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香港经济继续受疫情影响,港府8月中将公布检视全年经济增长预测结果,可能再度下调增长预测(美国之音、汤惠云)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接受报章专访表示,香港经济继续受疫情影响,在消费券计划鼓励下,第二季经济数字料有改进,但不及预期强劲。

陈茂波表示,他相信8月初发放的第二期“消费券”有助刺激私人消费,但最重要仍是中国内地的疫情以及通关,香港本地严格的检疫规定,是经济复苏必须面对和克服的至为关键因素,港府正采用数据为本及、精准方法寻找放宽入境隔离措施的办法。

当局今年5月曾把全年经济增长预测,由原来的2%至3.5%,下调至1%至2%,陈茂波预告,港府8月中将公布检视全年经济增长预测结果,可能再度下调增长预测,有机会3个月内第二度下调。

亲中传媒指港府或一两星期内作决定

亲中网媒《香港01》星期二(7月26日)引述消息指,港府拟推行“安心出行”手机防疫应用程式“红黄码”制度,最快在8月初推行。境外抵港人士酒店检疫日数初时可减至“5+2”,即5日酒店检疫加2日家居隔离,或者“4+3”。方案内容与《星岛日报》星期一引述的消息相若,报道指相信港府最快在未来一、两星期可以作出决定。

香港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早前表示,港府有意参考中国内地的“红黄绿码”,并与香港现行的手机防疫应用程式“安心出行”实名制配合,限制高风险及居家检疫人士在社区活动,引起市民疑虑。

特首李家超其后补充,“红黄码”适用范围狭窄,“红码”只针对确诊人士,而“黄码”只针集中隔离人士,他表示“大部分人都不需要受规范”。

责任编辑: 楚天  来源:VOA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727/1780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