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世界的海军传统,是英国人创立的。在英国,海军学校培养的海军军官,首先是绅士。绅士就得会玩,各种体育运动,从橄榄球到网球都门清,还得学击剑。绅士之间的规矩,是Fair play,服从规则,公平竞争。对于绅士以外的人,是不是也遵行这个规矩,不好说了。但作为绅士,更重要的是地位,社会地位。只要变成了海军军官,就会被上流社会接纳,反过来,即使王子,也得打海军学校这儿过一道。绅士,意味着荣耀,有荣耀感,对于战争才会上心尽力。
东亚的中国和日本,在开办海军的时候,都是法乎其上,以英为师。英国老师也是想把这些黄皮肤的学生培养成绅士的,在日本,他们大体能做到。全英文授课,全套的英式体育课,还要加上击剑,学出来的日本海军军官,张嘴闭嘴,冒英文单词,身板笔挺,服装整洁,走到哪儿,都是一道风景。勾引得连天皇家的孩子,都嚷着要穿水手服。说良心话,在明治维新之后,军人的地位高,在日本的军人中,海军军官的地位更高。
日本是个海洋国家,对于练海军这事儿,相当的上心。早在幕府时代,被美国教训过的日本人,就开办了长崎海军传习所。那时候的老师,是一向熟悉的荷兰人。明治维新之后,重新开办海军操练所,并于1876年改名海军兵学校,这个海军兵学校,后来从东京挪到广岛的江田岛,是日本海军的摇篮。学生进了这个学校,熬到毕业,大体都会脱胎换骨。在日本社会,只要是从江田岛海校出来的人,人人都刮目相看。
但是,英国的老师,在中国类似的努力,却失败了。中国人开办海军学校,比日本稍晚。1866年左宗棠和沈葆桢办的福州船政总局里,就有一个船政学堂。但是,这个所谓的海军学校,主要是培养造船和驾驶人才的。正经八本的海军学校,是1880年开办的北洋水师学堂。后来的中国海军,绝大多数军官,都是从这个学校出来的。这个学堂,跟日本的江田岛海校一样,都是英式的教育。毕业生中,如冰心的父亲谢葆璋,南开的创始人张伯苓,英文都很好。离开海军多年的黎元洪,在武昌起义之后,居然还可以用简单的英文与外国记者对话。但是,中国海军学校毕业的学生,却做不了绅士。不仅毕业生做不了,连他们的老师,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又到英国镀过金的严复,也一样做不了。
大清的上流社会,容不下兵。漫说是兵,就是高级军官,哪怕位列一品的提督,也容不下。换句话说,不经过科举过一道,就做不了绅士。
在英国和日本,海军学校毕业,就是少尉和中尉,响当当的海军军官,凭着肩章就可以出入上流社会的各种场所。然而,北洋水师学堂,国家花了大钱了,每名学生,入学之后,每个月给四两银子的津贴。但是,五年学下来,按照清朝的官制,却只能走武官系列,给个把总,个别优秀的,才是千总。要知道,在太平天国战争期间,国家大开捐班,武官卖得最多,最高官阶的提督,全国上下已经有七千多顶。至于把总千总,都臭大街了,连妓院的茶壶,都会有一顶。不消说,顶着把总或者千总顶戴的海校毕业生,根本不会被人看得起。即使在外观上,中国当年的海军,连世界通行的海军服都没法穿,只能穿大清绿营的号服。军官,也只能着绿营的顶戴。每次上舰,由于担心机器把辫子绞进去,一定得花大工夫伺候自己脑后的那根辫子,就跟现在的女孩子出门一样。即使妨碍了战事,但辫子是不能剪的,因为在大清政治正确是排在第一位的,男人脑后的辫子,就意味着政治正确。
在当年的中国,尽管一次又一次地被人痛扁,扁得很痛。但是,做军人依旧是一个没有社会地位的职业。要想成为绅士,唯一的办法,是考科举。严复是福州船政学堂的高材生,成绩优异的留学生,但由于没有功名,在家乡始终被宗族里的绅士们看不起。因此,他尽管已经做了北洋水师学堂的总教习,正四品个官儿,却还是得一次次地参加乡试,一直考到科举被废,也没有考上个举人。北洋水师学堂以及后来的江南水师学堂的学生们,在校学习期间,只要家乡开考秀才,有出息的,一定请假回去参加考试,学校也为此大开方便之门,如果万一有谁考上了,学校会挂出虎头牌加以表彰。
做不成绅士,海军军官就不会有英国同类那种优越感和荣耀感,而且,国中优秀的人才,也不会投奔海军。
所以,中日交战,中国打不过日本,是情理之中的事儿。
2017-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