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惊人之语 > 正文

中国平安背后的神秘高人时间不多了

营收涨上来了,下一步就是如何在扩大手中资金流的同时,进一步扩大盈利性。

马明哲把目光瞄向了经验丰富的国际资方。

在中国保险业起步阶段,同一时期美国等国家的保险公司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引入国际资方既能够以较少的股权换取大量的现金流,又可以借机学习国外公司的管理流程。

1993年,马明哲决定引入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作为战略投资者,而外资也确实为平安带来了新的战略变革。

在国内保险刚起步的时期,平安与产险界的很多公司一样,都秉承着承保亏损也没有关系,可以通过后期的投资弥补的观点。

然而外资方却指出根据国外保险业的经验,承保即亏损的保险公司往往“续航”能力堪忧,基本过十年左右就不见了。

也是借助外资方的启发,中国平安明确承保即应赚钱,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盈利性也有所保障,夯实了企业的前期基础。

5

到2002年,在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身上获益良多的平安即将上市。

在国际前沿投资方处受益匪浅的平安决定引入百年外资方汇丰,以10%的股权换来了6个亿美金的资本注入。

如果说摩根士丹利和高盛教会了平安如何“卖好保险”,那汇丰在某种意义上则是教会了平安如何“做好金融”。

汇丰入股之后开始指导平安规避内控等操作风险,建立寿、产、信托和证券的统一系统。

这奠定了平安在中国领先的金融地位,相比于国寿和太保,平安足足领先十年。

有趣的是,在外资纷纷看重中国平安这块香饽饽的同时,早已入股中国平安的招商局、工商银行和中国远洋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无奈”退场。

先是2000年,工商银行受限于国家禁止混业经营的政策,无奈将手中持有的全部中国平安股份,转让给深圳市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到2002年,中国远洋由于航运市场低迷的原因,选择转让中国平安的股权。

而在中国平安的上市前夕,招商局的当家人秦晓也将手中持有的14.3%的中国平安的股权,以18亿人民币的价格转让给了北京宝华和北京源信行这两家自然人拥有的投资公司。

有趣的是,即使按照汇丰6个亿美金换10%股权的收购价格,秦晓转让出去的股份也价值逾70亿人民币,更遑论中国平安上市之后的增值收入。

而秦晓的转让价格却仅仅是18亿人民币,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插柳,一切不言自明。

工行受限于国家政策退出,远洋和招商局也纷纷退出平安,而随着平安的上市,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在平安的股权也被稀释摊薄至仅8%,而汇丰则是或接盘或增持股权提升至20%。

中国平安的资方终于不再“中国”,而是改由外资方接盘。

6

然而,生意场上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伴随着平安大赌注投资的房地产市场的下跌,外资们也是纷纷抛售手中的平安股份。

到今年年中,中国平安的市值仅7000余亿元,相较于2020年的高光时刻,中国平安的市值蒸发了近一万亿。

一万个“小目标”就这样没了。

深挖平安市值急剧蒸发的原因,平安市值腰斩与股东大规模套现的时间轴高度重合。

2020年开始,接盘汇丰手中股份的泰国企业卜蜂集团开始陆续减持,这也是中国平安市值从上涨到顶峰再到下跌的转折点。

大股东卜蜂集团忙着跑路,其他外资股东也紧随其后,摩根大通,贝莱德……都纷纷减持,就连持续13年投资中国平安的“老粉”李驰也进行了清仓。

中国平安可谓是被房地产市场坑得最惨的“地产金主”。

根据公开资料,中国平安持有中国金茂约14%的股份,碧桂园近8%的股份。

平安资管持有着旭辉地产6%的股份,平安人寿则是持有华夏幸福的25%的股份,加起来,平安集团算是半个房地产圈的“金主爸爸”。

单是一个华夏幸福,就坑了中国平安近400个“小目标”。

平安先是在2018年中斥资138亿跻身华夏幸福第二大股东,随后又投资243亿,然而却基本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中国平安的2021年财报显示,其与房地产相关的投资中,投资资产亏损了248亿,亏损幅度同比扩大高达7629%。

76倍的亏损幅度,也是没谁了。

7

平安的困境不止于房地产,保险等主营业务也受经济大环境和同业竞争的影响,惨遭滑铁卢。

公司没钱了,中国平安的保险代理人也和近段时间的互联网大厂、房企等员工一样“毕业”了。

仅2020年一年,平安“毕业”了近12万的寿险代理人。

到2021年,情况进一步恶化,近42万平安代理人离开公司,然而即使“毕业”了众多员工,归母净利润仍大幅下降,可见处境之艰。

在主营业务萎缩,地产投资蒸发的背景下,曾经视平安为“香饽饽”的外资方们如今纷纷抛售平安也就不足为奇。

业绩下滑,市值缩水。

外忧内患之下,脱离了“中国”的平安,外资们也是纷纷“反水”。

即使是经历了过去10年最差的2021年,“毕业”了59万保险代理人,2022年的中国平安也依然未能扭转其颓势。

今年上半年,平安的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均再次下降。

中国平安已然到了调整经营策略的岔路口。

是坚持继续引入外资,学习“国际化”的经营策略,还是回归中国资方的怀抱,让中国平安重返“中国”?

2022年跌落万亿市值的“神坛”之后,中国平安仍在原地徘徊,但留给马明哲的时间已然不多了。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风声岛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1013/1815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