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免疫低下爱感冒,三味中药有良效

“大夫,我鼻炎又犯了,一直流清鼻涕打喷嚏怎么办?”

玉屏风散。”

“大夫,我家孩子总是爱感冒,抵抗力差,怎么办?”

“玉屏风散。”

“我一动就出很多汗,怎么办?”

“玉屏风散。

什么是玉屏风散?有这么神奇吗?

今天咱们就专门说一说这个神奇的方剂,尽管它只有3味重要组成,能耐可大着呢!

简单务实的“玉屏风”

玉屏风散出自《世医得效方》,为我国元代医家危亦林创制,是益气固本的经典方剂,具有益气、固表、止汗的功效。

本方临床常用气虚自汗,上呼吸道反复感染,体虚感冒、过敏性鼻炎等的卫气虚证。

迄今为止,已经广泛应用在临床650多年。

它的组成非常简单,只有三种药物:防风,黄芪,白术。

从古到今,玉屏风散的疗效持续不断,它可敛汗固表,是体质虚弱者预防感冒等感染性疾病的良方。

现代研究还表明,玉屏风散能够调节人体免疫力,有中成药中的“丙种球蛋白”美称,在现代临床的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关于“气”,“卫气”,就相当于人体的边防部队,或者是守护我们内脏的城墙;它虚弱不堪的时候,人就容易生病;

有一个非常生动的比喻,如果人的身体是一座城,卫气就像城墙,是抵御外敌的第一道防线。若是卫气不足,就是城墙出现了破损,所以不断遭受敌人袭击。而玉屏风散就是加固城墙的一个方剂。

玉屏风的组成和功效

组成:防风1两(30克),黄芪2两(60克,蜜炙),(生)白术2两(60克)。

按照邓铁涛先生的经验,用药比例为:白术:黄芪:防风=5:4:1,即:

白术15g,黄芪12g,防风3g。

功效:补脾实卫,益气固表止汗。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人之所以免疫力差(易感外邪),之所以容易大量出汗(津液大量泄泻),是源于表虚之故,而表虚(卫外之气不足)所形成的原因,多来自于气虚。

如果将此关系比拟为国防力量的话,可以这么说:

因为边境防卫弱了(表虚不顾),因此导致两大方面的后果。

一,外敌(外邪)入侵。

二,本国将士(津液)外逃。

长期“表虚自汗”下去,则人体之“易感风邪”“汗出恶风”也就不在话下了。

因此,医家危亦林在创制“玉屏风散”之时,从补脾实卫方面入手,并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黄芪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为什么叫做玉屏风呢?

“玉”有珍贵而坚固的意思,“屏风”是指放于室内门前可挡风的家具。

方名的意思是,它可以像一道抵御寒风的屏风一样保护人体,使风邪难以侵入,特别适合因气虚导致的频繁感冒、体虚盗汗等病。

“气”历来受到医家的重视,有所谓“人活一口气”之说,你也可以在这里简单的理解为免疫力。

中医学中有这样的说法:“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亡。”这里的“气”是指人体的元气,元气充足,免疫力就强,就能战胜疾病;反之,就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或免疫力去战胜疾病。

有的人气虚了,主要表现在卫气不固上。正常情况下,皮毛、黏膜下有卫气循行,就像边防战士在边疆巡逻、守卫一样。

如果卫气不足,体表的保护力不足,外邪易从汗孔、黏膜而入,我们就容易感冒。

一阵风吹来,别人可能没有问题,但气虚者却可能为此患上感冒。

卫气不足,不能固摄肌表,津液外泄,也容易表现为自汗的症状。

气属阳,气虚则阳不足,所以气虚的人还常会出现怕冷、怕风、汗多等症状。

另外,还有一种慢性过敏性鼻炎,患此病的人每当遇到冷风就会喷嚏不断。

这些都是因为气虚,令卫气保卫肌表的功能失常,导致邪气容易进入人体为患。

这好比一个国家因为国力不足,没有精兵强将守卫边境,所以常会遭受到来自敌国的袭击。

白术

肌表卫气不固(气虚)有如下表现的可用

体质虚弱,少气乏力,稍有劳作则气喘吁吁,呼吸急促。

抗病能力低下,容易感染外邪,易感冒,多有畏寒、流清涕之证。

遇寒冷鼻窦炎易发作。

自汗,稍微活动就出汗较多。

见风就出风团疙瘩(荨麻疹)。

这些看似可怕,其实,如果用对了药,治疗起来并不复杂,只需一个药方,那就是玉屏风散。

玉屏风散能够通过提升人体的“正气”来帮助抵御外邪,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因而适合气虚属卫气不固者使用。

防风

体质虚弱者,也可将玉屏风散做成粥用于日常保健,方法如下:

1、将黄芪、白术、防风(4:5:1)用烤箱烤干,注意不要烤焦,然后用果汁机打碎,充分混合后倒入有盖的干燥瓶子内保存。每次冲服2-3g。

2、黄芪120g,防风30g、白术150g,研末,每次用6-9g煮水喝,可加入大枣3枚。

3、取防风2克,黄芪4克,白术4克泡水喝,喝完还可以继续加水,一直泡到淡了为止。每天可以这样泡两次。

4、也可服用中成药玉屏风颗粒。

为了改善虚弱的体质,患者可在进入9月后便服用玉屏风粥一段时间。另外,进入3月时也可以再持续服用,每天1次。

注意,阴虚盗汗者不宜服用,建议先找中医师确诊再行调理。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胃肠病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1120/1832101.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