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言论 > 正文

杜耀明:“简约公屋”尽显国安办案式的治港风格

作者:

特区政府推出“简约房屋”,解决不了房屋问题,自不待言,不过倒可让人更了解由公安挂帅的政权,施政是多么不可理喻,也可预示未来的管治风格。

简约公屋预计三万伙,未来五年先后落成,到时每年平均六千个㓥房户获得编配上楼。新政策当然聊胜于无,但相对于生活在恶劣环境的十二万住户丶十一万个㓥房户以至接近二十四万的轮候公屋户(包括个人申请者),公屋的增速和增量都未如人意,只有少数人生活得到改善。不过,新政策没有提量提速的显著效用,却有提量提速带来的恶果,就是不计代价的耗用公帑和改变土地用途。

根据粗略估计,该批简约公屋平均每间成本78万至89万不等,造价接近居屋(90万)更远超公屋单位(76万),但使用期只有五年。有学者估算,简约公屋每天成本584元,足可租住小旅馆,言下之意,建筑费转为租金派给㓥房户,便无须劳师动众,大兴土木。

李家超政府没有兴趣讨论成本问题,只会强硬反驳,“简约公屋”以外别无办法,同时尽早改善㓥房户的居住环境,一切在所不计。换言之,政策无须讨论,一齐依计行事,更何况立法会是橡皮图章,其中一两个议员或会质疑一下,但申请拨款照旧行礼如仪。

特区当局不用顾虑开支,不用参考其他建议,也都算罢,但真为解除更多㓥房户之苦的话,也得衡量成本。例如社会服务机构承办的“过渡房屋”每户造价五十五万,比简约公屋省却四成,同一笔钱即可多起三分二间“过渡房屋”。换言之,原本供三万㓥房户的拨款,改作“过渡房屋”,便足可用来解决五万户的需要。更何况,财政司长近日大喊财困,政府将出现过千亿赤字,更暗示要收紧开支甚至加税,但转头便宽以待己,办事不问成本效益,政府诚信不是负数才怪。

一个政府自以为是并不出奇,但当监察机构“完善”后,变成支持施政的回音谷,而执政者不要说不守财政纪律,甚至不照顾自己的公众形象,一切都理所当然勇往直前,施政过程甚至走向黑箱作业。例如有关简约公屋的公开资料有限,甚至提交立法会工务小组的文件,也没有解释简约公屋的单位报价与最后造价的分别。面对报章查询,当局只通过不负责任的“消息人士”稍作解画,同时表明当局无法再向公众提供项目细节。

简约公屋的另一毛病在于舍本逐末,无助解决根本的问题。目前申请公屋户数约十四万(不计个人申请),过去五年平均每年落成新公屋单位不到14,000个,连同空置单位翻新,以2022/2023年度计,两者总数为27,000个左右,申请人需要轮候五、六年才能入住公屋。即使加上简约公屋每年六千间,轮候时间只能减至四年半,离开三年的目标颇远。

简约公屋不是达成房屋政策目标所需的有效措施。它如果仅属于短期措施,那么有何长期措施,足可大量提升公屋的供应量,至今政府未有交代。若没有长期策略只有短期措施,只代表政府并无能力解决房屋需要的问题,但若如此,当局应坦诚不能提速提量,已经放弃政策目标,否则就是自欺欺人。

无疑,简约公屋亦可转成常设措施,只要将数量加倍及延长使用期,同时确保入住五年内可以上楼,便可提高每年公屋编配的总量,并且降低建筑及经营成本。本土研究社曾作出估算,地产商现有土地储备接近1000公顷,只要政府取回80至120公顷兴建简约公屋,便足以安置全部㓥房户。其实政府即使再打折扣,讨回三四十公顷土地,便足够安置大部分轮候公屋三年以上的申请住户(七至八万),勉强达成三年上楼(包括简约公屋在内)的目标。

但政府至今未有回应此建议,亦未见提出其他长远策略,相信今次动用300亿兴建简约公屋,目标只限于不让现况进一步恶化。看来当局治港方法与国安办案类似,行事不用交代不用讨论,手段不计后果,只求治标不问治本,一面解决问题一面制造问题。五年过后,现届政府是时候告退,房屋短缺正如香港很多问题一样,如不扫入地毡下面,便交给下一任好了。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责任编辑: 江一  来源:RFA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203/1862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