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言论 > 正文

袁斌:事先设计好的胡鑫宇事件新闻发布会

作者:

胡鑫宇失踪案,引起中国全民关注,焦点不在“失踪”,而在于中共掩盖的巨大罪恶:器官活摘。(大纪元制图)

胡鑫宇事件的官方结论公布后,有判断力的人都不信。

该结论将胡鑫宇事件定性为自缢死亡,可谓漏洞百出,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在编故事,掩盖真相。

其实,即便撇开这个结论不说,单看新闻发布会本身,也能看出官方在竭力掩盖真相。

新闻发布会的目地是什么?是回应公众的关切,把真相告知社会。

如果真是这样,发布会上的问答互动环节就不应受限,所有到场的媒体都应该有提问的权利,而不是只有指定的或变相指定的媒体才能提问;而且,发布者理应回应所有的提问者,不得以任何不合理的理由拒绝或变相拒绝任何一家媒体的提问。

但中共的新闻发布会却是事先就设计好的,台上发布人照着事先写好的稿子念“台词”,台下提问的媒体也是事先定好的,一般都是所谓“权威党媒”。不但提问者提的问题是事先确定的,答案也都是事先就准备好的,只不过到发布会上等提问者提问后照本宣科再念一遍罢了。当然,参加发布会的也不止是“权威党媒”,可能还会有一些市场化的媒体,甚至可能有外媒。但请他们到场其实是来做陪衬的,所以无论他们怎么举手,也不会有提问的机会。发布人照本宣科回答完“权威党媒”的提问后,主持人就会以这样那样的理由宣布发布会到此结束。

说白了,这样的新闻发布会其实是一场由当局精心组织的,由官方公布结论,再由“权威党媒”装模作样提问,发布人接着装模作样回答提问,以此欺骗公众的拙劣表演。

胡鑫宇事件新闻发布会就是这个套路。

这不,前三个提问机会分别给了人民日报新华社和央视。从回放视频中可以看到,当第一轮提问机会出现时,即便《人民日报》记者举手并不明显,话筒也很“流畅”的递到了他手中。谁不知道,这三家媒体是级别最高的党媒,“喉舌”中的“喉舌”。而且,连它们的出场顺序也完全吻合官场规则——权威越大的越排在前面。单就这一点而论,这场新闻发布会事前设计的痕迹就已经够明显的了。

同样明显的还有另外两个细节。

诸位注意到没,坐在发布会会场第二排的一位记者很惹眼,几乎每逢提问环节,他都会将右手举高,尽管主持人对其视若无睹,他却始终保持着愈挫愈勇的热情。直到发布会收官阶段,终于才死了心,没再举手。

而坐在第三排醒目位置,一直没能获得提问机会的另一位记者,在发布会接近尾声时,索性站起身来,将右手高高举过头顶,以期可以被主持人“发现”(这个画面迅速被央视切走了)。主持人会“发现”他吗?当然不会。之所以不会,不是因为没看到他——这是不可能的,而是因为他和坐在第二排的那位频频举手的记者一样,都不在事先确定的提问者的名单中。所以,尽管他站了起来,手举的高高的,最终还是没能获得提问机会。

这场发布可以说会从头至尾都展示了主持人超强的控场能力。当台上官员“依序”回答了7个问题后,即便面对多位记者举手提问的诉求,主持人也以“时间关系”为由,潦草收官。而最后举手的记者就是坐在第三排的最执著的那位。

但,面对这一举国关切的焦点事件,“时间”难道是个问题吗?50分钟发布会内容难道就能消除所有疑问吗?还是说,台上官员的回答内容只够支撑50分钟时长,根本打不了加时赛,于是只能准点结束?

无怪乎一位自媒体作者评论说,这样生硬的传播形式,并不会令观者感到服膺。民众大体的收视观感是:三家位高权重的央媒垄断并把持了提问。并且,接获提问机会的记者,也多是照本宣科,对着手机屏或小本本朗读。这很像是文字通稿的3D化呈现,新闻发布会也由此丧失了“本来意义”:提问者与答题人,未能实现台上台下真正的实时交互,而是变成了情景奇怪的Siri语音。而一众未能获得提问机会的到场媒体,更像是获邀来为本次发布会站台背书的品牌植入。

从发布人和提问者不约而同的照本宣科,到主持人让谁提问,不让谁提问,再到发布会的匆匆结束,这些细节都说明了一点,那就是官方之所以举行这次新闻发布会,压根就不是为了公布什么胡鑫宇事件的真相,而纯粹是为了掩盖真相。

试想,如果没有事先准备好的新闻发布稿,如果任由媒体自由提问,如果发布会的时间也不受限,台上官员回答问题时还能照本宣科吗?当然不能。没有现成的稿子,无法照本宣科,答问的官员会不会说着说着一不留神就穿帮了?完全可能。官方之所以要对发布会做事先设计,之所以要限制媒体提问和发布会的时间,不正是为了避免出现这种他们忌惮的局面吗。

如同没有程序正义就不会有结果正义一样,连新闻发布会都作假,发布的结论可能真吗?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中文大纪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208/1864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