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事 > 万花筒 > 正文

爱藏身淤泥中,却是为数不多连内脏能吃的鱼,还被称作淡水之参

人参,是中国一种非常珍贵的药材。

可是因为它比较的稀有,这在古代的时候可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吃得起的东西。

不过幸好在大自然中,有不少动植物却也能和人参相提并论,于是它们就成为了穷苦人家的“人参”替代品。

在民间一直有着“天上斑鸠,地下泥鳅”的说法,说泥鳅是一种非常美味的佳肴,甚至还被称之为“水中人参”。

而今天小毛就和大家来说一说泥鳅这种爱藏身淤泥中,繁殖能力也强的小鱼,只是和过去相比,如今野生的泥鳅真的少见了,市面上所见到的基本都是人工养殖的了。

记得在小时候,到了冬季的时候,水稻田里稻谷收割了,而且也没有什么水了。小孩子就会一个个提着水桶、扛着锄头去稻田里挖泥鳅。

泥鳅和多数的鱼类不同,它长得不像鱼,而且生活习性也和鱼有较大的区别。这种鱼爱在淤泥中活动,并且因为表面有黏液,身上也很光滑,徒手去抓它真的很困难。

但是到了冬天的时候,泥鳅也怕冷。只要仔细寻找,发现一个小洞穴,几锄头下去,找到了泥鳅洞,就能挖到泥鳅。

而且这个时候的泥鳅基本不活跃,就像是在睡觉一样,很轻松就能抓到它们。如果勤劳的话,当时一上午就能抓到七八斤。

在二十年前的泥鳅价格也不贵,也就是几块钱一斤,但一天能挣二三十元钱,还是很开心的。而这些泥鳅多数都是拿到集市卖钱去了,然后换成了零花钱买文具和零食了。

泥鳅在过去是真的很多,怎么抓都抓不完。这一来是因为它们的生长习性有关,喜欢藏在泥巴中,尤其是在淤泥里面最多,所以是难以把它们全部抓干净的。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泥鳅的繁殖能力也很强。

泥鳅一般到了2龄就可以繁殖了,其繁殖期很长,能从4月份持续到10月份,可以说有大半年都能繁殖,而且它们一年可不是繁殖一次,泥鳅是一种一年能多次产卵的鱼类,一般都是在下雨以后的夜晚进行。

当然了,泥鳅的产卵量也和体型大小有关,体型越大产卵量就越大。

像体长超过12CM的泥鳅,怀卵量可以达到13000粒,体长15厘米的雌鳅怀卵量约为15000粒,而超过20厘米则能产卵24000多粒。

那为什么现在野生的泥鳅很少了呢?这是因为以前农民种田都是用农家肥,施肥了以后对泥鳅不仅没影响,反而还有利于它们的生长。平时农民也只是把少量看得见的泥鳅抓了。

而后来,随着现代化农业的推进,施肥都是化肥了,还有各种农药。之前看到有人在稻田施肥,化肥倒进去没多久,就死了好多的泥鳅和黄鳝,稻田周边是浓烈的死鱼的味道。

再加上有些人为了抓泥鳅卖钱,采用电鱼的方式,藏在地下的泥鳅也被打得到处乱窜。

最可怕的是有人撒药来抓泥鳅。稻田里只要喷洒这种药,可以说无论是大的泥鳅还是小的泥鳅,全部都是死翘翘的,就连其他的鱼也死了。

究其原因就是这些年泥鳅的价格不断上涨,野生的已经要三四十元一斤。就算是人工养殖的,如今也要20左右一斤了,所以不少人都去抓泥鳅了。

这还是因为泥鳅不仅很美味,同时营养价值也很高。泥鳅这种鱼虽然个头不大,但是它的肉质细嫩,爽利滑口,再加上它营养丰富,是属高蛋白、低脂肪食物,所以受到了不少人的青睐。

尤其还有一点,那就是普通的鱼类都是要去鱼鳞,去内脏才能吃,清理起来麻烦。而泥鳅则不一样,只要清水养几天,然后清洗干净了就可以烹饪了,它是为数不多连内脏都可以吃的一种鱼了。

同时在民间泥鳅也被称之为“淡水之参”、“水中人参”等美称,让不少吃货对它是爱不释手。

可是野生的泥鳅如今已经不多见了,而且捕捞的成本也太高。于是近些年就开始有人规模养殖泥鳅了,这也为广大的养殖户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如今,想吃野生的泥鳅基本成为了奢侈了,要么是自己去稻田里抓,不然去市场购买的,基本都是养殖的泥鳅了。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 旅行密码屋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209/1864821.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