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是一名上班族,日常生活无非就是办公室和宿舍两边跑,偶尔需要加班。
一年前,小王就发现自己排便异常,起初是大便表面少量暗红色血丝,以为是普通的痔疮,羞于启齿就没有处理。
可是一年过去,便血症状越发频繁,特别是最近,大便不成形且颜色愈发暗黑,排便频率也变得不规律。
除此之外,小王也时常感到腹胀,还会觉得乏力、心慌,整个人消瘦不少,赶紧到医院做检查,可检查结果着实吓到他了:大肠内菜花样肿瘤,考虑恶性!
小王赶紧被安排入院,后续详细的检查已能够确诊是大肠癌,伴不全性肠梗阻、慢性失血,医生立即安排了手术,所幸小王术后也恢复的不错。
一、为何越来越多的人患上肠癌?
“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中显示,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达到1930万例,其中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较以往有明显上升趋势,位列全球癌症死亡原因第二位。
而在我国,结直肠癌的总体发病率也已跃升到第二位,每年新发病例达55万例,仅次于肺癌。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肠癌如此高发?原因与不良习惯有很大关系。
1.抽烟酗酒
美国癌症学会在2019年发表的癌症预防计划内容中指出,12.8%结直肠癌的发生与饮酒有关,饮酒并没有安全量!报告中还明确烟草仍是癌症与心血管疾病的首要原因。
2.久坐不动
长期久坐不动的人,运动量过少而不利于肠道的蠕动,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就容易堆积而无法及时排出,久而久之就会增大肠道癌变风险。
3.高脂高热量食物
长期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容易增大肠道排泄压力,像过量动物蛋白、脂肪等还会产生毒素,在肠道内易分解出不饱和多烃、甲基胆蒽这些强致癌物,而高脂肪饮食则会让大便中胆固醇代谢物、胆酸代谢物等活性增加,从而提升肠癌发生率。
4.蔬果、杂粮吃得少
蔬果与杂粮的纤维素能够保护肠道,同时可以增加大便体积和重量,帮助稀释肠道内容物,缩短大便通过肠道时间,减少结肠上皮与粪便中有害物质接触的机会,从而帮助预防结直肠癌。
而现代人常常大鱼大肉,摄入较少的蔬果和杂粮,肠癌的风险自然上升。
二、肠癌多是“拖”出来的,出现5种异常要警惕
《内科学年鉴2022》中提到,中国76.9%的结直肠癌患者,在首次确诊时已是中晚期。早期肠癌症状并不明显,容易被忽略或误诊,常常导致“拖到”中晚期才被确诊。
对此,来自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肿瘤医学部的李进教授指出,生活中出现“三多两痛”要提高警惕。
三多:
排便次数增多,腹泻与便秘可交替出现,大便也发生变细、变扁等形态的改变。
便血次数变多,要注意区分肠癌与痔疮引起的便血,痔疮出血多为喷射状且量多,而肠癌出血少量但持续,多为粘性血液大便。
放屁次数增多,特别是还伴有刺鼻臭味的。
两痛:
腹部疼痛,肿瘤引发肠梗阻后,可引起腹痛腹胀的症状,一般疼痛部位集中在腹部中下处,可由阵发性发展成持续性。
肛门疼痛,特别是靠近肠道末端的肿瘤,就会导致肛门有疼痛坠胀感。
三、肠癌其实是“傻子癌”,筛查可有效降低肠癌死亡率
为什么说肠癌是“傻子癌”呢?
因为肠癌最好预防,相比于其他癌症,肠癌真的是防治难度最低,最容易规避。
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的郑树主任指出:“通常肠癌早筛,一旦早发现、早治疗,是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与生存率的”。
肠癌早筛对于提高病患生存率、生活质量,以及节约卫生资源,减轻社会与家庭疾病负担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特别要提醒的是,以下八类群人系肠癌高危人群,应当尽早完善肠癌早筛检查:
不明原因体重下降、贫血者
一级亲属中有结直肠癌或结直肠息肉病史
本人有结直肠癌癌前病变史或肠道息肉病史,或出现腹痛、慢性腹泻、慢性便秘、粘液便、便血等消化道症状
慢性胆道疾病或胆囊切除史
盆腔放化疗史
有不良生活事件史,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
有高龄、吸烟酗酒、男性、缺乏运动等情况的人群
肠癌的早筛手段主要包括:
1.便隐血检测,主要是检查粪便中隐匿的血红蛋白、红细胞,一般一年检查一次;
2.多靶点粪便DNA检测,高危人群每三年一次或每年一次均可;
3.结肠镜检查,为肠癌早期诊断金标准;
4.血基因检测,敏感性高于便潜血。
具体可根据医生的推荐,按需选择。
如今肠癌的发生率不断上升,其实与不良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生活中我们应当戒烟戒酒,健康作息,多吃蔬菜水果而少吃高脂高热量食物,同时要适度运动,避免久坐,若发现有肠癌早期症状,一定要尽早检查而不要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