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进退失据的西太后

作者:
没有受过教育,原本就十分狭隘的西太后,把西方的这种敌视的态度,视为对自己权力的挑战。明知道打不过西方,却固执地不肯妥协。因为事关权力,她自己感觉已经没有了退路。戊戌政变之后的西太后,进入了她个人权力生涯中最为昏聩的时刻,进退失据。最后病笃乱投医,居然听人蛊惑,相信义和团可以刀枪不入,把宝押在了义和团身上。在甲午惨败之后国家最艰难的时刻,做出了让国家更加悲惨的选择。

甲午惨败之后,西太后并不是不知道大清需要变法,不变法即不足以保大清。光绪把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呈给她,她看了还说写的好,非常剀切。但是,退居二线的太后,最担心的事儿,不是大清亡与不亡,而是她的权力会不会因变法而逐渐消亡,最后只能躲在颐和园绣花观鱼。这对于一个自打1862年以来,就紧握权把子30多年、掌控一切的女人来说,委实是一件天大的事儿。

说也难怪,掌大权的人,权力就等于一切,既是眼前身后的利益,也是人生价值之所在。所有的行为,说是为国为民,为祖宗社稷,实际上,无非是保权固权,把权力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所以,无论后人怎样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经验教训,实际上,有这样一个权欲熏心的老太婆在身后,光绪皇帝和他的近臣,再加上若干瞎参谋,无论如何都没法子让变法成功。除非,有谁想出一个办法来,可以让西太后合理合法地亲掌大权,直接操作变法事宜。

西太后的悲剧,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是个女人。按王朝时代的规则,包括大清的祖制,女人干政都不合法,而且不道德,更何况亲掌大权。此前,西太后掌权,总是会拉上一个近枝的亲王,先是恭亲王奕欣,然后是醇亲王奕𫍽,对外表示,她并非是单纯的太后临朝,勉强对祖制算是有所交代的。等到废了新法,软禁了光绪,再度杀到前台之后,她发现自己光顾着揽权了,居然连一块遮羞布都忘记挂了,于是赶紧拉上说不上是近枝的庆亲王奕劻。

光绪是一个合法的皇帝,而且已经成年亲政。尽管西太后尽废新法,赢得了顽固派,尤其是满人贵族中的多数人的支持,但这场政变,实在是太不讲究了。漫说新派人物,就算各地的督抚,也多有非议。

只要大权在握,压住内部的非议,倒也不难。杀几个人,也就马马马虎虎镇住了。但是,如何应对西方的压力,倒是一个大难题。原本,变法学习西方,就是为了应对亡国的危机的,现在变法中止了,但亡国危机还在。更可怕的是,中止变法,进一步要废掉光绪,却是西方很不喜欢的事儿。西方,包括日本,都喜欢中国向他们的世界走,不希望中国走回头路。

西太后的回头路,不仅是尽废新法,还要把光绪给废了,另换新人。此时的她对这个不听话的养子,要多恨就有多恨。然而,西方却把废光绪视为一个全面倒退的标志,无论如何都不能让西太后遂愿。西太后先是放出风来,说光绪重病,不能视事,西方使馆联合起来,派出法国使馆的医生,进宫探视,诊断的结果说光绪没病。西太后不肯罢休,把跟她有私人亲属关系的端郡王载漪的儿子溥儁,立为光绪和同治皇帝的大阿哥,随时准备换下光绪。当然,如果西方执意不肯,这条路事实上也走不通的。而这种较劲行为本身,反而导致中西关系的迅速恶化,双方开始剑拔弩张。

没有受过教育,原本就十分狭隘的西太后,把西方的这种敌视的态度,视为对自己权力的挑战。明知道打不过西方,却固执地不肯妥协。因为事关权力,她自己感觉已经没有了退路。戊戌政变之后的西太后,进入了她个人权力生涯中最为昏聩的时刻,进退失据。最后病笃乱投医,居然听人蛊惑,相信义和团可以刀枪不入,把宝押在了义和团身上。在甲午惨败之后国家最艰难的时刻,做出了让国家更加悲惨的选择。

说到底,权力意识太害人了。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张鸣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217/1867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