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 > 娱乐评论 > 正文

主演被判死刑,这国产禁片太猛了

众所周知,国产“禁片”有不少堪称神作。

比如,谢晋导演的《芙蓉镇》。

对社会、人性的深入批判,今天看仍不过时。

前段时间鱼叔才和大家聊过。

但很多人有所不知,除了这部外,谢晋还有一部作品,被网友称为“中国第一禁片”

尺度不逊色于《芙蓉镇》。

戏里,是一段“毁三观”的老少恋。

戏外,牵涉到一起轰动全国的连环杀人案。

而且,即使拨开禁片的噱头。

这部30年前的作品,今天看依然扣人心弦,引人深思。

背后的创作观念,更与国产电影当下的问题遥相呼应——《老人与狗》

近年,此片在短视频平台已有翻红迹象。

倒不是因为电影本身。

而是因为戏外的奇闻异事。

90年代,宁夏出了起骇人听闻的“狗食人”大案。

罪犯程鹏,先后以枪杀、扼颈等手段杀死6人。

之后将尸体肢解剔肉,喂给饲养的20多条狗。

最终,程鹏被依法执行枪决,“食人恶犬”也一同被处死。

令人震惊的是,落网前,这个变态杀人魔和他饲养的食人犬,竟是出尽风头的电影明星。

当年,谢晋携《老人与狗》剧组在宁夏镇北堡的影视城开拍。

导演谢晋十分重视狗的选角,开机前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各个媒介,向全社会招募“狗演员”。

层层海选后,才敲定了宁夏林科所的程鹏的一条小黄狗。

并邀请主人程鹏担任训犬师和主演邢老汉的替身,全程参与拍摄。

因此,事出后,再看影片中人与狗紧紧相偎的温情画面时,难免有些细思极恐。

当然,电影中的形象是截然不同的。

片中,它是一只散养在乡间的小土狗。

黄色杂毛、模样乖巧。

性情温顺,善良无害。

见到陌生人会吠叫几声,但从不咬人。

根本不会让人联想到“恶狗”。

片中的狗主人邢老汉,也是一个善良、朴实的人。

他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农村老人。

六十多岁,孤寡一人。

住在一个老旧的土坯屋里,朝夕相伴的只有这只小狗。

但在70年代初集体生产的大环境中,他的处境倒并不凄楚。

虽没有地,劳动起来却是一把好手,能种菜能赶车。

换来的工分也能保障个人吃穿。

一条狗和一个老人,构成了一幅温馨异常的图景。

老人犁地时,小狗摇着尾巴紧紧跟随。

还会帮忙从土里刨出几个土豆,叼给老人。

老人吃饭时,也习惯了掰几口给狗。

出远门时,小狗会跑很远的路送他离去。

归家的时候,又会兴奋地远远摇着尾巴冲上前迎接他。

老人没什么文化,他就唤它“狗狗”。

他总是沉默寡言,但和狗在一起时却絮絮叨叨。

常常坐在屋檐下,一边抚摸狗狗,一边与它讲话。

“今儿上哪里去啦?我看肚子吃饱了没有?”

完完全全把狗狗当成家人来对待。

然而,电影并不是关于老人和狗的温情片。

主要讲述的其实是六旬老人和30岁女人的爱情故事。

邢老汉的扮演者谢添,当时已是79岁的高龄。

扮演其妻子的斯琴高娃,却还正值中年。

这对老少CP,放在今天看也难免有惊世骇俗的观感。

但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温情、动人远远盖过了奇情感。

老人和女人的相遇,完全是善意结出的无心之果。

1972年,邻省遭旱灾,无数灾民背井离乡只为讨一口饭,为家里省一张吃饭的嘴。

女人就是其中之一,她饥肠辘辘跋涉了多日,途经邢老汉家时,已精疲力尽,苦苦央求一点食物。

话还没说完,狗狗就冲过来狂吠,吓得她跌倒在地。

邢老汉听到狗叫声才探出头。

忙把倒地的女人拉起,安抚她这狗不咬人,扶她坐到了屋里。

一听她是可怜的逃荒人,连忙递去红薯,并当即在厨房下起了面。

不一会就端出热乎乎的饭菜。

看外面冷,还劝她可以先歇歇脚再出发。

女人受宠若惊,虽一言不发,但脸上溢满感激之情。

他们萍水相逢,一片好心埋下恩情。

但经人一搅合,这情却有了其他意味。

生产队的人见邢老汉罕见地旷了工,便来探明情况。

得知邢老汉家里来了逃荒女,这个女人家里有两个孩子和公公婆婆,但没有男人。

这一番交流后,他动了些心思。

他话里有话地劝逃荒女,干脆就留下来,给邢老汉做个饭啥的。

逃荒女听后,反应有些暧昧。

她知道这意味着,她不用再流落街头,忍饥挨饿。

但她也明白孤男寡女一起生活意味着什么,何况对方是老人,自己又有过两个孩子。

她没有明确回应,低着头神色害羞。

但却用行动给出了回答——

邢老汉出去一会的功夫,她就将灶台擦洗得干干净净,瓶瓶罐罐都摆得整整齐齐。

之前黑漆凌乱的房间,忽然亮堂了起来。

顺水推舟地,两人正式生活在一起。

邢老汉刮去了胡子,有意拾掇了一番,变得年轻了不少。

他给逃荒女也买了身新衣,还带她去集市逛,去外面吃东西。

颇有种年轻人热恋的感觉。

年龄差带来的窘迫也在朝夕相处中逐渐被抹去。

刚开始还隔着炕桌,各睡一边。

后来就顺其自然地躺在了一起。

邢老汉脊背痒,也不害臊地喊女人来挠挠。

逃荒女靠近后,突然一把抱住他,大哭着表达感激。

邢老汉也感怀万分,说他没想到活了这么多年还能感受到爱和恩。

狗狗全程见证了他们的感情变化。

从一开始冲着女人吠叫,到渐渐地任其抚摸,摇着尾巴亲昵地蹭来蹭去。

再冲别人叫时,女人倒反过来安慰旁人“不要紧的,它不咬人”,已然成了女主人。

后来因故感情生变、两个人再度分道扬镳。

女人站在路口,忍悲含泪看着老人远去。

她没有对老人留下一句话,却紧紧抱着这狗,冲着它喊出了压抑的感情。

狗狗成了他们之间的情感连接和精神慰藉。

女人对狗的特殊感情,也不仅仅是爱屋及乌。

她能从狗的身上体察到熟悉的孤独和温暖。

老人一开始问女人名字,女人愣了下说,你就叫我“女女”吧。

和没有名字只唤作“狗狗”的家人何其相似。

他们都一样,都没有名字,无所依托,却又意外重获了珍视和爱。

今天再看这部影片,最大的感觉其实是“荒诞”。

这段老少恋的感情始末,前卫中显出封建,真挚里透着悲哀。

和《牧马人》里一样,这是特殊年代里,由组织“发配”“撮合”的婚姻。

只是幸运的是,电影中的主人公恰好是善良、单纯的人,能托住沉沉的苦难。

而影片最后,老人和女人分开的原因,也极具讽刺意味。

女人出身富农,用片中人物的话说,“这比她有男人更难办”。

最后,女人被出身所累,无法迁户,又舍不下孩子,选择离家出走。

女人走后,又一波新的运动来袭。

狗狗被以“生产不足,节省口粮”为由打死。

时代的荒诞感彻底冲破了常人能想象和理解的底线。

电影聚焦的正是这种荒唐年月里底层劳动者的命运。

邢老汉是一个只知埋头干活的农民。

不了解政治动向,没什么立场和倾向,全凭直觉和经验生活。

他和女人的感情,与其说是爱情,更像是匮乏环境中两个可怜人的相互取暖。

一个是逃荒女,一个是孤寡老人。

搭伙做饭、合作生产,这是那个时代特有的婚姻关系。

但一个鲜活的底层劳动者形象又因与政治的疏离,反而表现出超越时代的人性微光。

老人的天真诚恳常显得与世俗法度格格不入。

比如,老人不能给女人迁户,又见女人挂念家里的孩子、婆婆,他倒大方地说,都可以接过来一起养着。

老人见女人喜欢狗狗,对女人说,那我叫你狗他妈。

而面对本已经扭曲的环境,老人的天真不显其傻,反而使其成了难得讲真话的人。

当逃荒女低声说自己出身富农时,他疑惑富农又怎么样呢,现在不都穷成这样了。

上头为了抓生产,搞起“打狗运动”,他直言:

“没听说过哪家人是让狗吃穷的,更没听说过哪个国家穷就穷在老百姓养狗上。在老社会,要饭的花子还领条狗哩!”

在摧残人性的年代把握那一点明亮闪烁的人情人性,这部影片的本质上与《芙蓉镇》中的表达是相似的。

不同的是,这部影片中,没有狰狞扭曲的反面形象。

所有人也都和老人一样通情达理,善良宽厚。

他们见老人娶了年轻女人,都替他高兴,贴心地为老人刮胡子,操心置办衣物。

见女人走了,安慰老人的同时,也替女人讲话,说她定有难处。

打狗的幕后真凶,推向了他们口中看不见的“上面”。

政治环境被高度抽象化为一阵阵急风骤雨。

能看到的只是被裹挟其中的人,好像什么也没有做错,却又没得选择,一步步走向了无底的苦难。

老人想要的始终不多。

得不到名义上的婚姻,搭伙过日子也可以接受。

被抛弃后,也能在狗的陪伴下独活。

但妥协到最后,竟一无所有。

甚至于他的狗竟也被夺去、杀害……

和《隐入尘烟》的结尾一样,底层小人物身上那一丁点光芒也被彻底浇熄,生命滑入彻底的悲剧。

自然,这部在尺度上更为大胆,有诸多对历史环境直白的批判和讽刺。

当年,谢晋本人也表示没想到能通过审查

更何况,他当时受到的阻力不只是审查。

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有一场针对谢晋电影模式的文化争论。

由于谢晋早期创作了《女篮5号》《舞台姐妹》《天云山传奇》等大量广受大众好评的主流意识形态电影。

有批评家指责他的作品过于程式化,迎合好人遭磨难、恶人受感化的传统道德观,缺乏现代意识。

也有人支持他,认为他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民族忧患感。

争论之后,谢晋拍了《清凉寺钟声》《最后的贵族》。

虽然票房和口碑都不好,但都在有意突破以往的模式和风格,尝试疏离宏大叙事,拓展个体经验。

而到了之后的《老人与狗》,更像是一次对初心的回归。

他又回到了他所熟悉的70年代,继续毫不留情地抨击那段亵渎人性的历史,镜头也再一次对准那些善良却可怜的小人物。

只是没有早期作品中剧烈的冲突和崎岖的情节,而是变得更为平和冲淡。

这部影片的可贵之处也正在于此,

即使在审查、舆论的双重压力之下,谢晋还是拍出了这么一部有批判性的电影。

没有为审核而妥协,没有为舆论让步。

艺术上也更是没有自我重复,而是在一以贯之的表达中继续探索和精进。

他的胆识源于对市场的信任,他说“我相信硕大的中国是有艺术精品的市场的。”

这与其说是对环境的盲目乐观,不如说是他对自身信念的坚守。

因为,他同样说过,一代代创作者的艺术良知,才能唤醒观者良知,重塑电影市场。

至今,30年过去了,谢晋所引领的光影时代也已经远去。

这部《老人与狗》也只是因为牵涉了离奇的血案才引发关注,但回到电影本身,显然有更值得在意的问题——

30年后的今天,电影环境变了,时代命题变了。

但也总有些什么,比起改变,更值得坚守。

全文完。

责任编辑: zhongkang  来源:鱼叔 独立鱼电影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312/1876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