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心灵之灯 > 正文

无论你和上司关系多好,都不要聊这3个话题,容易招惹是非

作者:

01

俗话说:“是非无门,唯有自招。”

很多是是非非,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你无形之中就卷入其中。

人在职场,难免要和上司沟通交流。和上司面对面聊点什么,这是提升印象的机会,但是不合时宜的话题,不仅会毁掉自己的形象,还会带来很多的麻烦。

人不一定要健谈,但一定要懂得沉默。

因此,建议你,无论和上司关系多好,都不要聊以下几个话题。

02

第一,抱怨工作太难,会让上司觉得你没本事。

成年人的工作,没有一份是不想辞掉的。

如果不是为了那几两碎银,估计你也不想工作了。

可是现实告诉我们,想要找一份自己满意、轻松自如的工作,是有很大难度的。就是你坐在上司的位置,也会有烦恼。

通常,我们会有“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想法,但是到了高山上,就会发现,山的另一面还是山,永无止境。

困难来了,有人苦苦支撑,熬过去;有人抱怨不断,希望引起别人的同情。你千万不要做“后者”。

《不抱怨的世界》里写道:“抱怨就好比口臭,当它从别人的嘴里吐露时,我们就会注意到;但从自己的口中发出时,我们却能充耳不闻。”

换位思考一下,一个上司忙了一整天的上司,好不容易静下心来,希望了解下属的工作情况,而你呢?一开口就是抱怨,上司是不是会很难受?

如果你不喜欢一件事,那就去改变这件事;注定无法改变的话,那就改变自己的态度。抱怨,是没有必要的。

当你不再抱怨的时候,心情会变得好一些,也能树立一种坚定、从容的形象。

在《三十而已》里有这样的画面:顾佳和丈夫一起创办了一个小公司。公司里的钟晓阳去食堂吃饭,看到工作餐,觉得嫌弃。但是他端起工作餐,和钟晓芹坐在了一起,心情很快就好起来了,还嬉闹了一番。

顾佳看到钟晓阳的表现,隔一会就打电话,关心钟晓阳,还认为,他有了恋情。

事实上,一个员工的状态很坏,上司会看到,但是不会喜欢,甚至会不动声色地观察一番;一个员工的状态很好,上司也会看到,并且会主动示好。

不抱怨的工作,就像春风一样,给自己愉快,也给上司愉快。

总是抱怨工作,上司会认为你不能胜任工作,无法适应工作环境。要是调整几次工作之后,你还抱怨,估计下一个要被辞退的人,就是你。

03

第二,瞧不起某个同事的话,多半是在挑拨关系。

有道是,同行是冤家。

其实,同事也是冤家,因为大家存在同行的关系,还不得不见面。

丛林法则告诉你,总要想办法把同事排挤下去,自己才有机会走上去。每个人都希望当将军。

可是你用什么方法来提升自己呢?

有人想到了,去上司面前“打小报告”,让上司对同事没有好印象。并且有可能,你这样做,就变成了上司的亲信。

做人,不要“想当然”。那些贬低别人的话,绕一个圈,会回到当事人的耳朵里;被你贬低的人,也可能在上司面前贬低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上司对下属,会有自己的看法。而你却用各种恶毒的话,贬低了某个人,上司不但不会觉得你很能干,反而会认为你“见不得别人好”。

比方说,你和某同事去出差,回到单位,你马上向上司汇报,说同事不会接人待物,造成了很多的不愉快。但是上司不会深信你的话,而是看“出差的实效”。

强者互抬,弱者互踩、互撕。如果你想往高处走,就不要使劲踩别人,而是和周围的人,搞好关系。

当你变得很优秀、很愿意帮助别人的时候,团聚在你周围的人,就会有很多。时间长了,抬举你的人就多了。有机会的话,你会被大家推举到更高的地方。

人际关系是相互的,你高看的人,也会高看你。

04

第三,讨论不是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属于越界行为。

上司让你管仓库,你却说生产加工的问题。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你把别人的话都说完了,那么别人说什么呢?最可怕的是,你说的话,是一知半解的,毕竟你没有亲自参与别人的工作。

知乎上,有人问,遇到爱插手别人工作的同事怎么办?

热心网友“小伍”回答:“这样的人,就是自作聪明,他想要挫伤别人的锐气,体现自己工作更加细致,标准更好。事实上,他只是在背后捣鼓。”

可见,插手别人的工作,是多么令人讨厌的事情。如果别人的工作做不好,需要你帮忙,自然会找你,你何苦横插一杠呢?

社交大师卡耐基说过:“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界限,这两人之间,这界限是不清晰的,然而又是确定的。一切麻烦和冲突都起于无意中想突破这界限。”

你今天插手同事的工作,后天是不是会插手上司的工作呢?也许上司会这样想,因此处处提防着你。

05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职场上难有友谊,上司和你关系好,是因为工作中需要搭档,需要互相搭台。

因此,你要管好自己的嘴,坚持少说多做的原则。

以上三种话,不会让上司刮目相待,只会让你的人际关系越来越糟糕。

真正有本事的人,用实力和事实说话,不言而喻。

责任编辑: 宋云  来源:新浪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410/1887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