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人物 > 正文

这人有多牛?“骂神”章太炎谁都敢骂

作者:
慈禧70大寿,朝廷上下,一片马屁,赞美盈耳,大搞庆典。举国贴出一副口号式寿联:“一人有庆,万寿无疆。”见此荒诞景象,章太炎怒火中烧,提起大笔,写就一副对联:“今日幸颐和,明日幸海子,几忘曾幸古长安,亿兆膏血轻抛,只顾一人庆有;五旬割云南,六旬割台湾,此时又割东三省,千里版图尽弃,每逢万寿疆无。”

章太炎

这人到底有多牛?

瞅一眼他的学生名单就知道了,鲁迅、黄侃、钱玄同、刘半农、胡适、许寿裳、朱希祖、沈兼士,这些中国近代文坛的巨匠,都是他的弟子。

他在北京大学讲课时,钱玄同替他板书,刘半农帮他翻译方言,马幼渔给他续茶水。

这些人在学生面前,个个自命不凡,学问渊博,但在章太炎面前,人人折服,洗耳恭听,都公认他是先生。

为什么?就因为他有本钱。

通常我们形容一个人读书多,谓之“学富五车”,在他,则是学富十车。你读过的书他读过,你没读过的书他也读过;你知道的学问他知道,你不知道学问他也知道。他从小生活在不愁吃穿的家庭,让他可以安心读书。16岁前,除了科举考试必读的经典,他还熟读了顾炎武的《音学五书》、王引之的《经义述闻》、郝懿行的《尔雅义疏》、阮元的《学海堂经解》,这些书许多人别说没读过,就是听也没听说过。

最可贵的还是,这人不死读书,而且能把死书读活,读到特立独行,一旦成章,便要振聋发聩。

他16岁那年,参加童子试,试题是“论灿烂之大清国”他一看便怒不可遏,想到鸦片战争后,国家受辱,割地赔款,哪来的灿烂?于是提笔大批,吓得考官嘴青面黑,命人将他赶出考场。幸亏考官良心未泯,不予追究,这件事才不了了之。

23岁时,他到杭州诂经精舍,师从俞樾,苦读七年,遍览群书,无所不看。每有秘籍孤本,必一睹为快,且借诵传抄,过目不忘。有回在上海,他与一位高僧穷究佛典至三昼夜,毫无倦意,其引经据典,均来自梵文原著,令高僧惊叹不已。

他一张嘴,就能用汉代的官话诵读汉赋,用唐代的官话吟诵唐诗,用明代的官话朗诵文天祥的《正气歌》。这样的功底和水平,在近代的语言学大师中,找不出第二个人来。我读大学时,有个叫康绳法的古汉语老师,能用歌唱的方式,诵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在我们那座小城的教育界,也是独一无二的。

近代推广“白话”的旗手刘半农,有一次想跟章太炎争论白话文,结果章太炎从纯学术角度教育了这个弟子整整一上午。陈存仁说刘半农当时是呆若木鸡,“连一句嘴都插不进去”。

原本,他只在象牙塔里读书,研究学问。但1894年甲午海战,清朝战败,割地赔款,他看不下去了,于是走出书斋,参加了康有为的强学会,要肩负起拯救国家的责任。

1897年,28岁的章太炎来到上海,为《时务报》写稿,报社主编是24岁的梁启超。章太炎一上来写的稿子就火药味甚浓,直接和清廷唱反调,虽然当时看的人不多,影响有限,但还是把改良派的梁启超吓得够呛。

开始时,章、梁二人关系不错,但梁启超后来神话康有为,把他比作“孔子”,章太炎就看不下去了。两人爆发激烈争论,章太炎一怒之下扇了梁启超一耳光。康有为的弟子们不乐意了,这些读书人忘了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古训,一起奋袖出臂,把章太炎按住打了一顿。

章太炎一气之下,不干了,跑到别家报社去了。他帮湖广总督张之洞办《正学报》,希望借此推动新政。后来变法失败,章太炎作为变法积极分子,为逃避追捕,只好逃亡海外。

他一生七次逃亡,无论逃到哪里,都脾气不改。他性喜骂人,不避权贵,但凡有谁不合道义,他张口就骂。多数时候,骂得大快人心。

他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中,指名道姓,骂光绪帝是“载湉小丑,未辨菽麦”。

慈禧70大寿,朝廷上下,一片马屁,赞美盈耳,大搞庆典。举国贴出一副口号式寿联:“一人有庆,万寿无疆。”

见此荒诞景象,章太炎怒火中烧,提起大笔,写就一副对联:“今日幸颐和,明日幸海子,几忘曾幸古长安,亿兆膏血轻抛,只顾一人庆有;五旬割云南,六旬割台湾,此时又割东三省,千里版图尽弃,每逢万寿疆无。”

其中“一人庆有”、“万寿疆无”,骂得痛快淋漓,不胫而走,与官方寿联形成尖锐对比。

轮到袁世凯复辟称帝,章太炎更是毫不客气,大闹总统府,见东西就砸,见人就骂。搞得袁世凯只好避其锋芒,躲到后院不敢理他。

这种骂法,常人不敢,弄不好就人头落地,但章太炎不怕,把生死置之度外,大家钦佩之余,无不拍手称快。

1903年,章太炎在上海的小报《苏报》上班。《苏报》当时并不出名,发行量也少,基本处于亏损状态。

此时,18岁的邹容写了一本《革命军》的小册子,章太炎替这本书做了序,自己也著文痛批康有为的保皇言论。

谁也没有想到,原本奄奄一息的《苏报》,在发表了《革命军》和章太炎的文章后,竟然销量剧增,一跃成为上海滩的头号大报。

《苏报》影响的迅速扩大,震动了清廷,下令沿海各省督抚严密缉拿蔡元培、章太炎等人。两江总督魏光焘派江南陆师学堂总办俞明震专程前往上海,会同上海道与领事团交涉,要求租界当局协助缉拿蔡元培、章太炎等人。

俞明震抵达上海当晚,即约见吴稚晖,以委婉口气泄露朝廷严厉查处意图,暗示吴稚晖向相关涉案人员传递风声,未抓先惊,让其各自潜逃,以使双方相安无事。

吴稚晖、蔡元培、章士钊、陈范等人闻风而走,各自前往安全地方躲避风头。

可章太炎却不以为然,反而大骂劝他逃走的吴稚晖软骨头,小事扰扰。他相信租界非常安全,自己曾被清廷缉拿过六次都有惊无险,这次也能逢凶化吉。即便被抓,大不了也就一死,我章太炎为革命不惧流血。

租界当局用了各种方式,就是惊吓不走章太炎,而清廷方面又催逼得紧,总得有个表示,于是派巡捕房将他缉拿归案,羁押在四马路老巡捕楼上。最终判了章太炎3年徒刑。

1906年,章太炎出狱,孙中山立刻把他接到日本,同盟会为他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章太炎面向2000多会员发表了即兴演讲,主题是“闹革命,必须得有点神经病”。众皆认可。

在日本,章太炎被任命为同盟会主办的《民报》总编。然而,任职不到一年,章太炎就和孙中山闹翻了。

当时孙中山受日本政府驱逐,日商及日外务省捐赠其一万八千元,将他“礼送出境”。孙中山密谋用这笔钱发动起义,只留两千做《民报》经费。章太炎怀疑孙中山被收买,一气之下,把报社悬挂的孙中山像撕了下来,义正词严地说:“出卖《民报》之孙文,应即撕去。”

黄兴看见后大吃一惊,骂章太炎是神经病,加上章太炎在演讲中称自己有点神经病,他这“章疯子”的外号就传开来了。

章太炎和孙中山有过合作,两人惺惺相惜。但章太炎后来的政治观点和炮轰总统府的陈炯明有点类似,主张在中国实行“联邦制”,而孙国父的目标是统一中国,所以,章太炎经常当着众人大骂孙中山。

不过,他骂时,别人不能插嘴,更不能喊“骂得好”。谁要跟着起哄,他直接一个大耳光,然后骂道:“你是什么东西?总理乃中国第一等伟人!除我之外,没人有资格骂他!”

有段时间,章太炎对“国体”的看法和孙中山不同,转而把希望寄托在了袁世凯身上。袁世凯是受宠若惊,立刻任命他为总统高级顾问,每月发给他500大洋的工资。

1915年,袁世凯称帝,想让章太炎写一封“劝进书”。章太炎还真写了,不过内容却是骂袁世凯说话不算数的,指斥他既是清廷的罪人,也是民国的叛逆。袁世凯看后,气得火冒三丈,却又无可奈何,只能自己劝自己:“他是个疯子,不理他!”

1916年,袁世凯被国人骂死,章太炎这才重获自由。

1931年九一八事变,章太炎把不抵抗的张学良骂了一通,捎带骂了蒋介石。蒋不能明说,只好忍着。有一次在饭店,两人碰上了,蒋介石把自己的拐杖送给了62岁的章太炎,以表达对这位同盟会老前辈的敬重。

1936年6月14日,章太炎饭后绕住宅散步,不意猝然倒地,病逝于苏州锦帆路寓所。因为事发突然,没留下任何遗言。

但关于他的故事,以及生活细节,却历久弥新。我们摘录几个片段,分享给读者看看。

章太炎这个人,一肚子学问,满脑子国家大事,唯独对钱财没有概念。在他的思维中,五块大洋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坐黄包车,给五块大洋;买包烟,给五块大洋;儿子想买大衣,给五块大洋;家里要盖房子,也给五块大洋。

他有时外出,离家稍远,就找不到回家的路。每逢这种时候,他便沿途询问他家的住址,逢人就问:“我家在哪里?”

人家看怪物一样瞅他一眼:“鬼知道你家在哪里?”

章太炎有点不高兴了,反问道:“上海滩人人都知道我家在哪里,你难道不知道吗?”

人家索性不理他,回他一句“疯子”。

章太炎也不反驳,就这样一路走一路问,转来转去转回家中。

章太炎号称“狂人”,敢说敢做。他流亡日本时,有次去澡堂洗澡,正洗着,一名日本女子坦坦荡荡地走了进来,惊得章太炎羞愧难当,落荒而逃,以为自己走错了澡堂。过后方知,日本温泉不分男女,同浴现象非常普遍。可见太炎先生狂归狂,骨子里还是很传统的。

杜月笙发迹后,在浦东高桥老家兴建杜家祠堂,想请章太炎为他写篇文章,但一直不敢开口,怕被拒绝。于是找到陈存仁,托他帮忙。陈是章太炎很器重的弟子,师生关系不同一般。

即便如此,陈存仁也不敢贸然行事。他选了日子,登门拜访老师。师生见面,不谈家事国事,只说学问。交谈中,陈存仁说起《史记》中的《游侠列传》,恰好章太炎对游侠这类人物也很感兴趣。待聊到热烈处,陈存仁才不露声色地说,这当今上海滩,也有一位游侠似的人物,此人讲道义、重然诺、有人格、行善事,口碑不错。搁在过去,也可以记入游侠列传。章太炎问此人是谁?陈存仁趁机言道:这个人叫杜月生。

说到杜月生,章太炎也有耳闻,现在听弟子一说,也微微颔首。陈存仁见老师这副表情,知道老师内心有所认可,于是建议说:老师何不以杜氏祠堂落成为题,作文一篇?闻听此言,章太炎兴致大发,当即提笔为文,洋洋洒洒写成了一篇《高桥杜氏祠堂记》。

陈存仁拿到写好的文章,亲自交到杜月生手中。杜月生手捧祠堂记,喜出望外,读之再三,赞之又赞。

等到章太炎寿诞之日,杜月生这才亲自上门拜谢,表达自己对文化人的钦佩和敬仰。直到此时,陈存仁才私下把1000块大洋的润笔费交给了师母,并告知了来由。

这之后,章太炎和杜月笙开始有了私交,杜月笙会时常去章太炎家中请教学识。杜月笙本名“杜月生”,意思是七月十五有月亮的晚上出生的。章太炎认为这个名字有点土,不妨在“生”上加个竹字头,寓意像竹子一样有气节,改称“杜月笙”。

这一改,文化含量之多寡,一目了然。

章太炎给学生讲课,纵横驰骋,信手拈来,生动有趣。但他上台演讲,却简明扼要。有次在张园演讲,蔡元培之后就轮到章太炎,他不走侧面的台阶,而是直接从正面爬上演讲台,然后振臂高呼:“必须革命,不革命不行!”

说完,直接翻身下台,完成了历史上最短的演讲。台下的观众没有反应过来,先是愣了半天,然后才爆发出惊天动地的欢呼。

参考资料:

《民国“第一神经病”:我死后,华夏文化亡矣!》

灵里《章太炎:他比鲁迅还狂,曾留遗言说“我死后,中国文化也亡了”》

《24岁还没结婚,母亲心急如焚:贴身丫鬟嫁你,还有个小小的条件》

《章太炎疯狂的泰斗》

百度百科《章太炎》

责任编辑: 东方白  来源:青衣仙子的二维空间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502/1896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