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文集 > 正文

吴惠林:现代人应该读亚当·史密斯的《原富》

作者:

原富(国富论)(上)、(下)封面。(作者提供)

正如哈利.强森(Harry G. Hohnson,1923~1977)教授所言,所谓经典名著就是“每一个人都听过,却没人真正看过的书。”一九八七年领衔四位台大经济学系教授写作畅销基础经济学教科书《经济学—理论与实际》的台大经济学系教授张清溪(1947—2022),2000年为《原富》(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新中译本写〈导读〉,说他刚进台大经济学系就读时,就兴冲冲地到图书馆借《原富》英文原著,想一窥这个号称“经济学之父”的代表作,结果看来看去看不懂。不久,忙别的事就把它忘了。一别三十年之后,他才认真重读《原富》,赫然发现亚当·史密斯(Adam Smith)是在五十岁时完成该巨著,正是张教授读它的年纪。他是以台银经研室出版的经济学名著翻译丛书《国富论》(上、下册)为基础,看不懂的地方才核对原文。张教授发现译本的问题很多,尤其是上册,于是兴起重译念头。巧合的是,当时谢宗林在我向出版社推荐下,已着手翻译,张教授得知后很高兴,一来他可免除翻译的沉重工作,二来深庆得人。

张教授说他当时为了教学需要,看了不少经济翻译书,就以谢宗林主译的《不要命的自负:社会主义的种种错误》(The Fatal Conceit: The Errors of Socialism)最让他满意。该书是一九七四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海耶克(F.A. Hayek,1899-1992)的著作,而他的书一向以难读出名,读懂都不容易了,遑论翻译!由此可见谢宗林的功力,难怪张教授这么推崇谢宗林翻译《原富》。二○○○年时译出上册,二○○五年再译完下册,华人世界的人们可以方便地读中文,就可明白史密斯的经济思想精髓。值得一提的是,谢宗林退休后倾全力再将奥国学派第三代掌门人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1881-1973)的不朽钜着《人的行为》(Human Action)重新翻译,当作传世之宝,是华人世界的一大福音。

愈陈愈香的《原富》

回过头来谈史密斯的《原富》,张清溪教授自问说:自从亚当.史密斯的《原富》发表以来,两百多年的经济学发展,照理说应已将其精华纳入教科书中,为何还有必要重读原著?他自问自答提出三个理由:

“一是它完成于现代经济学体系建立之前,立论的方法是从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归纳出经济学原理,我们可以从书中学习到这种观察社会的方法。这种学习方式与当代学生从教科书中依循有体系的学习,各有优劣。现代的学习方式有一套完整体系,可以大量节省时间,缺点则是很容易局限于这个体系内,跳不出既有的框架,难以看到体系外的风光。作过论文研究的人,常常有一个经验,找论文题目与寻找立论的观点,从杂乱无章的现象、资料、思潮中理出‘头’、‘绪’,是作研究最困难费时的;其实这也是做研究最珍贵的地方。当然,若有现代经济学的基础,而又能开放心胸不带执着地去重读古典,则会有更深的认识与体会。这里的重点是‘不带执著’,因为《原富》完成于一七七六年(也是美国独立那年),因此书中所说的本世纪,就是十八世纪。我们看这部两百多年前的书,要能尽量体谅当时的情景,不要先有批判的成见,才不会阻碍自己去了解作者的意思。若是能这样品尝,或许会发现亚当.史密斯的地租理论,比后来李嘉图的‘差额地租’更宽广、更具启发性。我们最好还要知道,《原富》完成的十八世纪中叶,正是欧洲流行海外探险殖民的年代,当时英国有东印度公司,而东印度公司与当时的商业同业公会,是亚当.史密斯经常批评的对象,因为政府赋予它们太多的特权。

第二,亚当.史密斯的主张,有些不被后人重视,例如‘分工’。《原富》共有五卷,而第一卷第一章的标题就是‘论分工’,之后三章分别是‘论促成分工的原理’、‘分工受限于市场范围’与‘论金钱的起源与应用’。在我近年来慢慢了解分工的重要性,以及金钱(货币)对于分工、交易的价值之后,我对于亚当.史密斯以‘分工’来为《原富》这个经济发展理论破题的安排,简直是惊呆了。因为,经济学的最终课题是‘发展经济’,而‘分工’正是经济发展的根源,是比科技、资本、制度更根本、更关键的因素。亚当.史密斯一针见血指出分工的关键角色后,分工的观念虽然被接受了,但在整个汗牛充栋的经济理论著作中,它的地位却很边缘,原因是在近代数理经济学中,分工不容易处理。幸好旅澳华人经济学家杨小凯与黄有光等人,特别是杨小凯,对此有极大的突破。其实我对此的一点了解,也得助于杨小凯在台大经济系客座中的讲学。

第三,我们从《原富》中除了寻找西方社会科学的根源外,还可以当做经济学史来学习,特别是第三卷。亚当.史密斯分析任何问题,几乎都从‘原始’社会的历史变化开始陈述,从中解释其间的经济意义。他对社会现象的经济内涵,有着非比寻常的洞察力,很多我们看似稀松平常的现象,他可以洞察其中代表的社会意义,特别是在经济发展上的特殊内涵。整部《原富》就是在分析经济发展,因此读者要记得印证各个论点与经济成长的关系(例如:价格机能如何促进经济成长),这就有赖读者细细体会了。正因为亚当.史密斯的这种洞察力,我们迄今还可以经常看到,许多极有名的经济学者不时地引用《原富》的词句。”

张清溪教授在二○○五年为《原富》下册最新中译本写〈导读〉时,再以〈陈年佳酿,历久弥香〉为题,继续加码强调《原富》为何现代人应该读,他是这样写的:

“很多没念过经济学的人,都听过亚当.史密斯(Adam Smith)这位现代经济学之父的大名;但念过经济学的人,却很少有人读过他的成名作《原富》。到底亚当.史密斯在两百三十年前完成的这本钜着,是不是还值得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去看呢?当然值得。说得夸张一点,现代经济学也只不过在阐释《原富》,而且许多基本的原理,还没有《原富》说得明白呢!

简单说,现代经济理论的精华,《原富》里面几乎都讲到了。也就是说,经济学两百多年来汗牛充栋的论述,相对于《原富》而言,也不过像是千变万化但却‘逃不出如来佛手掌心的孙悟空’而已。现代经济理论,可以说都是在圆融亚当.史密斯在《原富》中的论点和见解,就为了证明他说的都是对的。亚当.史密斯在《原富》里所表现的眼界和恢弘气度,可以说是无与伦比,历久弥新。

《原富》不像一般人所想的,是字字艰涩难懂的说教;相反的,里面有很丰富的背景故事,令人不得不惊讶亚当.史密斯真的是学富五车、洞察力独具的‘社会观察家’。他说故事的本事高超,对中国、印度、古希腊、罗马……从古到今,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琐事’如数家珍。这恐怕是读者没有料想到的。

从经济学术著作来说,《原富》还提出了对现代经济学术界的一项深沉反思。真正好的经济著作或理论,应该源自对于实务的精辟观察;真正的经典经济论述方法,应该不是推导一些公式,利用繁杂的数学技巧得到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结论。千秋万世后,真正传世的经济著作,还是像《原富》这样的论述。

另外值得一提的,《原富》甚至在文辞、文章结构都很杰出。这也是现在的‘经济论文’所无法比拟的。这些,也值得当代经济学者好好地品味、思索。

《原富》在过去看的人少,还有一个原因是没有好的译本。这个问题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抒解。看这本译著,简直就像看小说般的轻松自在,但它却是一本像中国《史记》般的超凡钜着。本书译者谢宗林先生,是翻译《原富》的不二人选。现在,我们已经没有不看《原富》的最后借口了。”

张教授说的没错,现代人已经没有不看《原富》的最后借口了,因为不但“万事皆备”,连“东风”也不欠矣!回想五十多年前就读台大经济学系时,是由张汉裕(1913—1998)教授的“经济思想史”这门课,和他写作的《西洋经济思想史概要》来认识亚当.史密斯和《原富》。开口闭口都是史密斯的张汉裕教授,对史密斯推崇备至,对史密斯的思想理论更是如数家珍,俨然是“亚当.史密斯专家”。他不但在一九六八年参与《原富》下册的中译,也将《原富》推介给台湾著名的“大同公司”董事长林挺生(1919—2006)先生,听说林董事长在其创建的“大同工学院”还亲自教授该书,只不知该校(一九九九年改名大同大学)现今是否还持续教授《原富》?倒是张清溪教授多年来都将《原富》作为台大课堂读本(名著选读),还曾在台师大与非经济本科的学子共同研读呢!

张汉裕教授非常重视“伦理道德”,想必是深受亚当.史密斯的熏陶。记得我和谢宗林在一九九七年中研院社科所主办的“第一届家庭与社会资源分配研讨会”中,合作发表的〈家庭伦理、市场伦理与“社会安全”〉一文,特别受到张汉裕教授的青睐,特邀请我们到台大经研所他所开授的研讨课发表,供研究生研讨。由于我们未能就文章的精要说明,而是扯到经济学的发展,引发张教授的训斥,因为我们言不及义,没有就“伦理”这个主题剖析。张教授也曾在一九八三年中国经济学会年会中,就“亚当.史密斯《原富》的国民所得测量标准论”为题发表专题演讲,以纪念《原富》决定版出刊两百年,足见其对《原富》探究之深!他指出史密斯确认“劳动”是“普遍共同、真正实质、正确不变”的价值尺度,而史密斯对价值尺度标准的研究,目的不只是价格形成的阐明,更重要的乃在寻求“不同国度、诸种进化阶段”的财富、所得福祉的衡量比较标准。他也指出史密斯的学问涵盖了伦理、文化学科,后来才专精于经济领域,而时刻不忘以活生生的“人”为关心对象。

作者是中华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中文大纪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809/1938235.html